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丹青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艺术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电影
  • 3篇美术
  • 1篇电影大师
  • 1篇电影美术
  • 1篇影片
  • 1篇再现历史
  • 1篇直接描写
  • 1篇人文历史
  • 1篇视觉
  • 1篇视觉化
  • 1篇视觉效果
  • 1篇术工
  • 1篇述说
  • 1篇数字化
  • 1篇数字化电影
  • 1篇唐山大地震
  • 1篇文化
  • 1篇文学
  • 1篇希区柯克
  • 1篇历史资料

机构

  • 6篇北京电影学院

作者

  • 6篇张丹青
  • 1篇陈凯

传媒

  • 3篇电影艺术
  • 2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中国艺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大巧不工——霍廷霄谈《白鹿原》美术造型设计被引量:2
2012年
这部影片要表达的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述说历史,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展示风光,而是要更为广义与耐人寻味地表现出这里的人文历史以及传统文化并存的特殊魅力。要表现出以人文息息相关的生存状态,也要表现出这里的人们赋予皇天后土的生命意义。
张丹青
关键词:《白鹿原》美术人文历史传统文化耐人寻味述说
数字化电影美术设计研究 激光三维扫描技术在辅助电影美术设计工作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伴随着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大量应用,在电影美术设计工作中,数字化不再简单地被理解为单纯的计算机绘图。基于电影美术设计工作的需要,更多的数字化软硬件设备辅助设计手段被借鉴到电影美术设计的工作中来。激光三维扫描技术就是这样的一种被借鉴到电影美术设计工作中的空间测量技术。利用激光三维扫描技术的快速、精确、直观等技术特性,其能够很好地辅助电影美术设计工作中对于现实环境的数字化虚拟重建工作,提高在电影制作中的电影美术设计工作效率。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结合行业发展方向,努力吸收先进技术。总结并实践出一套关于激光三维扫描技术应用于电影美术设计工作中的实际经验。我们从激光三维扫描技术数据采集到数据整理,再到计算机三维快速建模,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字化电影美术设计工作流。从而积极探索与实践数字化电影美术设计的新方式,为促进数字化电影美术设计研究做出一定的基础工作。
张丹青陈凯
电影镜头画面先期视觉化的历程被引量:3
2005年
张丹青
关键词:电影大师镜头画面视觉化视觉效果希区柯克影片
创造的真实--美术指导霍廷霄谈《唐山大地震》
2010年
2009年,霍廷霄在中影数字基地最大的棚进行《苏乞儿》的美术制作,当时冯小刚也在基地进行《非诚勿扰》的后期,见到了《苏乞儿》开篇那场最大的景,之后与霍廷霄约好下部影片《唐山大地震》的合作。《唐山大地震》的故事梗概和报告文学直接描写地震、灾难的篇幅不是很多,
张丹青
关键词:《唐山大地震》美术指导《非诚勿扰》直接描写报告文学故事梗概
谈建筑空间观念在电影场景设计中的体现被引量:3
2021年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电影场景设计以对传统建筑空间的再现来表达历史观念;建筑空间成为人物内心情绪外延的个性化电影场景设计载体;科幻题材影片中的电影场景设计体现着当代建筑空间想象的趋势。笔者力图展现各个学科从现代工业文明的明确分工逐渐走向各专业的融合,每个学科都在吸取其他领域的知识与想法,跨学科的交流成为后工业文明的潮流这一命题。同时提出电影艺术作为当代文化的一种主流传媒形态,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受众的艺术观和审美观的观点。电影场景设计中的建筑空间观念是具体的,但不是直接地、无想象余地地摆放在银幕上。它在引导观众对剧情和人物有更积极认识的同时,投射出观众心理的空间意识及达到对某一环境所预想的艺术效果和艺术效应。
张丹青
创造性地再现历史的厚重--易振洲谈《建党伟业》的美术创作
2011年
每一部影片都包含了特定历史时期中特定的环境人物和事件,只有总结历史才能得出准确的判断。因此,体察历史并掌握历史资料是电影美术工作者的首要工作之一。重要问题不是历史的还原,而是我们如何再现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造型元素;创作的核心是要带给观众一个全新的视觉效果,发挥创造在每部影片中都有不同的体现。
张丹青
关键词:历史资料美术创作建党厚重美术工作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