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琳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孢粉
  • 1篇第四纪
  • 1篇第四纪沉积
  • 1篇第四纪沉积物
  • 1篇遗存
  • 1篇植物
  • 1篇植物遗存
  • 1篇植物孢子
  • 1篇苔藓
  • 1篇孢粉分析
  • 1篇孢粉记录
  • 1篇孢子
  • 1篇冷事件
  • 1篇南海北部
  • 1篇环境演变
  • 1篇古环境
  • 1篇古环境演变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2篇常琳
  • 2篇罗运利
  • 1篇张卉
  • 1篇陈怀成
  • 1篇孙湘君
  • 1篇孔昭宸
  • 1篇张芸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对苔藓植物孢子及某些植物遗存资料的思考和讨论--以第四纪沉积物孢粉分析为例
孔昭宸张芸罗运利陈怀成常琳张卉
南海北部MD05-2904站位2万年以来孢粉记录的古环境演变被引量:10
2013年
为了探讨末次冰盛期以来南海北部陆架及周边陆地上的植被演化,选取大陆坡处MD05-2904站位岩芯顶部0~749 cm(80~19189 cal a BP)深海沉积物进行研究,共分析122个孢粉样品,时间分辨率约为157 a.根据孢粉组分的变化,自下至上划分了3个组合带,P1带(749~479 cm,19.2~15.1 cal ka BP)末次冰盛期,大陆架广泛出露,其上覆盖以蒿属为主的草地,同时生长着热带亚热带乔木并偶见莎草科植物茂盛的湿地,北部山地覆盖针叶林且顶部主要生长以铁杉为主的暗针叶林;P2带(479~309 cm,15.1~11.4 cal ka BP)冰消期,草地面积逐渐缩小,同时蕨类植物开始增多,反映气候转暖转湿;P3带(309~1 cm,11.4~0.1 cal ka BP)全新世,植被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主,局部山地上生长着热带山地针叶林,林下广泛分布着喜暖湿的蕨类植物,反应了南亚热带气候环境.值得注意的是,该组合带底部(309~263 cm,11.4~10.1cal ka BP),蒿属、莎草科等草本、部分喜凉的温带乔木及水生植物等花粉迅速增加,揭示了一次冷湿气候事件.对比该站位氧同位素变化,孢粉组合变化所反映的气候变暖,要早于氧同位素变化,可能表明低纬地区冰消期气候转暖超前于高纬地区.
常琳罗运利孙湘君
关键词:南海北部孢粉古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