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训涛
- 作品数:18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Effects of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etween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nd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on executive control of attention in healthy individuals
- Using attention network test(ANT) as neuropsychological task,both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neuroimaging studi...
- 尹训涛刘树伟徐君海韩燕葛海涛黄瑞旺张栋徐文坚Alan C Evans汤煜春
- 大脑白质的遗传度研究
- 大脑白质的发育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遗传度分析可以量化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于大脑白质发育的影响程度,从而有效地进行胎儿产前诊断筛查。本研究从青岛市双生子库招募45对青春期双生子(男24对,女21对),行3.0T...
- 葛海涛尹训涛徐君海徐文坚韩燕逄增昌刘树伟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皮质下核团MRI体积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采用MRI体积分析技术评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皮质下核团的体积改变。方法采集25例ALS患者(ALS组)和25名健康对照(对照组)的MRI高分辨率图像,对皮质下核团的体积通过脑磁共振成像处理软件库(FSL)软件进行自动分析。将每个受试者的年龄、性别、教育年限、总颅内体积作为协变量,采用协方差模型的多协变量分析评估皮质下核团体积的组间差异。结果 ALS组双侧丘脑、左侧海马和右侧杏仁核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低。结论通过MRI在体综合评估ALS皮质下核团的体积,发现ALS组双侧丘脑、左侧海马和右侧杏仁核的体积明显减小。
- 周朝阳张久全魏鲁庆尹训涛罗春霞胡俊王健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磁共振成像
- 脑桥小脑角区的薄层横断层解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为临床脑桥小脑角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术前评估提供断层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1例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成人头部标本,用1.5T MRI以AC-PC线为基线扫描获取薄层磁共振图像,然后在冰冻包埋条件下采用铣削精度为0.001 mm的SKC500型数控机床以AC-PC线为基线铣削层厚为0.1mm的横断面薄层标本,从中选取典型断面,与相应的MRI图像相对照,观察脑桥小脑角区的重要解剖结构。结果:共获得与脑桥小脑角区相关的薄层断面图像240幅,在薄层断层标本上进行连续追踪,并与相应的MR图像对照。(1)连续薄层横断面能很好显示脑桥小脑角区的微细结构变化,在颈动脉管层面小脑下前动脉从基底动脉发出先向后延伸,越过面神经走行于面神经与前庭蜗神经之间并发出分支环绕前庭神经形成袢,后上行至小脑;(2)在脑桥小脑角层面,能够显示面神经桥段的长度;(3)在内耳门层面上,内耳门后唇最隆起,左右两侧后唇的高度均小于同侧面神经桥池段长度的三分之一。结论:铣削的薄层横断面与MRI对照能精确显示脑桥小脑角区的解剖结构及其位置关系,为该区病变的断层影像学诊断和术前评估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
- 孟庆成丁娟刘树伟樊令仲张忠和孙博尹训涛林祥涛
- 关键词:断层解剖MRI
- 中期妊娠胎儿基底核体积的7.0T MRI研究
- 为探讨14~22孕周胎儿基底核团体积的发育规律,本研究选取33例14~22孕周胎儿脑标本,行7.0T MicroMRI扫描,利用Amira 4.1软件对33例14~22孕周胎儿生发基质、尾状核、豆状核,背侧丘脑进行三维重...
- 耿鹤群张忠和刘树伟林祥涛滕皋军于台飞尹训涛刘菲徐君海
- 下肢截肢患者视觉运动区大脑皮质的渐进性改变
- 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已经证实,截肢或者传入神经阻滞后能够诱发肢体的感觉和运动皮层发生功能重组,然而下肢截肢患者截肢后所产生大脑结构改变目前尚不清楚,尤其在视觉运动区的研究更是一无所知.方法:本研究中,我们选取了48名单侧...
- 蒋光耀尹训涛王健
- 关键词:截肢大脑可塑性皮质厚度
- 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注意功能研究
- 注意是指意识对一定信息或对象的指向与集中的过程,是一切心理过程得以产生和进行的必不可少的心理属性。许多神经精神疾病患者,如精神分裂症,儿童多动症等,都存在认知能力障碍,其中注意能力缺陷被认为是最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如何发现...
- 葛海涛尹训涛徐君海刘树伟
- 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注意功能神经基础的研究
- 注意是指对客观环境或主观意识的某一方面进行准备与选择的过程,是认知科学的中心主题。因为人脑只能同时处理有限的信息量,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适当的对信息进行选择处理。随着神经心理学和神经影像学等研究技术的不断进步,注意的研究...
- 尹训涛
- 关键词:前扣带回额前皮质弥散张量成像皮质厚度弥散张量成像
- 文献传递
- 注意和静息状态下局部一致性的变化
- 徐君海尹训涛韩燕张栋徐文坚逄增昌刘树伟
- 胎儿基底核区发育的高场强MRI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应用高场强MRI探讨胎儿基底核区的发育规律。方法选取131例14~40孕周胎儿标本,先行3.0TMR扫描,从中选取11例14~27孕周标本再行7.0TMR扫描。在上述MR图像上分析基底核区各结构的出现时间及信号变化。结果在3.0TMR图像上,14孕周时基底核区仅背侧丘脑能够辨别,15孕周时能辨识生发基质、尾状核与壳,18孕周时能显示苍白球,20孕周时内囊与外囊显示清晰。尾状核在15—30孕周时与脑白质的信号强度相比,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31~40孕周,在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壳在15—17孕周时,在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18—25孕周呈现斑块状外观,26~30孕周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31—40孕周在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苍白球20孕周后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与3.0TMRI相比,7.0TT2WI更加清晰,16孕周时生发基质、尾状核、豆状核、背侧丘脑、内囊与外囊均显示清晰,18孕周时能辨别出屏状核。结论3.0TMPd可以较好地显示发育中的胎儿基底核区的结构。在14~21孕周,7.0TT2WI比3.0TMR图像更好地显示胎儿基底核区的结构。
- 耿鹤群张忠和刘树伟林祥涛滕皋军于台飞方芳臧凤超尹训涛刘菲徐君海
- 关键词:基底神经节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