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尚校森

作品数:45 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专利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主题

  • 7篇水平井
  • 7篇平井
  • 6篇堵漏
  • 6篇压裂
  • 6篇油田
  • 6篇污水
  • 5篇堵剂
  • 5篇页岩
  • 5篇油田污水
  • 5篇防砂
  • 4篇堵漏剂
  • 4篇粘度
  • 4篇溶液粘度
  • 4篇乳状液
  • 4篇水合物
  • 4篇水质
  • 4篇水质控制
  • 4篇污水配制
  • 4篇可视化
  • 4篇表观粘度

机构

  • 41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化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石油青海...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海油田服务...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45篇尚校森
  • 24篇白英睿
  • 17篇王增宝
  • 13篇董长银
  • 8篇赵修太
  • 6篇吕开河
  • 4篇丁云宏
  • 4篇金家锋
  • 4篇刘永红
  • 4篇李志芬
  • 4篇孙金声
  • 4篇蒲春生
  • 4篇王金堂
  • 4篇宋洋
  • 4篇周玉刚
  • 3篇周童
  • 3篇王永辉
  • 3篇魏发林
  • 3篇杨立峰
  • 3篇于乐香

传媒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精细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无机盐工业
  • 1篇钻采工艺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油气田环境保...
  • 1篇中外能源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含聚污水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2年
随着聚丙烯酰胺驱油技术在我国油田的大面积推广,含聚污水量也在逐年增加,处理难度逐渐增大。应用微生物降解技术处理含聚污水是一种可行手段,其核心技术是微生物降解聚丙烯酰胺。分析了微生物降解聚丙烯酰胺的机理及评价方法,介绍了微生物利用聚丙烯酰胺作为氮源和碳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今后含聚污水的微生物处理研究提出了建议。
赵修太白英睿刘德新尚校森王增宝
关键词:含聚污水聚丙烯酰胺微生物降解
水平井砂水协同产出与控制及开采完井多功能实验系统及其实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水平井砂水协同产出与控制及开采完井多功能实验系统及其实验方法,实验系统包括中央控制系统与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储液罐、水泵、储层模拟单元、透明井筒、砂液分离集砂器以及回流泵,实验方法包括水平井非均匀出水剖面及其动...
董长银周博刘亚宾王力智皇凡生尚校森于乐香宋洋
文献传递
石油磺酸盐-复合碱体系乳化稠油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不同类型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和碱与稠油形成的乳状液的稳定性不同。为减轻无机碱引发的结垢等问题,引入有机碱与之组成复合碱体系。优选出胜利石油磺酸盐(SLPS)和Na2CO3-三乙胺(TEA)作为实验用表面活性剂和碱,并将二者组成表面活性剂-复合碱复配体系。分别考察了SLPS浓度、复合碱总量和复合碱中Na2CO3与TEA的配比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为当SLPS浓度为0.6%、复合碱总量为0.8%、Na2CO3:TEA=1:1时,复配体系与稠油形成的乳状液最稳定,60℃下3h的脱水率为18%。实验评价了复配体系对无机盐、温度和不同黏度稠油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低浓度的NaCl可与复配体系起协同作用,增强乳状液的稳定性,CaCl2和MgCl2存在时可大幅降低乳状液的稳定性,稠油的黏度越低乳状液越稳定。并认为有机碱是今后油田化学驱油用碱的研究方向之一。
赵修太白英睿王增宝尚校森
关键词:石油磺酸盐有机碱乳状液稳定性脱水率适应性
一种适用于油基钻井液的抗高温高吸油树脂颗粒堵漏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油基钻井液的抗高温高吸油树脂颗粒堵漏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堵漏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反应单体15~30份,线性高聚物5~12份,交联剂0.1~1.5份,引发剂0.1~0.5份,改性淀粉1~3...
白英睿孙金声吕开河黄贤斌尚校森金家锋刘敬平王金堂
文献传递
一种油田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表观粘度稳定性量化评价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田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表观粘度稳定性量化评价方法。通过本发明油田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表观粘度稳定性影响系数、聚合物溶液表观粘度稳定性权重系数、主要因素对静置后聚合物溶液表观粘度稳定性影响系数的影响图版以及...
白英睿尚校森王增宝刘城彤朱跃成
文献传递
一种页岩体积压裂复杂裂缝的量化表征被引量:6
2017年
基于典型页岩压裂复杂裂缝分布形态,在考虑裂缝复杂程度、裂缝分布和裂缝对产量贡献的基础上,建立了复杂裂缝表征方法,提出了裂缝潜能指数的概念,作为定量对比复杂裂缝优劣的参数之一。使用上述裂缝表征方法计算裂缝在距离改造点不同位置处的分布密度,以判断裂缝系统的增产有效性。根据4种典型裂缝分布形态的表征结果,相对于裂缝分布曲线先缓慢上升后急剧增加的内疏外密裂缝系统,分布曲线先急剧增加后缓慢上升的内密外疏的裂缝增产效果更好。开展了页岩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进行了裂缝形态表征对比。结果表明,与高水平地应力差条件相比,低水平地应力差下形成的裂缝网络的潜能指数和单位复杂程度对应的潜能都明显较大,说明低水平地应力差下的裂缝网络具有较大的提高产量潜力。研究结果显示,建立的裂缝表征方法综合体现了裂缝复杂程度、裂缝分布特征和裂缝对产量的贡献,可用于评价和描述页岩压裂复杂裂缝的增产有效性。
尚校森丁云宏卢拥军王永辉杨立峰
关键词:体积压裂页岩
碱和盐存在时振动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在化学驱油过程中原油的乳化有利于其被驱出。形成的乳状液的稳定性受碱、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用石油磺酸盐与原油制备乳状液时,与NaOH和NaHCO3相比,Na2CO3加入后可与石油磺酸盐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56℃下无外加振动时,浓度为0.30%的Na2CO3与0.45%的石油磺酸盐复配时和原油制备的乳状液的2 h脱水率为22.8%;加载振动时,当最优振动参数振动频率、振动加速度、振动时间分别为20 Hz、0.5 m/s2、25 min时,乳状液最稳定,脱水率降至16.4%。当乳状液中含有无机盐时,其稳定性会有所变化。无机盐引发乳状液破乳的能力依次为:AlCl3>FeCl3>CaCl2>MgCl2>NaCl。在相同盐浓度下,以最优振动参数加载振动时,会对乳状液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与无外加振动时相比,NaCl、AlCl3和FeCl3对应的乳状液稳定性有所增强;CaCl2和MgCl2对应的乳状液稳定性减弱。
尚校森蒲春生刘静吴飞鹏
关键词:乳状液稳定性振动无机盐
复配絮凝剂体系处理油田污水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对3种LH系列有机絮凝剂和2种无机絮凝剂进行絮凝效果比较,选出浓度50 mg/L有机絮凝剂LH-3和浓度40 mg/L无机絮凝剂聚氯化铝为单一絮凝剂最佳品种,处理后的污水透光率分别为85.4%和62.8%,将两者组成复配絮凝剂体系后,经絮凝处理后的污水透光率达到93.9%。考察了污水pH值、温度及沉降时间对复配絮凝剂体系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污水pH值6~10、污水温度40~60℃及沉降时间较长条件下,经复配絮凝剂处理后污水的透光率最好。复配絮凝剂体系对孤东油田5口井的采出污水絮凝处理后透光率均在90%左右。
尚校森白英睿
关键词:复配絮凝剂污水处理透光率
一种基于刚性颗粒堵漏剂粒径优选裂缝地层堵漏用刚性颗粒堵漏剂浓度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刚性颗粒堵漏剂粒径优选裂缝地层堵漏用刚性颗粒堵漏剂浓度的方法,选取不同粒径的刚性颗粒堵漏剂,确定每一种粒径的刚性颗粒堵漏剂的浓度与裂缝最高封堵压力的关系,得到不同粒径的刚性颗粒堵漏剂的标定使用浓度,从...
尚校森白英睿吕开河王金堂
文献传递
一种水平井水力裂缝堵水堵剂用量的计算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平井水力裂缝堵水堵剂用量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设计等效计算模型,将水平井经水力压裂后形成的单段复杂缝网简化成由单条宏观裂缝和高渗透率基质组成的等效计算模型;所述宏观裂缝从中间贯穿高渗透率基质;...
白英睿尚校森魏发林王增宝刘平德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