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红
- 作品数:158 被引量:283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一种便携消毒柜
- 一种便携消毒柜,其包括:消毒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柜体由两个相互套接的中空柜体组成;所述消毒柜体内设有多层供器械放置的隔板,且在隔板与消毒柜体内表面之间以及相邻两隔板之间设置伸缩支撑架;在消毒柜体的内表面设置有酒精喷...
- 杨丽君崔红丁瑛雪赵贺华韩伟娟付培培
- 新生儿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例
- 新生儿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又称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是新生儿期急性的严重皮肤病,以接触感染为主,在全身泛发性红斑基础上,发生松弛性烫...
- 付培培杨爱君徐俊梅崔红
- 文献传递
- 影响早产儿贫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 郝素芳崔红
- 捏脊对极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分析捏脊对极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3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胎龄<32周的极早产儿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捏脊干预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早期微量喂养。结果给予捏脊干预后,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达到完全胃肠内喂养平均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较常规治疗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捏脊干预后,喂养不耐受症状如呕吐、腹胀很快消失,纳奶量增加,但两组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捏脊辅助治疗极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安全、无害,可以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生长发育。
- 丁瑛雪任艳芳崔红
- 关键词:喂养不耐受捏脊早产儿
- 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功能异常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23
- 2021年
- 目的分析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infectious mononucleosis,EBV-IM)合并肝功能异常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为临床早期识别肝功能损害患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因EBV-IM住院的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谷丙转氨酶的检测结果,分为肝功能正常组(谷丙转氨酶为5~40U/L)和肝功能异常组(谷丙转氨酶>40U/L)。分析其肝功能指标与临床症状及其他实验室检查之间的关系。结果EBV-IM患儿中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55%。肝功能异常组患儿的平均年龄大于肝功能正常组患儿,其中学龄期儿童占比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组(P<0.05)。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肝功能正常组患儿相比,肝功能异常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更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更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的体液免疫IgG、IgM、IgA、C3、C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肝功能异常组患儿的CD3^(+)、CD8^(+)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组患儿,而CD4^(+)、CD4^(+)/CD8^(+)、CD19^(+)明显低于肝功能正常组患儿,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高CD8^(+)水平是合并肝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8^(+)T细胞在EBV-IM并发肝功能异常的诊断中的cut-off值为48.175%,曲线下面积为0.819,灵敏度为97%,特异度为56.5%。结论在EBV-IM患儿中,学龄期儿童更易出现肝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与炎症指标及细胞免疫具有相关性,其中当CD8^(+)T高于48.175%时并发肝功能异常的风险较高,因此在临床诊疗中,对于学龄期EBV-IM患儿要更加警惕肝功能异常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 姚艳青孔玮晶丁瑛雪崔红
- 关键词: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功能异常高危因素
- miR-200b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修复过程中线粒体活性影响
- 孟兰兰杨丽君崔红
- 关键词:缺氧缺血脑损伤线粒体膜电位水迷宫实验
- 血小板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9年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常见于早产儿,其病死率及预后不容乐观,成为早产儿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对BPD研究的不断深入,以肺泡发育阻滞及肺微循环障碍为病理特征的新型BPD日益得到重视,尤其肺部血管发育在BPD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得到更多的关注。血小板是血管形成及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因此,其可能参与了BPD的发病。本文就血小板在BPD发病过程中可能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付培培崔红
- 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血小板早产儿
- 硒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病程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1998年
- 为观察硒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采用双盲随机对照实验:选择住院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补硒组26例,病例对照组21例,正常组21例。一次补硒量为1mg亚硒酸钠,对照病例组给予常规治疗。临床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补硒组的症状和体征缓解天数均有不同程度缩短(P<0.05),补硒组白细胞硒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显著上升(P<0.05),细胞免疫功能有所改善。本研究结果提示,感染时机体内硒的代谢加速,使硒的需要量增加。
- 胡善明刘晓红荫士安徐青梅崔红高慧英崔红
-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硒儿童肺炎病程
- 捏脊疗法在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中的运用被引量:11
- 2020年
- 捏脊疗法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至明清时期,捏脊疗法已成为应用于小儿的主要按摩方法之一[1]。捏脊手法经历代推拿医家的发扬完善,融合了八种推拿操作手法,分别为捏、拿、推、捻、提、放、按、揉八种,作用于人体脊背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1捏脊法的操作捏脊自骶尾部开始,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一直到颈部为止。患者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目的是背部平坦皮肤松驰。施术者在患者脊背的正中线。
- 丁瑛雪崔红
- 关键词:捏脊疗法肘后备急方正中线施术者捏脊法
- 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及呼吸道疾病随访分析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探讨罹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及随访结局。方法以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新生儿科住院并诊断为NRDS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诊断BPD分为BPD组和对照组(非BPD组),研究患NRDS的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并在出院后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观察其1岁内呼吸道感染及喘息的发生次数、再住院率及部分患儿2岁以后的肺功能情况。结果共纳入79例患儿,其中BPD组32例,对照组4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BPD组患儿胎龄及出生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人数及母亲患妊娠子痫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母亲年龄、是否有分娩前胎膜早破及妊娠期糖尿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D组患儿生后1年内患呼吸道感染及喘息的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患儿1岁内再入院率、2岁后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胎龄(≤28周OR=23.00,95%CI:6.767~78.172;>28~32周OR=4.518,95%CI:1.359~15.020),与机械通气>7d(OR=4.380,95%CI:2.581~6.146)为发生BPD的危险因素。结论胎龄及机械通气>7d可能为NRDS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BPD可能导致患儿婴幼儿期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喘息发作,而是否会导致患儿远期肺功能的改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 杨楠崔红徐俊梅
-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反复呼吸道感染喘息早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