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
-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次Z字皮瓣在眼睑皮肤缺损的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多次Z字皮瓣在较大眼睑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提出新的手术方式。方法眼睑皮肤缺损31例(38眼)使用多次Z字皮瓣进行修复。结果31例(38眼)眼睑皮肤缺损修复良好,未形成眼睑畸形,不影响眼睑的美容和功能。结论多次Z字皮瓣可以较好地修复眼睑皮肤缺损。
- 张云肖雪英卢江
- 关键词:眼睑皮肤缺损
-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磁共振成像诊断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9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52例(56眼)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和MRI影像学资料。结果发现阳性体征的49眼,占87.50%,其中眼眶侧壁骨折15眼(占全组56眼的26.79%),眶内软组织水肿32眼(57.14%),眶内出血39眼(69.64%),视神经水肿25眼(44.64%),视神经鞘膜下出血8眼(14.29%),视神经移位2眼(3.57%),视神经萎缩24眼(42.86%)。结论MRI具有较为明显的软组织分辨率的特点,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损伤后及时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
- 张云卢江蒋磊史叶琴
- 关键词:视神经病变外伤性磁共振
- 泪道激光治疗术后中药灌注的临床观察
- 2012年
- 目的观察泪道阻塞性疾病激光治疗术后中药灌注的疗效。方法应用Nd-YAG激光治疗机对60例(85眼)泪道阻塞患者进行激光治疗,术后灌注复方中药灌注液。结果随访3~12个月,治愈率85%,有效率99%。结论泪道激光术后灌注中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效果较好。
- 卢江张云郑丽芳
- 关键词:泪道阻塞性疾病中药灌注泪道激光治疗
- 益气补肾活血法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活血法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NPDR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8例(益气补肾活血法联合羟苯磺酸钙),对照组48例(羟苯磺酸钙),治疗持续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出血灶面积(mm^2)、血管瘤个数及黄斑厚度(μm)变化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底病变明显减轻(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病变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100.00%(48/48),对照组89.53%(43/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补肾活血法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NPDR的疗效优于西药单独应用益气补肾活血法;羟苯磺酸钙;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
- 凌丽琴张云
- 关键词:益气补肾活血法羟苯磺酸钙
- 羊膜移植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渗漏
- 2006年
- 张云卢江王秋旭
- 关键词:羊膜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渗漏
- Behcet氏病前房积血1例报道
- 2006年
- 卢江张云
- 关键词:前房积血
- 盐酸丁卡因胶浆在泪道探通和扩张术中的临床应用
- 2012年
- 目的探讨盐酸丁卡因胶浆在泪道探通和扩张术中进行局部麻醉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已行泪道激光治疗或泪道激光联合泪道置管治疗后已拔管的泪道阻塞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泪道探通时,先用9号泪道探针探通泪道,留针20min,更换12号泪道扩张针,再留针20min。观察组患者在泪道探通时,先用9号泪道探针探通泪道,边探通边注入适量盐酸丁卡因胶浆,留针20分钟min后,逆行退针,边退针边注入适量盐酸丁卡因胶浆,更换12号泪道扩张针,再留针20min。记录两组患者在行泪道探通和扩张术中的疼痛程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为90%,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为28%。结论盐酸丁卡因胶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在泪道探通和扩张术中的疼痛,值得推广。
- 蒋磊卢江张云
- 关键词:盐酸丁卡因胶浆泪道探通疼痛
- Oculus眼表综合分析仪在复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眼表功能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通过Oculus眼表综合分析仪评估复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眼表功能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采用Oculus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测28例(28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术前及术后14 d、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 first tear break-up time,NITBUTf)、非侵入性泪膜平均破裂时间(noninvasive average tear break-up time,NITBUTavg)及非侵入性泪河高度,并进行对比。结果患眼术前NITBUTf为(5.25±1.84)s,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7.86±1.82)s、(8.79±2.60)s、(10.03±2.43)s,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NITBUTf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NITBUTavg为(9.36±1.42)s,术后14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分别为(9.00±2.04)s、(10.10±2.04)s、(12.04±2.40)s、(13.18±2.3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术后3个月NITBUTavg分别与术前及术后14 d、1个月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非侵入性泪河高度为(0.25±0.06)mm,术后14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分别为(0.30±0.07)mm、(0.28±0.07)mm、(0.31±0.08)mm、(0.31±0.0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眼表功能重建较为缓慢,术后6个月均为恢复期;Oculus眼表综合分析仪可以作为一种评估翼状胬肉手术前后眼表功能的无创性方法,结果客观可靠。
- 翁铭张云杨卫华
- 关键词:翼状胬肉泪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