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恝
- 作品数:94 被引量:457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血清脂蛋白谱检测方法及其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 目的: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为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代谢异常关系紧密。血清脂蛋白组成复杂而不均一,其代谢复杂有序的平衡状态。若这种平衡状态一旦失调将会出现危险因素占优势,而保护因素相对不足,成为血脂异常的一种重要表现。...
- 尹恝
- 文献传递
- P0-164脑出血病理机制的新发现-'管涌现象'的病理及影像学研究
- 吕田明陆兵勋尹恝何国林邱光肖端
- 冠心病患者血清β-脂蛋白谱的特点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清β-脂蛋白(βLp)谱的变化.方法选择CHD患者36例、非CHD患者28例、正常对照者8例,将一阶双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出的苏丹黑B预染的血清βLp,经二阶双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再分离出亚组分βLp1~4,完成βLp谱的量化和分析.同时测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结果无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异常与否,CHD组βLp1含量[(53.4±10.0)%]较正常对照组[(39.3±6.7)%]和非CHD组[(42.8±6.8)%]均显著增高(P<0.05);而正常对照组与非CHD组之间,βLp1含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HD患者血清βLp亚组分动态平衡失调,βLp1含量增高为其特征表现.
- 陈允钦尹恝张暋尹炳生
- 关键词:冠心病血清亚组分
- 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微血管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清除前后血肿周围组织内微血管的病理学变化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采用配伍组设计,分为血肿组、血肿清除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大鼠,每组中各有1只大鼠取自同一窝别,体重相似。采用大鼠尾状核注射自体凝固动脉血法制作脑出血模型。血肿清除组大鼠术后30min注入尿激酶清除血肿。术后6h用墨汁-右旋糖酐溶液于升主动脉灌注脑组织。用M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大鼠紧邻血肿部位1mm2区域组织内的平均微血管直径,计算微血管密度指数。结果血肿组血肿周围组织内微血管数目明显减少,微血管断裂、僵直、变细、血流淤滞。早期血肿清除后血肿周围组织内微血管数目大致恢复正常,微血管变细、僵直及墨汁浓集现象基本消失。血肿组、血肿清除组、假手术组血肿周围微血管平均直径分别为(10.4±2.4)、(19.8±2.0)、(19.6±1.7)μm;微血管密度指数为0.025±0.007、0.264±0.044、0.214±0.020。血肿组与血肿清除组及假手术组平均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肿清除组与假手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肿组平均微血管密度指数与血肿清除组及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肿周围组织内存在微循环障碍。超早期血肿清除可明显改善血肿周围组织的微循环状态。
- 吕田明尹恝罗一峰陆兵勋
- 关键词:脑出血微循环血肿清除术
- 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广州地区多中心、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评估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期间多中心、前瞻性人组广州地区血清水通道蛋白4-IgG(AQP4-IgG)阳性NMOSD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比较治疗前后年复发率(ARR)、拓展残疾状态(EDSS)评分和MMF相关性不良事件率,评价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90例NMOSD患者接受MMF1000mg/d治疗中位时间12个月(1-30个月)。ARR由治疗前1.1次/年下降至治疗后0(P〈0.001),97%患者ARR下降,88%无临床复发;EDSS评分由4.0分下降至3.0分(P〈0.001),96%患者EDSS下降或稳定。MMF治疗后90d开始,EDSS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依次为肝酶升高(19%,17/90)、呼吸道感染(11%,10/90)、泌尿系感染(6%,5/90)、水痘一带状疱疹感染(6%,5/90)、贫血(6%,5/90)、白细胞减少(6%,5/90)、腹泻(2%,2/90)、脱发(1%,1/90);11%(10/90)患者出现严重不良事件;6%(5/90)患者终止MMF治疗。结论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显著减少NMOSD复发,改善残疾症状;但部分患者出现肝酶升高、感染等不良事件。
- 黄巧王玉鸽舒崖清杨晖王展航闫振文龙友明尹恝冯慧宇李彩霞陆正齐胡学强邱伟
- 关键词:吗替麦考酚酯硫唑嘌呤
-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病理研究
- 目的: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eroin Spongiform Leukoencephalopathy,HSLE)是一种与经鼻烫吸海洛因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脑病。1982年由Wolters E[1]等首次在荷...
- 尹恝
- 文献传递
- 环己酮二腙诱导大鼠脑白质脱髓鞘及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 2012年
- 目的:探讨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uprizone)诱导大鼠脑白质脱髓鞘及其病因,证实双环己酮草酰二腙引起脑白质脱髓鞘与细胞凋亡有关。方法:用环己酮草酰二腙制备大鼠脑白质脱髓鞘模型(酮腙组),与安定(安定组)、苯巴比妥(苯巴比妥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比较,应用电镜技术及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第14天、28天、42天时脑组织结构变化及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通路。结果:电镜显示,安定组、苯巴比妥组、酮腙14天组和对照组白质结构完整致密,无脱髓鞘现象;酮腙28天组可见髓鞘排列较紊乱,部分结构松解变性,但无典型脱髓鞘改变;酮腙42天组胼胝体压部可见髓鞘肿胀,多部位髓鞘被涡轮状空泡所裂解。caspase3染色:酮腙28天、42天组可见皮层下白质、胼胝体、脑干及小脑白质caspase3阳性染色,与安定组、苯巴比妥组、对照组和酮腙14天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酮腙42天组caspase3阳性染色明显多于28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己酮草酰二腙可诱导大鼠脑白质脱髓鞘、空泡样变;病变白质区存在大量caspase3阳性染色,且早于脱髓鞘。提示:caspase蛋白酶级联反应参与了环己酮草酰二腙诱导脑白质脱髓鞘的过程,进一步说明细胞凋亡可能是脑白质脱髓鞘原因之一。
- 尹瑞雪陆江阳尹恝陆兵勋范建中
- 关键词:细胞凋亡CASPASE3
- 中国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被引量:37
- 2001年
- 目的 总结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 (HSLE)的临床、影像和病理特征。方法 2 8例患者的临床、CT和MRI分析 ,2例脑部解剖和 8例脑活检和电镜观察。结果 HSLE的临床、影像和病理特点 :(1)有烫吸海洛因病史 ;(2 ) 2 8例患者都有戒毒史 ,17例在戒毒过程中发病 ,8例戒毒后 1~ 2个月发病 ,2例在戒毒后 4个月发病 ,1例吸入大量海洛因后发病 ,戒毒后症状加重 ;(3)多数患者急性起病 ,多以小脑受损为首发症状 ;(4)锥体束受损常见 ,感觉正常 ;(5 )脑脊液正常 ;(6 )头部CT和MRI示大脑、小脑白质广泛对称性受累 ;(7)主要病理改变为脑白质海绵状空泡变性。结论 中国大陆首次发现HSLE。有海洛因烫吸史者出现小脑症状时 ,要考虑到HSLE。
- 陆兵勋周亮潘速跃尹恝罗一峰刘晓加
- 关键词:海洛因脑白质病进行性多病灶病理
- 纳洛酮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致昏迷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02年
- 陆兵勋尹恝周亮罗一峰
- 关键词:疗效观察昏迷纳洛酮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多功能床垫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工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床垫,包括床垫本体,设于床垫本体上且与便盆的形状、尺寸相匹配的凹槽,以及设于凹槽上且与该凹槽的形状相匹配的盖体,所述盖体的边缘与凹槽的边缘通过拉链连接,且在所述凹槽内放入便...
- 王静新尹恝雷迎袁超杨运平江婷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