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勃

作品数:309 被引量:4,114H指数:36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6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5篇天文地球
  • 61篇经济管理
  • 60篇农业科学
  • 4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7篇水利工程
  • 19篇生物学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文化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社会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0篇干旱
  • 46篇流域
  • 45篇河流域
  • 40篇气候
  • 36篇黑河流域
  • 32篇土地利用
  • 25篇植被
  • 25篇降水
  • 23篇生态
  • 23篇黄土高原
  • 22篇气温
  • 21篇气候变化
  • 20篇水资源
  • 18篇绿洲
  • 17篇时空变化特征
  • 17篇干旱区
  • 15篇气象
  • 14篇土壤
  • 12篇气候因子
  • 11篇蒸散

机构

  • 301篇西北师范大学
  • 33篇中国科学院
  • 27篇忻州师范学院
  • 16篇兰州大学
  • 14篇中国气象局兰...
  • 13篇陇东学院
  • 8篇成都理工大学
  • 7篇南京大学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甘肃省治沙研...
  • 6篇西北区域气候...
  • 4篇内蒙古师范大...
  • 4篇中国热带农业...
  • 4篇宜宾学院
  • 3篇河南理工大学
  • 3篇山西财经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乐山师范学院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作者

  • 308篇张勃
  • 30篇张华
  • 28篇马彬
  • 27篇张耀宗
  • 26篇戴声佩
  • 24篇张凯
  • 21篇赵一飞
  • 21篇王海军
  • 21篇刘秀丽
  • 20篇贾艳青
  • 19篇张调风
  • 14篇张建香
  • 14篇唐敏
  • 13篇郭玲霞
  • 13篇王东
  • 13篇刘艳艳
  • 13篇王亚敏
  • 12篇杨明金
  • 12篇尹海霞
  • 12篇何旭强

传媒

  • 33篇干旱区资源与...
  • 18篇资源科学
  • 16篇中国沙漠
  • 15篇自然资源学报
  • 14篇生态学杂志
  • 13篇干旱区研究
  • 12篇冰川冻土
  • 11篇干旱区地理
  • 9篇水土保持通报
  • 8篇高原气象
  • 7篇地理科学
  • 6篇生态学报
  • 6篇水土保持研究
  • 6篇地理科学进展
  • 6篇干旱地区农业...
  • 6篇遥感技术与应...
  • 5篇中国农业气象
  • 5篇生态环境学报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土壤

年份

  • 2篇2023
  • 10篇2022
  • 4篇2021
  • 13篇2020
  • 15篇2019
  • 14篇2018
  • 10篇2017
  • 11篇2016
  • 10篇2015
  • 19篇2014
  • 22篇2013
  • 22篇2012
  • 28篇2011
  • 19篇2010
  • 18篇2009
  • 13篇2008
  • 15篇2007
  • 16篇2006
  • 8篇2005
  • 10篇2004
3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祁连山黑河山区土地适宜性评价被引量:4
2016年
以黑河山区为研究区域,利用Logic回归模型和空间分析技术对山区土地利用进行适宜性评价.以2011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作为背景值,构建气温、降水、海拔、坡度、人口密度、水系、交通网、村镇分布8种因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尺度训练的方法确定适宜性评价最佳模拟尺度,对土地利用数据和评价因子进行Logic回归分析,得到评价因子对土地利用适宜性的影响程度.利用Spatial Analyst模块对对黑河山区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为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适宜性评价最佳尺度为210 m(ROC=0.79).(2)Logic回归结果显示,坡度、气温(βTemp=1.11)、降水对林地、草地的影响程度较高,同时距道路距离、人口密度(βPop=-0.555)对其分布也有重要影响.(3)山区土地利用适宜性排序为:Max_(林地)=M ax耕地>Max_(建设用地)>Max_(裸地)>Max_(草地)>Max_(水域),林地与耕地最高,适宜性达到0.99.
王海军孔祥冬张勃
干旱区农牧结构优化模式探讨——以黑河流域中上游为例被引量:13
2003年
分析了黑河流域中上游农业的现状和问题,认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牧结构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可以促进农区和牧区两大经济生产系统全面健康发展,繁荣区域经济,而且在资源合理配置、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都有很大作用。结合现有基础提出了农牧耦合的发展模式:一是绿洲子系统内部的耦合,即中游绿洲农区舍饲畜牧业与种植业的耦合;二是山地系统与绿洲系统的耦合,即山上繁殖,山下育肥模式与向山区放牧基地提供精细饲料,在牧区直接育肥模式。
张勃张凯张华
关键词:干旱区黑河流域
张掖绿洲及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壤水盐空间异质性研究
张掖市地处西北干旱区甘肃省境内,存在着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盐渍化的问题。采用传统统计法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张掖绿洲及绿洲荒漠过渡带不同海拔高度(高位>1800m,中位1800m-1400m,低位<1400m)、不同土壤深度(1c...
郝建秀张勃
关键词:土壤水盐空间异质性
文献传递
甘肃河东地区近50年小麦需水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被引量:11
2013年
基于河东地区冬小麦、春小麦各5个站近50年气象资料,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得到河东地区近50年来冬、春小麦全生育期的需水量和缺水量,并用Mann—Kendall法分析其变化趋势,利用相关分析法得到影响小麦需水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环县冬小麦需水量呈略微减少趋势,崆峒、天水、武都、西峰冬小麦需水量呈增加趋势;景泰春小麦需水量呈显著减少趋势,临洮、临夏、岷县、榆中4站春小麦需水量呈增加趋势;冬小麦缺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在7.32~25.19mm·10a-1;景泰春小麦缺水量为下降趋势,减小幅度为20.81mm·10a-1,其他4站缺水量为增加趋势,幅度在0.42—20.4mm·10a-1;对冬小麦需水量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是日平均温度、风速;对春小麦需水量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是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
杨琪张勃尹海霞赵一飞李小亚
关键词:作物需水量冬小麦春小麦
基于SPEI的华北地区近50年干旱发生强度的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57
2014年
基于华北地区67个气象站1962-2011年的实测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统计了近50 a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探讨了华北地区干旱发生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中度以上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干旱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华北地区干旱发生强度呈明显的增强趋势,尤其是在20世纪80、90年代;华北地区干旱发生强度的整体特征是西北和东南部地区较强,东北和中西部地区较弱;造成华北干旱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量的起伏变化,这在20世纪80,90年代表现得特别显著。
周丹张勃罗静张春玲安美玲王东
黄土高原植被景观多尺度变化及其与地形的响应关系被引量:15
2015年
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黄土高原近30年不同分辨率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采用基于小波分析的多尺度空间统计学方法,研究不同时期黄土高原植被景观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地形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植被景观1982—2011年期间发生了周期性变化。其中,1990年以前为植被恢复阶段,1990—2001年为植被退化阶段,2001年以后为植被恢复阶段。(2)植被景观的空间异质性与数据获取的时间、数据分辨率、空间位置和地形均有关。一方面,植被指数和数据分辨率越高,植被景观的空间异质性就越大,而且沿经度方向植被景观的空间差异性大于纬度方向;另一方面,NDVI的多尺度变化特征与地形因子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表现为:高程>地形湿度>坡度>坡向,这对于今后黄土高原植被景观的合理布局,提高生物多样性,控制水土流失,增强景观的连续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可为指导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张建香张多勇张勃赵一飞刘万锋
关键词:植被景观地形归一化植被指数小波分析多尺度黄土高原
干旱区绿洲空间分异演化研究——以黑河流域绿洲为例被引量:17
2002年
对干旱区绿洲的物质和能量空间分异现象和规律的研究 ,有助于深刻了解不同类型绿洲形成和演化的自然背景和农业资源组合的特点 ,为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农业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以黑河流域绿洲为例 ,在综合分析影响绿洲空间分异的气候、地质构造和地貌演化、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文化学性质、土壤性状和水资源供应状况等自然地理要素基础上 ,将黑河绿洲划分为高位绿洲、中位绿洲和低位绿洲等不同类型 .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黑河流域不同类型绿洲主要农作物气候适宜性的空间分异 。
张勃张凯
关键词:干旱区空间分异绿洲黑河流域地貌
全球变化研究的战略计划——地球科学事业简介被引量:2
2002年
美国宇航局 ( NASA)提出并主持了地球科学事业 ( ESE) ,重点介绍了 ESE的战略任务、研究对象、合作伙伴以及与 ESE相关的地球科学研究。ESE的核心在于利用一系列卫星所获取的空间数据 ,研究地球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从而对全球变化进行更全面更可靠的研究。
张华张勃
关键词:地球系统全球变化卫星
西北干旱区荒漠植被生态需水量估算被引量:31
2015年
基于AVHRR-GIMMS和SPOT-VEGETATION两种NDVI数据计算西北干旱区生长季植被覆盖度指数(fc),根据该指数划分阈值范围确定荒漠植被面积,并在塔里木盆地进行适用性验证。通过荒漠植被面积和参考作物蒸散量(ET0),采用潜水蒸发模型,计算西北干旱区1982—2010年荒漠植被生态需水量,以期为今后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根据fc确定荒漠植被面积,在西北干旱区阈值范围设为0.1~0.35较为合理;1982—2010年西北干旱区荒漠植被面积总体上变化不大,呈现增-减-增的波动趋势。高、低覆盖度荒漠植被面积多年平均值分别为234.3和448.2万hm2;西北干旱区ET0空间分布总体为南疆大于北疆、东部大于西部,其中南疆、北疆及河西地区ET0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066.9、975.6和1171.6 mm。根据ET0数据拟合分析计算西北干旱区荒漠植被潜水蒸发量,其中南疆、北疆和河西地区低覆盖度荒漠植被潜水蒸发量多年平均值分别为75、64和82 mm,高覆盖度荒漠植被分别为275、233和299 mm;1982—2010年西北干旱区荒漠植被生态需水量呈减少趋势,以0.1063亿m3·a-1的速率减少,多年平均生态需水量为134.13亿m3。其中高覆盖度荒漠植被需水量多年平均为91.64亿m3,以0.3034亿m3·a-1的速率减少;低覆盖度荒漠植被需水量多年平均为42.49亿m3,以0.1972亿m3·a-1的速率增加。
周丹沈彦俊陈亚宁郭英张勃
关键词:西北干旱区荒漠植被生态需水量
基于SPEI法的陇东地区近50a干旱化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26
2015年
选取陇东地区近50 a平均逐月降水和气温数据,采用Mann–Kendall方法、反距离加权插值(IDW)、功率谱分析、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等方法分析了陇东地区近50 a来干旱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显示:近50 a来陇东地区干旱化趋势非常明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干旱趋势显著。持续干旱事件次数增多,持续干旱累积时间增长,以春夏连旱、伏秋连旱的次数增多为显著特征。发生干旱的周期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表现不一致,随着时间尺度的增长,干旱出现的周期也在变长。干旱发生频率不断加快,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极端干旱事件的频率显著上升。近50 a来干旱频率较高的区域在环县西北部和六盘山以西静宁等地,干旱高频区逐步向中南部和东部转移。通过与其他方法对比分析和历史资料比对,证明SPEI在陇东地区有较好的适用性。
张勃张耀宗任培贵王东赵一飞杨尚武
关键词:气象干旱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