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玉瑛

作品数:23 被引量:107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8篇肺癌
  • 7篇肿瘤
  • 5篇支气管
  • 5篇小细胞
  • 5篇非小细胞
  • 4篇气管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灌洗
  • 4篇非小细胞肺癌
  • 4篇肺肿瘤
  • 3篇胸水
  • 3篇洗液
  • 3篇结核
  • 3篇恶性
  • 3篇肺结核
  • 3篇白细胞介素
  • 2篇胸腔
  • 2篇胸腔积液

机构

  • 1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怀远县...

作者

  • 23篇庞玉瑛
  • 5篇张安成
  • 4篇刘荣玉
  • 4篇徐爱晖
  • 4篇刘丽华
  • 2篇费广鹤
  • 2篇马吉勇
  • 2篇马维通
  • 2篇唐根富
  • 2篇桂淑玉
  • 2篇宋卫东
  • 2篇张妍蓓
  • 2篇朱钟鸣
  • 2篇张林杰
  • 2篇汪伟民
  • 2篇孙昕
  • 2篇汪伟民
  • 2篇邓淑华
  • 1篇汪渊
  • 1篇刘中本

传媒

  • 10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首都医药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安徽预防医学...

年份

  • 4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3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支气管肺灌洗液中sIgA和CA_(50)检测诊断外周型肺癌的意义
1993年
本文通过检测25例外周型肺癌病人血及支气管肺灌洗液(BALF)中sIgA和CA_(50),探讨其对外周型肺癌的诊断价值。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肺癌组为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共25例,X线表现均属外周型,男20例,女5例,平均年龄54.3岁(24岁~71岁),其中鳞癌10例,腺癌11例,未分化癌2例,未定型2例。良性肺病组包括肺炎、肺结核等共20例,男18例,女2例,平均年龄50.1岁(20岁~69岁)。1.2 检查方法 Olympus BF纤支镜,内径5.5mm。检查时纤支镜远端楔于肿瘤及病变所在病灶段级支气管开口,对照组选健侧中叶(B_4、B_5)或舌叶支气管开口,经活检孔注入2%利多卡因 1~2ml后,快速注入50ml 37℃生理盐水,在 13.3~20kPa(100~150mmHg)负压下吸引回收液,共2次总量为100ml,回收液过滤后装入塑料试管中。2 结果表1中BALF中CA_(50)和sIgA均为相对量(如:CA_(50)ug/ml/白蛋白 ug/ml、sIgAug/ml/白蛋白 ug/ml),白蛋白作为标准参考物。25例肺癌及20例良性肺病患者血及病侧BA LF中CA_(50)、sIgA联合检测诊断肺癌见表2。
宋卫东刘丽华张安成庞玉瑛邓淑华
关键词:肺肿瘤SLGACA50灌洗液
肺结核的合理化疗
1990年
一、化疗的理论基础化疗的目的是要立即终止结核菌的繁殖,产生明显的杀菌效果,使病人体内结核菌大大减少,并且尽可能使病变组织修复,以及保持长久的临床治愈。 (一)细菌方面 1.结核菌在氧分压100~140mmHg,PH 7.40的中性环境中生长旺盛,而机体内各种病灶的氧分压、酸碱度不同,对结核菌的繁殖力均有影响。Mithison及Dickinson把机体内的结核菌分为A、B、C三群。A群是正在快速分裂、繁殖、代谢旺盛的细胞外的结核菌,较易被抗结核药物杀灭,见于活动性空洞壁,为氧分压高的中性环境。B群有时代谢停止,有时又呈短期繁殖的间歇生长的菌群,如包裹性干酪病灶内,利福平能有效地杀死它们。C群酸性条件缓慢生长的菌群,存在于巨噬细胞内,吡嗪酰胺对此群结核菌最有效。
庞玉瑛
关键词:肺结核化疗
白细胞介素-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 6 (IL 6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及分期、分型等方面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6 1例NSCLC患者血清IL 6水平 ,并与非肿瘤组及正常组相比。结果 肺癌组血清IL 6水平(11 80 3± 8 35 7) μg/L明显高于正常组 (7 2 6 3± 4 36 5 )μg/L(P <0 0 1) ,而低于非肿瘤组 (17 4 14± 17 12 8) μg/L ;随着肺癌分期的增高 ,IL 6的水平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Ⅳ期又有所降低 ;肺癌组内各型间IL 6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清IL 6水平与NSCLC的分期有关 ;结合临床资料 。
张林杰汪伟民庞玉瑛马维通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非小细胞肺癌
慢性支气管炎皮质醇局部作用与辨证分型关系被引量:8
1994年
检测105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及36例健康人血、支气管肺灌洗液(BALF)中皮质醇,并以皮质激素抑制肺泡巨噬细胞(AM)分泌血栓素B2(TXB2)及与其中医辩证分型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慢性支气管炎各证型血中皮质醇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肺气虚证、肺阴虚证BALF中皮质醇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2)皮质激素对慢性支气管炎各证型AM分泌TXB2抑制作用远低于健康人。总之,不同证型慢性支气管炎BALF中皮质醇含量及其对AM的抑制作用有明显差别。
宋卫东赵江云刘中本吴华强张安成庞玉瑛刘丽华
关键词:支气管炎辨证分型皮质醇
白细胞介素-6在鉴别呼吸系统肿瘤与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 -6(IL -6)在鉴别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与肺癌的价值 ,以及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分期、分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NSCLC患者 61例 (肺癌组 ) ,呼吸系统感染者 3 6例 (感染组 )及健康献血员 3 0例 (正常组 )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各组血清IL -6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肺癌组血清IL -6水平 ( 11 80 3± 8 3 5 7)ng/ml明显高于正常组 ( 7 2 63±4 3 65 )ng/ml(P <0 0 1) ,而低于感染组 ( 17 414± 17 12 8)ng/ml(P <0 0 5 ) ;随着肺癌分期的增高 ,IL -6的水平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肺癌组内各型间IL -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IL -6水平与NSCLC的分期有关 ,动态随访可为NSCLC的预后提供参考 ;结合临床资料 ,可作为NSCLC与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辅助鉴别指标之一。
汪伟民庞玉瑛马维通刘荣玉张林杰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肺肿瘤非小细胞
肺结核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短程化疗研究报告
1992年
本文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对48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了全身加局部治疗的短程化疗,试图寻找一种新的更短疗程的化疗方法。
刘丽华张安成庞玉瑛汤一珍汪辉云桂淑玉徐爱晖祝杨邓淑华
关键词:肺结核支气管肺泡灌洗
肺癌及良性肺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淋巴细胞亚群分析被引量:1
1992年
1974年Reynolds首先运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研究弥漫性肺疾病的免疫和免疫学改变。通过近20年来的研究,特别是单克隆抗体的运用。
刘丽华庞玉瑛杨秀珍宋卫东邓淑华
关键词:肺病肺泡灌洗液淋巴细胞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确诊胸水的诊断价值
1995年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确诊胸水的诊断价值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30022)庞玉瑛在胸水病因的鉴别诊断中,通过常规的检查(包括胸膜活检).仍有部分患者不能明确诊断。1989年元月~1994年底我们对24例难于确诊的胸腔积液患者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
庞玉瑛
关键词:支气管镜检查术胸水X线诊断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IL-8水平的研究及相关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血清中IL 8的水平在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TNM分期为Ⅲ~Ⅳ期的NSCLC病人共 44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 3 0例病人接受以铂类药为主的化疗 ,另取 3 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 1个月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 (ELISA)测定研究对象的血清白细胞介素 8(IL 8)水平。结果 :所有病人血清中的IL 8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Ⅳ期的NSCLC病人血清IL 8水平显著高于Ⅲ期NSCLC病人 (P <0 0 1)。一个疗程的化疗结束后 1个月有 18例患者病情稳定或肿瘤部分缩小 ,12例治疗无效。对治疗有效者的血清IL 8水平降低 (P <0 0 1) ;对治疗无效者的血清IL 8水平略低于治疗前 (P >0 0 5 )。治疗后两组仍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血清IL 8水平与NSCLC的发生及其转移相关 ,提示IL 8在NSCL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某种重要的作用 ,测定血清IL
张妍蓓刘荣玉汪伟民孙昕赵卉庞玉瑛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白细胞介素-8酶联免疫吸附法
单个核细胞分离在恶性胸水诊断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包含肿瘤细胞的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在良恶性胸水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 ,使 5 0例恶性胸水中不同的细胞成分出现在percoll分离液的不同层面 ,分别吸取不同层面的细胞作涂片 ,HE染色 ,并与传统细胞病理学方法比较 ,计算各种方法病理细胞阳性率 ,各组间差异行 χ2 检验。结果 percoll分离液组 (Ⅰ组 ) ,离心沉渣涂片组 (Ⅱ组 ) ,直接涂片组 (Ⅲ组 )等三组病理细胞阳性率分别为 6 8% ,4 2 % ,12 % ,三组总卡方值 χ2 =32 5 5 ,P <0 0 1,总差异有显著性 ,其中Ⅰ组与Ⅱ组比较 :χ2 =5 82 ,P =0 0 16 ,差异有显著性 :Ⅱ组与Ⅲ组比较 :χ2 =12 5 7,P <0 0 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Ⅰ组与Ⅲ组比较 :χ2 =32 34,P <0 0 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 胸水中单个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肿瘤细胞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可以使上述三种细胞浓缩于单个核细胞层中 ,应用于良。
马吉勇庞玉瑛朱钟鸣
关键词:单个核细胞恶性胸水癌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