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路
-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个体书写与民族寓言——评戴维·达比丁长篇小说《消散》中译本被引量:3
- 2016年
- 20世纪80年代,一部《百年孤独》使中国文坛第一次感受到了拉美文学的独特魅力,也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中国作家。在2015年揭晓的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评审中,又一部拉美作家的作品——中译版《消散》获得了优秀畅销书一等奖,再次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了世界文学版图上的拉美。
- 崔明路
- 关键词:民族寓言《百年孤独》小说叙事精英知识分子经典文本
- 叙事学框架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引量:4
- 2012年
- 为了在叙事学框架下挖掘小说主题"美国梦",探究作品本身的历史、叙述性及叙述手法,分析现当代美国作家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杰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述人尼克,认为他是一个多重性的第一叙述人——不仅仅是一个"个性化的、自叙述的"叙述人,还是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戏中/同叙述人的"叙述人,还是一个"戏外/异叙述的"叙述人。由此可见,作家菲茨杰拉德是一个具有超强的叙事话语能力的小说家,其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则是一部具有经典叙事特质的叙事文本的典范。
- 崔明路魏明
-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
- 在通向强势话语途中——从森林里走出的女性主义被引量:10
- 2003年
- 通过对《挪威的森林》的叙述的结构主义叙述,对《挪威的森林》作为一个女权主义权力话语的解读,意在表明日本当代"纯文学"作家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是男性作家笔下女性文学话语通过"再区域化"走向强势话语的特别产出。
- 崔明路詹建华李建利
- 关键词:强势话语
- 关于大学英语科研问题的思考被引量:2
- 1999年
- 通过对大学英语学科的特性及其科研范围的科学定位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只有牢牢地把握中心层面,加强基础理论层面,开拓边缘研究层面,才能加大大学英语科研的力度,站在学科的最前沿去迎接 21
- 崔明路
- 关键词: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信息性
- 《白鹿原》的女性迷思被引量:2
- 2016年
- 《白鹿原》的生命之源和它刻意植根的神话学构思密切相关。在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等一系列事件的纯粹扩展之上,沿着上世纪五十年上下这一"时间主轴,某种事件之外的、某种主动的、动态的东西"(威廉姆斯语)被"纯粹叙述"着,这就是陈忠实所奉献给我们的当代神话。
- 崔明路
- 关键词:《白鹿原》神话学叙述语言威廉姆斯华人作家
- 试析《唱响天堂的歌》中的律动及其构成
- 2010年
- 美国女诗人兼作家玛雅·安吉洛的作品显现了丰厚的自传体文学的特质,她的自传体文学作品《唱响天堂的歌》有着优美的生命律动及其构成,她借此建构了新女性主义理念中的非洲裔美国话语。
- 崔明路
- 关键词:律动新女性主义
- 论文学的生殖性与承继性变异——以《哈姆雷特》与《若森与吉尔德之死》为例被引量:2
- 2010年
- 文章以文学典律及其影响为出发,从哲学或然率的角度,解析和诠释了英国籍捷克当代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的现代悲喜剧杰作《若森与吉尔德之死》,探讨了该剧与英国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的生殖性与承继性变异的关系,并从死亡姿态、死亡方式及其三段论等方面深入剖析了《若森与吉尔德之死》的方方面面,认为汤姆·斯托帕德的现代悲喜剧杰作《若森与吉尔德之死》是对莎士比亚古典悲剧《哈姆雷特》这一卓越想象艺术之作的戏剧性转换与荒诞性反思,并留下了从存在主义哲学范畴内进一步探讨戏剧死亡主题的历史持续性。
- 崔明路
- 昆德拉之重被引量:1
- 2006年
- 昆德拉之重在于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在于生命中无以数计的“非如此不可”;在于不解之词所诏示的萨比娜的叠加式的背叛;在于镜子所裸现的特蕾莎别样亦可的身体;在于凭藉对残酷现实的幻化所构建的必然之舟上的别样女性与偶然女性。通过对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作一女性主义的胜揽和存在主义的洞见,旨在达成某种程度上的文学性和学术性兼具的批评向往。
- 崔明路张学仁
- 关键词:幻化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