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泽宏

作品数:37 被引量:22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 1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7篇盆地
  • 9篇油气
  • 8篇成藏
  • 6篇油气成藏
  • 6篇煤层气
  • 6篇火山岩
  • 5篇山岩
  • 5篇塔里木盆地
  • 5篇火山
  • 4篇勘探
  • 3篇地质
  • 3篇断层
  • 3篇正断层
  • 3篇四川盆地
  • 3篇气田
  • 3篇区块
  • 3篇主控因素
  • 3篇煤层
  • 3篇构造样式
  • 3篇含气

机构

  • 25篇中国石油天然...
  • 1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0篇中国石油大学...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国际...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冀东...

作者

  • 37篇崔泽宏
  • 11篇汤良杰
  • 9篇金文正
  • 9篇刘玲莉
  • 7篇夏朝辉
  • 5篇万桂梅
  • 5篇张铭
  • 5篇杨勇
  • 5篇叶治续
  • 4篇王志欣
  • 4篇段利江
  • 3篇余一欣
  • 3篇唐跃
  • 2篇陈绪云
  • 2篇黄文松
  • 2篇王靓靓
  • 2篇黄太柱
  • 2篇王鹏昊
  • 2篇杨孝群
  • 1篇范海亮

传媒

  • 3篇中国地质
  • 2篇地质学报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四川地质学报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沉积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煤炭学报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地质通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新疆石油天然...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第二届煤层气...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北隆起北部正断层的成因机制及地质意义被引量:6
2006年
塔里木盆地自中生代以来一直处于挤压构造背景,而塔北隆起北部正断层的出现却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对塔北隆起北部正断层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析认为,根据正断层发育完全受基底古构造格架的控制,其成因源于再生前陆盆地挤压背景下基底构造活动对上覆构造层的影响,具体表现为:①基底受挤压强烈翘曲导致上覆脆性地层引张构造变形;②先存基底断块隐伏活动诱导上盘层系引起构造变形.得出正断层自西向东的持续发育随前陆盆地沉降中心的迁移而有规律性变化的结论.塔北隆起北部正断层的成因模式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基底—盖层统一构造变形的关系,对解释中国西北地区挤压构造背景下沉积盖层局部引张构造变形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崔泽宏王志欣汤良杰吕修祥
关键词:正断层基底断裂
特提斯域构造特征与中国南方盆地构造演化
余一欣李儒峰陈书平向才富董立王鹏万崔泽宏万桂梅金文正王鹏昊陈绪云
1.课题来源与背景:该项目来源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整个特提斯构造域中总油气储量达2000×108t以上,其中位于特提斯构造带的中东地区因富含油气而举世瞩目,中国南方在构造上属于特提斯构造带的组成部分,南方众多盆地...
关键词:
关键词:油气勘探开发油气成藏条件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海西晚期火山岩形成分布与构造、岩相环境
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心观察,利用地震、测井技术,结合火山岩地球化学方法对塔河地区海西晚期火山岩岩石学特征、火山岩分布特征、火山岩层系断裂特征、火成岩成因大地构造属性及盆地性质进行了综合研究与分析。 海西晚期...
崔泽宏
关键词:火山岩地质构造岩相
文献传递
四川盆地广元北部地区的构造分区特征被引量:4
2023年
四川盆地广元北部地区地质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文中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构造平衡演化剖面绘制及分析,对该地区构造特征及分区开展工作。研究认为:研究区构造变形强烈,西北地区主要发育复向斜、复背斜、倒转褶皱等构造,东南地区主要发育脆性特征明显的构造,深部发育双重构造和背冲断块等,即NW—SE向,变形特征整体表现为由塑性到脆性的转变;该地区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多个阶段,二叠纪之前构造伸展和构造挤压发生多次转换,二叠纪之后基本上以构造挤压为主,在多期构挤压和伸展中,燕山运动至喜马拉雅运动造成的构造缩短量最大,各地质历史时期总共缩短了29.0 km,缩短率达到43.2%;根据构造变形强度变化及演化特征,研究区分为4个构造单元,即西北区、中北区、中南区和东南区,构造变形由韧性变形过渡到韧脆性特征和脆性变形,构造变形程度由强到弱。
金文正王俊鹏崔泽宏叶治续
关键词:变形样式四川盆地
博格达南、北缘成盆过程演化及其对油气形成影响被引量:29
2007年
以博格达地史演化为主线,探讨博格达构造域成盆—成烃—成藏的演化过程。研究认为,博格达构造域时空演化具有明显的分期性、分段性,其演化历程大体经历三个阶段:①泥盆纪—早二叠世西博格达为陆内裂谷阶段,东博格达经历泥盆纪—石炭纪裂谷演化阶段后于石炭纪末期裂谷回返形成褶隆;②晚二叠世—侏罗纪西博格达为裂谷后坳陷阶段,东博格达褶隆进一步隆升形成界山雏形,南缘进入弱压陷—挠曲沉降阶段;③侏罗纪末期—第四纪西博格达裂谷开始回返隆升成山,北缘形成阜康前陆,东博格达界山雏形再度隆起,南缘形成前陆。成盆—成烃—成藏演化史表明,西博格达经历裂谷后期坳陷阶段湖相烃源岩发育(P2),后期(T-J)深埋,晚期(J末-Q)裂谷回返隆升造山致使油气破坏阶段,造山前期远源运聚成藏较为有利;东博格达南缘经历多期压陷-挠曲沉降,发育湖-沼相多套泥质、煤系烃源岩(P2-J2)互层,前侏罗纪构造格局控制上二叠统油气系统远源运聚成藏,侏罗纪末期以来造山运动所形成的构造格局控制中、下侏罗统油气系统源内(或近源)垂向运聚成藏。
崔泽宏汤良杰王志欣
关键词:分段性成盆成烃成藏
博格达南、北缘成盆过程演化及其对油气形成影响
以博格达地史演化为主线,探讨博格达构造域成盆-成烃-成藏的演化过程。研究认为,博格达构造域时空演化具有明显的分期性、分段性,其演化历程大体经历三个阶段:①泥盆纪-早二叠世西博格达为陆内裂谷阶段,东博格达经历泥盆纪-石炭纪...
崔泽宏汤良杰
关键词:油气形成油气成藏
辫状河−曲流河及转换中煤沉积特征——以澳洲Surat盆地F8区块Walloon组为例
2025年
【目的】澳大利亚是全球第四大煤炭生产国和第二大煤炭出口国,Bowen-Surat盆地是澳大利亚最大的产煤盆地,Surat盆地发育中侏罗统Walloon组含煤层系,沉积环境为河流相沉积,需厘清煤层在辫状河和曲流河及转换中的差异沉积特点和规律。【方法】运用综合地质分析方法,结合地震、测井、岩心资料,建立沉积模式。利用地震地层追踪和基准面旋回划分,把研究区划分为6个四级地层旋回;依据37口井测井曲线的形态特征、接触关系等分为5种组合类型;通过研究区14口取心井岩心资料分析,识别出6种岩相;结合测井曲线和岩相特征,划分出曲流河和辫状河2种沉积相,4种亚相,8种微相。选取横向和纵向2条连井剖面,刻画煤剖面展布样式,分析煤在辫状河−曲流河及转换过程中的差异沉积特征。【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当基准面位于高处时,为曲流河环境,煤发育好,多层叠置。当基准面下降,曲流河慢慢转换为辫状河沉积,岩性由细到粗,层理构造幅度变大,高能水流冲刷先期煤层,辫状河道内零星残留煤沉积。当基准面位于最低附近时,为辫状河沉积,煤发育最差,漫溢砂内少有发育;随着基准面回升,由辫状河转为曲流河的过程中,水体能量变小,岩相依次发生变化Gm-St-Sp-Sh-Fr/C,煤层沉积趋好。曲流河−转换带−辫状河相变过程中,煤在三维空间上的展布表现为,平面上煤的连片性、范围变差;剖面上煤的横向连续性,垂向叠置状及厚度都变差。基准面变化过程中,最有利的聚煤环境为泛滥泥中的煤沼泽,其次河漫砂和漫溢砂有少量煤发育。研究成果可用来指导分析煤层分布范围,在Surat区块井位部署时,有助于煤层气开发目的层“甜点”的识别确认。
崔泽宏赵一波李志华李胜利李伟茹
关键词:煤层
四川盆地关键构造变革期与陆相油气成藏期次被引量:14
2012年
四川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其关键构造变革期为印支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通过对盆地内多个陆相碎屑岩油气藏的成藏时间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四川盆地碎屑岩油气藏总体上经历了3期成藏过程,即印支晚幕、燕山中—晚幕和喜马拉雅早幕,这与四川盆地整体经历的构造演化关键构造变革期一致。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北部气田的主要成藏时间早于南部,主要原因为川西地区构造活动的差异性;自西向东成藏时间具有逐渐变早的趋势,主要原因为四川盆地及其周边造山带构造活动的差异性,川西前陆盆地紧邻龙门山冲断带,从龙门山往盆地中部形变依次变弱。
金文正万桂梅崔泽宏王俊鹏杨孝群白万奎
关键词:油气成藏成藏期次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内部构造变形特征被引量:13
2010年
根据地震剖面解释成果,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内部主要构造变形特征。塔中地区构造变形以层内滑脱和基底卷入并存,伸展、逆冲、反转与走滑相伴生为主要特征,主要构造样式可分为挤压构造、走滑构造、拉张构造、反转构造和塑性流动构造等5大类,进一步可细分为多个亚类。受早期构造背景和区域动力学机制变化影响,塔中地区不同构造样式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NW向和NE向断裂分别具有挤压逆冲和走滑性质,拉张构造发育在深部中、下寒武统和浅部三叠系内,而反转构造主要发育在深部寒武系和奥陶系内。
余一欣黄太柱汤良杰陈绪云崔泽宏
关键词:构造样式走滑塔中低凸起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海西晚期火山岩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被引量:13
2012年
通过地震剖面解释,根据断裂的切割层位将研究区火山岩断裂分为3类,即深层断裂、浅层断裂、火山岩内部微断裂。通过编制这3类断裂的平面展布图,对塔河地区火山岩断裂的性质、形成期次、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深层断裂形成于加里东期-海西期,以逆冲断层为主,走向呈NNE、NE、NNW3组,断裂主要分布于塔河火山岩发育区北部、西北部。浅层断裂形成于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以正断层为主,断裂走向呈NE、NNE向,主要分布于盐边地带和东南部盐上火山岩分布区。火山岩内部的微断裂在顶部较底部发育,主要分布于塔河地区西部的火山岩中。根据火山岩储层和构造成因类型,将塔河地区火山岩划分为3种圈闭类型,即:构造裂缝和淋滤风化共同控制的圈闭、古凸起不整合遮挡和抬升淋滤风化共同控制的圈闭、埋藏溶蚀和构造裂缝共同控制的圈闭。分析了火山岩圈闭顶部的盖层条件和火山岩的油气成藏条件,认为三叠系底部柯吐尔组泥岩可形成有效的区域性封盖,塔河地区火山岩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
汤良杰黄太柱邱海峻崔泽宏万桂梅金仙梅杨素举
关键词:火山岩油气成藏塔里木盆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