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光辉

作品数:210 被引量:1,503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5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 10篇科技成果
  • 6篇专利

领域

  • 141篇天文地球
  • 34篇农业科学
  • 30篇水利工程
  • 2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21篇地下水
  • 26篇流域
  • 26篇河流域
  • 25篇土壤
  • 23篇水资源
  • 21篇浅层
  • 21篇补给
  • 19篇浅层地下
  • 18篇浅层地下水
  • 18篇华北平原
  • 17篇山前
  • 17篇灌溉
  • 16篇黑河流域
  • 15篇山前平原
  • 13篇降水
  • 12篇同位素
  • 11篇农业
  • 10篇盐分
  • 10篇区域地下水
  • 9篇农业区

机构

  • 206篇中国地质科学...
  • 12篇山东省地质调...
  • 10篇河海大学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山西省水利建...
  • 8篇山西农业大学
  • 7篇国土资源部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河北省农林科...
  • 3篇中国水利水电...
  • 3篇河北省石津灌...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甘肃省地质调...
  • 2篇河北工程大学
  • 2篇河北省地矿局
  • 2篇河北地质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210篇张光辉
  • 106篇王金哲
  • 87篇严明疆
  • 80篇聂振龙
  • 53篇申建梅
  • 49篇费宇红
  • 21篇王茜
  • 21篇田言亮
  • 19篇陈宗宇
  • 19篇刘春华
  • 18篇刘中培
  • 17篇杨丽芝
  • 16篇周在明
  • 16篇连英立
  • 12篇刘少玉
  • 12篇崔浩浩
  • 11篇郝明亮
  • 11篇刘鹏飞
  • 10篇王电龙
  • 10篇冯慧敏

传媒

  • 19篇地球学报
  • 16篇水文地质工程...
  • 12篇水利学报
  • 11篇南水北调与水...
  • 10篇干旱区资源与...
  • 9篇地质通报
  • 8篇水科学进展
  • 5篇吉林大学学报...
  • 5篇水文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勘察科学技术
  • 3篇地质论评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河北水利水电...
  • 2篇资源科学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海河水利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0篇2016
  • 9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10篇2012
  • 11篇2011
  • 19篇2010
  • 23篇2009
  • 14篇2008
  • 9篇2007
  • 17篇2006
  • 16篇2005
2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河干流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转化的水化学特征被引量:65
2005年
通过分析黑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识别沿黑河干流不同地带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转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祁连山区,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转化以地下水向河流排泄为主。(2)南部盆地,在山前戈壁带,出山河水入渗转化为地下水;溢出带地下水以泉的形式转化为地表水;进入细土平原后,汛期河水补给地下水,非汛期地下水补给河水;在农灌区引河水通过田间入渗补给地下水。(3)北部盆地,在金塔灌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引水灌溉入渗补给;在金塔灌区到额济纳旗,河流入渗转化为地下水。
聂振龙陈宗宇程旭学郝明林张光辉
关键词:黑河流域
华北平原典型井灌区地下水保障能力空间差异被引量:3
2015年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华北平原的最主要灌溉水源是地下水。但是,从山前平原到滨海平原,该区地下水资源量差异巨大。为了揭示华北平原典型井灌区粮食生产地下水保障能力的差异,以山前平原保定、中部平原德州和滨海平原沧州地区井灌区为典型研究区,建立了地下水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彭曼公式计算了粮食作物灌溉需水量,利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分析了三个典型地区的地下水保障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保定地区的粮食生产多年平均地下水保障能力为中等水平,德州和沧州地区均处于极弱水平;地下水保障程度随降水量增大呈直线增大,降水量每增加100mm,保定地区保障程度增加4.9%,德州地区增加1.6%,沧州地区增加0.6%;未来50年(2011年-2060年),保定、德州和沧州地区的地下水保障程度均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其中保定地区主概率对应中等水平,概率水平为0.726,德州和沧州地区主概率均对应极弱水平,发生概率分别为0.577和1。
王电龙张光辉冯慧敏田言亮王金哲
关键词:华北平原粮食生产需水量地下水
西北干旱区地下水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被引量:11
2021年
西北干旱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紧缺,自然湖泊湿地、天然植被绿洲和土壤盐渍化程度对地下水生态水位具有强烈依赖性,因此,西北干旱区地下水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对干旱区不同类型生态状况与地下水位埋深之间关系的机制研究,构建了以浅层地下水埋藏状况为核心要素的"西北干旱区地下水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它由地下水对自然湿地景观维持性、天然植被绿洲维持性、农田土地质量维持性及其隶属的6项要素指标构成;在石羊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区应用结果表明,该套指标体系可为西北干旱区地下水功能评价提供参考,同时还表征石羊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区地下水生态功能脆弱,生态功能较弱和弱的分布范围占示范应用区总面积的87.86%,地下水生态功能强、较强分布范围仅占5.07%。由此可见,进一步提高西北干旱区地下水生态功能保护能力刻不容缓。
王金哲张光辉张光辉王茜崔浩浩
关键词:干旱区地下水生态功能自然湿地荒漠化
滹沱河流域平原区人类活动强度的定量评价被引量:28
2009年
人类活动强度的定量评价是分析人类活动对浅层地下水系统干扰的基础,也是有意识控制人类行为、涵养地下水的依据。文中以滹沱河流域平原区为研究区,针对人类活动对浅层地下水影响的特点,筛选人口、耕地面积、开采井数量、粮食产量、河道过水量和水渠引水量作为衡量人类活动强度的指标,采用指标加权和专家打分相结合的方法,对滹沱河流域平原区不同区位、不同年代的人类活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上游人类活动强度最大,为0.79,中游和下游地区较小,分别为0.38和0.45;在20世纪70、80、90年代和21世纪,研究区人类活动强度分别为0.35、0.46、0.67和0.71,也就是人类活动表现为不断发展、积累和增强的过程。
王金哲张光辉聂振龙严明疆
关键词:人类活动强度
海河流域中东部平原区深层地下水补给与释水机制探讨——兼谈深层地下水资源可利用性被引量:38
2002年
通过对近30年以来海河流域中东部平原区深层地下水实际开发利用状况的分析,阐明了深层地下水资源实际利用的特殊性;从深层地下水的自然属性出发,通过对深层地下水补给与释水机制及其开采过程中激发释水效应的剖析,揭示了深层地下水自然释水和开采条件下释水的规律,提出了便于实际应用的广义“深层地下水释水”理念。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深层地下水储量资源的可利用性。
张光辉王金哲
关键词:深层地下水可利用性
降水和开采变化对滹滏农业区地下水流场影响特征与机制被引量:1
2017年
准确认识地下水流场演变机制是开展地下水系统涵养修复的前提和基础。以滹滏农业区为典型区,基于该区逐月地下水动态观测和降水资料,采用区域地下水动态模型及时间序列趋势分析等方法,开展了降水和开采变化对农业区地下水流场影响特征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降水变化是驱动地下水位变幅的重要因素,在枯水年份地下水位下降阈值介于0.5~4.0 m,在平水年份下降阈值介于0~2.0 m,在丰水年份地下水位大幅上升;地下水位与开采量关系不明显,但与区域累计超采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地下水累计超采量每增加1.0亿m3正定农业区地下水位下降6.4 m、藁城农业区下降7.3 m。随降水量的增大,农业区开采强度呈幂函数减少趋势,地下水补给量呈幂函数增长趋势。农业开采减少趋势线和地下水补给增加趋势线的交会点为地下水系统平衡点,在平衡点左侧的年份地下水系统处于负均衡状态,离平衡点越远地下水位下降幅度越大;在平衡点右侧的年份地下水系统处于正均衡状态,离平衡点越远地下水位上升幅度越大。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王电龙冯慧敏田言亮张光辉
关键词:降水农业区地下水流场
华北平原水资源紧缺情势与因源被引量:58
2011年
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从水资源承载能力演化周期性、经济社会需用水规模难变性和未来水资源供需关系入手,介绍近60年以来华北平原水资源情势,特别是该平原水资源量、实际用水量和地下水开采量变化特征,并结合未来10到30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用水量趋势,识别和诊断华北平原水资源紧缺因源。结果表明:由于降水量减少导致华北平原缺水(自然资源性缺水)占该平原总缺水量的15.1%~16.4%;因管理缺陷导致水资源浪费的缺水(管理性缺水)占22.1%~24.2%;人口数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规模过大导致用水量超过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缺水(政策性缺水)占59.3%~62.5%。自然资源性、管理性以及政策性缺水的解决对策不同:自然资源性缺水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惟有从外域适量调水才能解决;管理性缺水可通过社会文明进步和科技进步不断修正;政策性缺水宜因势利导进行经济社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限制高耗低效用水产业。即使南水北调工程70.3×108m3/a水进入华北平原,该平原地下水超采情势也难以得到根本性扭转。有新增水源调入或华北平原严控生活和工业用水量,同时大幅压减农业用水量,因势利导优化和逐步调整经济社会布局和产业结构,特别是灌溉农业进行规模化减蒸、降耗、节水的改造,将是缓解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和水资源紧缺的根本所在。
张光辉连英立刘春华严明疆王金哲
关键词:华北平原水资源节水
黑河流域民乐山前隐伏构造带地下水补给与更新被引量:7
2010年
第四系地下水是民乐山前地区居民清洁饮水的重要水源,而复杂的隐伏构造对区内地下水的运移和更新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应用环境同位素技术,深入讨论了该区地下水的补给、更新能力以及隐伏构造对地下水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1)民乐山前第四系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包括出山河水渗漏和当地降水入渗,二者对地下水补给的贡献分别为89%和11%;(2)地下水更新能力由山前向下游变差,山前一带地下水更新周期在20~30年之间,下游的六坝北部一带地下水更新周期大于50年;(3)隐伏构造具有明显的阻水作用,导致地下水径流速度减缓。
聂振龙陈宗宇张光辉申建梅王金哲严明疆
关键词:隐伏断层地下水补给
太行山前平原非河道条件下地下调蓄功能实验研究——以滹沱河冲洪积平原为例被引量:15
2004年
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太行山前平原地下调蓄能力,实验研究表明,在汇水坑渗、井灌和引水渠渗条件下,太行山前冲洪积平原地下调蓄功能不仅与地表积水深度、入渗时间有关,而且还与汇水总量的多少有关。单位时间渗漏量的大小与地表蓄水深度呈正相关关系。地表蓄水深度愈大,单位时间渗漏量愈大;累计渗漏量随着入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渗漏速率随着累计渗漏量的增加而减小。采用井灌方式进行地下调蓄的关键,是选择具有强渗透性的层位。
张光辉费宇红邢开刘克岩王金哲申建梅聂振龙
降水和开采变化对石家庄地下水流场影响强度被引量:20
2014年
为能精确识别降水和开采对石家庄地下水流场影响强度,应用小波变换和相关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区域平均地下水位、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及中心水位与降水和开采变化之间的互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1961—1973年期间,平均地下水位随降水量增大呈幂函数递减趋势;1974—2010年期间,降水量每减小100 mm,漏斗中心水位下降速率增大7.35 m,平均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增大2.15 m;②1961—1973年期间,开采量每增加1亿m3,平均地下水位下降0.28 m,漏斗面积扩大11.74 km2,中心水位下降0.52 m,1974年以来累计超采量每增加1亿m3,漏斗面积增幅1.52 km2,中心水位降幅0.18 m;③降水量每减小100 mm,降水贡献度减弱3.0%,人类开采影响强度增大2.76%。
王电龙张光辉冯慧敏严明疆田言亮王金哲
关键词:地下水流场降水量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