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方圆

作品数:47 被引量:455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中风
  • 8篇脑梗
  • 8篇脑梗死
  • 8篇梗死
  • 8篇成像
  • 7篇皂苷
  • 7篇三醇
  • 7篇三七三醇皂苷
  • 7篇中医
  • 7篇急性
  • 6篇血性
  • 6篇偏瘫
  • 6篇脑功能
  • 6篇出血
  • 5篇影像
  • 5篇针刺
  • 5篇证候
  • 4篇影像学
  • 4篇张量成像
  • 4篇时点

机构

  • 40篇北京中医药大...
  • 18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福建中医药大...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哈佛医学院
  • 2篇北京市鼓楼中...
  • 1篇哈佛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东直门医院
  • 1篇维也纳医科大...
  • 1篇北京市中关村...

作者

  • 46篇崔方圆
  • 19篇邹忆怀
  • 14篇周莉
  • 11篇谭中建
  • 10篇陈颖
  • 9篇张根明
  • 8篇邹蔚萌
  • 7篇朱陵群
  • 6篇唐璐
  • 6篇翟建英
  • 5篇马斌
  • 5篇张华
  • 5篇高颖
  • 4篇董兴鲁
  • 4篇王席玲
  • 4篇韩笑
  • 4篇董培
  • 3篇常静玲
  • 3篇郎奕
  • 3篇陈澈

传媒

  • 5篇中西医结合心...
  • 3篇针刺研究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针灸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世界中医药
  • 2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国病案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8篇2008
  • 2篇2007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七三醇皂苷对脑梗死后不同时点Nogo-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翟建英崔方圆邹蔚萌朱陵群邹忆怀
关键词:三七三醇皂苷神经纤维再生大脑可塑性脑血管病后
中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头针疗效水平的fMRI与DTI研究被引量:26
2013年
目的探讨偏瘫肢体活动以及针刺头皮针的即刻脑功能成像(fMRI)反应,结合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对偏瘫患者进行头针治疗和临床观察,发现有针刺有效和针刺无效的现象,对针刺有效和针刺无效各1例患者进行偏瘫肢体被动运动和头针任务的fMRI扫描和DTI扫描。结果 2例受试者的肢体运动脑激活部位较一致,而针刺的脑激活效应差异较大,激活范围与针刺有效性相关,DTI结果显示运动传导束纤维受损程度有差异。结论中风后运动功能恢复与小脑的作用关系密切;头针针刺对运动调节功能有部分影响作用,针刺的临床疗效水平与脑激活反应有相关性;病损具体部位、大小和临床症状与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和恢复机制密切相关。
崔方圆邹忆怀谭中建董培吴宇峰
关键词:偏瘫脑功能成像弥散张量成像
针剌阳陵泉与大脑运动功能之间关系的功能磁共振表现
目的 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正常人单肢运动的大脑皮层功能定位,以及针刺阳陵泉穴对运动皮层的效应机制。方法 对6名右利手健康受试者行实时动态fMRI检查。每名受试者分别行左上肢主动运动和被针刺左侧阳陵泉穴两项任...
崔方圆邹忆怀张华谭中建
关键词:针刺阳陵泉功能磁共振
运用运气学说分析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症状及证候特点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索运用运气学说分析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症状、证候特点的方法,总结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症状、证候在乙酉年运气中所呈现的特征。方法调查北京地区乙酉年(2005年1月20日 ̄2006年1月19日)发病的缺血性中风病患者113例,采集每个患者在急性期的症状、舌脉、辨证要素共173个观察项目。分析每个观察项目的出现率有无差别,由此判断症状或证候的发生是否受到发病时运气的影响。结果有7个症状、6个舌脉象、5个辨证要素在乙酉年五运各运中出现率存在差异(P<0.05);有7个症状、2个舌脉象、6个辨证要素在乙酉年六气各气中出现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运气的气化作用对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症状及证候的发生率有一定影响。
龙子弋邹蔚萌崔方圆邹忆怀
关键词:中风病运气学说症状证候
基于神经影像学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头针刺激靶点研究(下)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基于神经影像学研究,总结现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头针刺激靶点提供参考。方法:基于Neurosynth数据库平台(http://neurosynth.org/)进行神经影像学研究的Meta分析,识别神经系统疾病的头针与脑刺激靶点并投射至头皮表面,进一步结合传统头部腧穴和脑电10-20系统做出定位建议,结合靶区形态做出操作建议。文献检索于2022年7月30日进行。结果:研究结果分上下两篇阐述,本文为下篇,提供了轻度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的基于神经影像的头针靶点的定位与操作建议。轻度认知障碍识别出了6个潜在头针靶点;阿尔茨海默病识别出了6个潜在头针靶点;痴呆识别出了4个潜在头针靶点。结论:本研究基于神经影像学证据与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为头针的靶点的选择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这些靶点也可用于神经(脑)刺激治疗相关疾病的探索中。
刘娇刘娇崔方圆崔方圆余思奕孔乔孔健
关键词:神经成像神经系统疾病脑刺激
针刺对脑梗死后痉挛期患者脑功能重塑作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35
2010年
目的:观察健康人及脑梗死后左侧偏瘫患者执行左侧上肢运动及针刺左侧阳陵泉穴后的激活区分布特点,初步探讨脑梗死后痉挛期脑功能重塑的特点及针刺阳陵泉对其影响的机制。方法:观察8例健康人及5例脑梗死后左侧偏瘫患者。试验1:分别对正常组及偏瘫组进行左侧上肢运动。试验2:分别对正常组及偏瘫组针刺左侧阳陵泉穴。两个试验均采用组块设计模式,运用BOLD-f MRI技术及Brain Voyager软件分析方法显示激活情况。结果:正常组执行运动任务出现右侧初级感觉运动皮质及双侧小脑的明显激活;正常组针刺左侧阳陵泉穴出现左侧小脑、两侧中央后回和顶下小叶的激活;偏瘫组执行运动任务,双侧大脑皮质均有明显激活,包括双侧初级感觉运动皮质(SM1)、运动前区(PMC)和次级运动区(PPC)、双侧丘脑、小脑蚓部、双侧小脑、右侧岛叶、壳核,以及健侧苍白球;偏瘫组针刺左侧阳陵泉穴出现中脑、左侧大脑皮质的运动前区和次级运动区的激活。结论:脑梗死后痉挛期脑功能重塑的机制在于通过功能区的转移和次级功能区的功能代偿,而针刺阳陵泉穴主要作用于锥体外系,通过调节中枢神经递质的释放,缓解痉挛状态。
董培崔方圆谭中建蒋根娣张华邹忆怀
关键词:脑梗死脑功能重塑针刺功能磁共振成像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证思路被引量:2
2013年
缺血性中风好发于中老年人,其基本病机是脑脉闭阻导致脑髓受损。作为一个独立病种,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有其自身特有的病情演化规律,临证应根据病机和证候的变化特点,制定相应的综合治疗方案。
张根明周莉马斌崔方圆陈颖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病机证候临证思路
脑出血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方案及其理论依据被引量:30
2013年
脑出血的中医病理基础是瘀血,其病机涉及"瘀停脉外、压迫神机"、"津行不畅、痰水形成"、"诸邪胶结、化毒伤脑"3个方面,其临床常见证候包括"血瘀证兼肝风内动"、"血瘀证兼痰浊阻络"、"血瘀证兼热毒内蕴",根据脑出血中医病机特点和证候演化规律,制定脑出血活血化瘀法治疗方案以实现脑出血中医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
张根明周莉马斌崔方圆陈颖
关键词:脑出血急性期活血化瘀法
基于数据挖掘的缺血性中风火热证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在体现辨证的动态性的基础上探讨简化规范缺血性中风病火热证的辨证思路的方法。方法:在缺血性中风发病1个月内,运用数据挖掘中的决策树、关联规则方法,探讨火热证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缺血性中风病发病早期多表现为里实热证,病情常常进展迅速,至恢复期实热证逐渐减少,病性由邪实向本虚转化,虚火灼津的表现更为突出。结论:缺血性中风病不同病程阶段火热证的外在表现有其自身变化规律,数据挖掘应用于中医证候学研究,初步探讨提高辨证准确性的途径和方法。
邹蔚萌崔方圆龙子弋邹忆怀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候数据挖掘
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2
2021年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偏瘫是其最常见的后遗症,早期康复、恢复肢体功能是治疗重点。头针已广泛用于卒中后偏瘫的治疗,疗效确切,但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调节神经递质、促进脑功能重塑、改善神经电生理、改善脑部血液供应、促进神经修复、减轻炎症反应6个方面对近年来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相关研究做一综述,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的研究提供参考。
李薇林丹邹忆怀崔方圆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神经可塑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