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代会

作品数:1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太原学院中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文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诗歌
  • 3篇戏剧
  • 3篇小说
  • 2篇代文
  • 2篇叙事
  • 2篇中国古典
  • 2篇中国古典诗词
  • 2篇诗词
  • 2篇宋词
  • 2篇清平乐
  • 2篇文学
  • 2篇辛弃疾
  • 2篇家庭叙事
  • 2篇古代文学
  • 2篇古典
  • 2篇古典诗词
  • 2篇《清平乐·村...
  • 1篇道情
  • 1篇学记
  • 1篇艺术特色

机构

  • 8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太原大学
  • 2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太原学院

作者

  • 15篇张代会

传媒

  • 2篇咸宁学院学报
  • 1篇文艺评论
  • 1篇文史知识
  • 1篇太原教育学院...
  • 1篇沧桑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太原大学教育...
  • 1篇中华活页文选...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戮”之探究
2004年
上古汉语中的"戮",其义不同于"杀",今人往往忽略它们之间的区别。其含义略等于"责罚以示众"。对活人可以行戮,对死人也可以行戮。
张代会
杜濬研究
杜濬(1611-1687),字于皇,号茶村,湖广黄冈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以诗文豪健闻名于其生活的时代,同时他又是李渔戏剧、小说的重要评论者,是值得作整体研究的作家。他生活坎坷困顿而一生坚守气节,为人亦狂亦正,具有独特的...
张代会
关键词:戏剧小说古代文学诗歌
浅谈元散曲中道情散曲
2007年
道情散曲主要抒写对世俗社会人生的摒弃,警醒世人摆脱尘俗,也表达出作家无欲无求,归隐山林的思想。道情曲因其主旨而总是显得有些悲观失望,但对人世和人生的思考更为深广,粪土王侯、名利、富贵的傲岸精神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其独特的视角丰富了我们的文学宝库。
张代会
关键词:道情超凡脱俗
论赵鼎词的悲情特质
2011年
赵鼎词充满悲情特质,充满对生命短促、离家别友、家国破碎、贬黜漂泊等遭遇的哀伤。这一悲情特质有个人身世经历和特定时代的原因,也有词"以悲为美"风尚的影响。
张代会
关键词:悲情
中国古典诗词家庭叙事的典型模式——从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谈起
2012年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张代会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辛弃疾家庭叙事
困顿人生 亦狂亦正——清初遗民诗人杜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个性被引量:1
2011年
从杜濬的人生追求和思想个性两方面进行论述,阐述他一生坚守遗民气节,生活坎坷困顿而志不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其"狂"与"正"的独特思想个性。
张代会
雍容婉谐的《醉蓬莱》词调被引量:1
2015年
词调词体研究是宋词研究中较薄弱的一环,据刘尊明、王兆鹏《唐宋词的定量研究》,宋词长调存词量在百首以上的的词调只有13个,《醉蓬莱》是其中之一。本文考察宋人《醉蓬莱》词,以定量方法考察词的句式、平仄出现率,韵部使用率,得出词调体制和声情特点。《醉蓬莱》词调概况现存《醉蓬莱》最早词作为柳永"渐亭皋叶下"阕。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陈师道《后山诗话》等均记载柳永为歌功颂德而作此词。
张代会
关键词:宋词研究柳永词陈师道韵部词体
杜濬研究
杜濬(1611—1687),字于皇,号茶村,湖广黄冈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以诗文豪健闻名于其生活的时代,同时他又是李渔戏剧、小说的重要评论者,是值得作整体研究的作家。他生活坎坷困顿而一生坚守气节,为人亦狂亦正,具有独特的...
张代会
关键词:诗歌戏剧批评小说评点
宋代九长调体式研究
本文以宋词较为流行的九个长调为研究对象,对其体式展开研究。全文分为绪论、正文部分、结论三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指出词调体式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正文部分以一个词调为一章,分别对《念奴娇》《满江红》《沁园春》《贺新郎》《满庭...
张代会
关键词:体式句式用韵
文献传递
浅论姿态横生的苏轼散文
1995年
苏轼的散文向来同韩、柳、欧三家并称。他广泛汲取前代各家散文的长处,融汇贯通,形成了他自己的“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散文风格。 一 苏轼的政论、史论都写得明晰透辟,滔滔雄辩,而又平易自然,这些文章多半是作者谋政、奏议、进策之类的文章。《进策》(《策略》《策别》《策断》)二十五篇系统地论述了宋的内外形势,抨击政治弊端。
张代会
关键词:苏轼散文《超然台记》《石钟山记》平易自然思想艺术特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