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春
- 作品数:12 被引量:8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保健专项资金资助科研项目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206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及血管事件发生情况5年随访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分析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近5年抗栓治疗现状及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6月入住我院的年龄≥75岁房颤患者206例,记录主要合并疾病、抗栓治疗方法及5年内栓塞、严重出血及死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06例房颤患者中共发生栓塞事件47次,年发生率为4.56%。严重出血事件3次,年发生率为0.29%。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70例,氯吡格雷治疗66例,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11例,未行抗栓治疗56例。行华法林抗凝治疗3例,随访期间更换为抗凝治疗11例。抗凝时间平均2年1个月。结论老年房颤患者栓塞事件年发生率高,预防栓塞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华法林抗凝治疗率低,抗凝治疗时间短。
- 张善春吴卫平王振福张熙孙虹王婷陈海波管锦群
- 关键词:心房颤动血栓栓塞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抗凝药
- 缺氧条件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的相互影响
- 目的探讨在缺氧条件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与间充质干细胞(MSC)的相互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和鉴定原代大鼠BMEC和人骨髓MSC,分别将直接和间接共培养的细胞在正常和缺氧条件下培养5天,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细胞...
- 刘恺鸣迟路湘郭梁鲁向辉罗春霞张善春何国祥
- 文献传递
- 血管超声与脑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9
- 2012年
- 目的评价血管超声技术与脑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血管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结果 ,评价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价值。颈动脉狭窄率及狭窄程度分级按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进行计算。结果 130例患者中,260支颈动脉行2种检查,DSA检查显示63例患者颈动脉狭窄,狭窄血管71支,血管超声检查显示56例患者颈动脉狭窄,狭窄血管70支。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血管超声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1.88%、94.47%和88.97%。血管超声诊断中、重度颈内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5.56%、99.20%和97.69%。以DSA诊断结果为标准,血管超声诊断颈总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7.6%,准确性为97.69%。结论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性较高,诊断颈总动脉狭窄的敏感性高于颈内动脉,可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筛选和随访,但对于血管重度狭窄和闭塞诊断仍欠佳,尚不能取代DSA检查。
- 张善春迟路湘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脑血管造影术
- 超声测定脑梗死患者血管舒张功能
- 2007年
-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肢体瘫痪是否会影响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brachial artery-flow mediated dilation,BA-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itroglycerin mediated dilation,BA-NMD),以及能否测量含服硝酸甘油后颈内动脉的扩张更直接地反映脑梗死患者病变血管的舒张功能。方法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分别对13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静息时、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双侧肱动脉内径变化,另有13例患者同时测量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内径变化,其中8例患者同时测定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内径变化。结果脑梗死患者双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和硝酸甘油介导的扩张无显著差异,CCA-NMD与BA-NMD无明确相关性(r=0.52,P=0.07),ICA-NMD与BA-NMD呈正相关(r=0.83,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双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和硝酸甘油介导的扩张无显著差异。测量颈内动脉硝酸甘油介导的扩张可以更直接地反映脑梗死患者病变血管的舒张功能。
- 张善春迟路湘李锐陈萍段灵敏
- 关键词:血管舒张功能颈内动脉超声脑梗死
- 老年发病的运动神经元病临床特点及诊治:15例病例系列分析
- 2024年
- 背景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预后不佳,多为中年起病,目前国内缺乏对老年起病的MND的研究。目的探讨60岁以上发病的MND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9—2023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住院的老年起病的MN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诊治及结局。结果共收集15例老年起病的MND患者,男性10例,女5例,平均年龄(66.2±5.71)岁,发病年龄为60~79岁。延髓起病4例,单侧上肢起病6例,单侧下肢起病3例,双下肢起病1例,四肢起病1例。7例患者在起病18个月内出现了延髓症状,呼吸肌受累3例。临床分型方面,肌萎缩侧索硬化9例,进行性脊肌萎缩症4例,进行性延髓麻痹2例。6例在发病初期被误诊,误诊率达40%。5例放弃治疗,其余治疗效果也不佳。结论老年起病的MND男性多于女性,多为单侧起病,延髓起病的比例高,以肢体起病的患者更易、也更早出现延髓症状,呼吸肌受累比例较高。提示老年起病的MND可能生存期更短,共患病多,误诊率高,弃疗率高。
- 刘艳张法军刘丹柏秀娟平荣宇张善春邢建丽蔡晓平吴卫平
-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老年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性延髓麻痹
- 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相关高迁移率组盒蛋白1抗体阳性副肿瘤性小脑变性的纵隔肿瘤一例
- 2021年
- 副肿瘤综合征(PNS)是一类少见的免疫介导的肿瘤和神经系统间免疫反应所致临床综合征,特定的副肿瘤自身抗体可以辅助诊断.虽然只有不到1%的肿瘤患者会表现出PNS,但是正确识别PNS有助于早期诊断潜在肿瘤.抗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相关高迁移率组盒蛋白1(SOX1)抗体由于其常与小细胞肺癌(SCLC)并存,近年被认为是PNS部分特征性抗细胞核抗体[1].肿瘤转移多发生于恶性肿瘤进展的晚期,然而临床中有时会首先发现侵袭性肿瘤的转移病灶,但原发病灶位置不明.原发灶不明肿瘤是一类转移性肿瘤的统称,该类肿瘤无法通过各项检查方法确定原发性肿瘤的位置,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3%[2].本例患者位于纵隔的肿瘤原发病灶不明,既往鲜见抗SOX1抗体合并纵隔肿瘤的报道[1].我们报道了一例罕见的继发于纵隔肿瘤的表现为慢性副肿瘤性小脑变性伴抗SOX1抗体阳性的患者.
- 孙璇周波谭纪萍管维平张善春刘艳贾建军王振福
- 关键词:副肿瘤综合征Y染色体性别因素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 血脂水平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的危险因素,分析血脂水平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生HT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未接受溶栓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24例,分为HT组22例和非HT组102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及血糖和血脂等实验室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T组心房颤动(50.0%us17.6%,P=0.001)和空腹血糖[(6.64±1.48)mmo[/L7JS(5.91±1.45)mmol/L,P=0.034]高于非HT组;HT组TC和LDL水平低于非HT组[(3.93±0.85)mmol/Lvs(4.60±1.48)mmol/L,P=0.042、(2.22±0.65)mmol/Lvs(2.82±0.53)mmol/L,P=0.000]。有心房颤动痛史的患者发生自发性HT的风险增加2.534倍(OR=3.534,95%CI:1.102~11.333);TC每降低1mmol/L,HT的风险增加0.669倍(OR=0.599,95%CJ:0.386~0.930);LDL每降低1mmol/L,HT的风险增加5.098倍(OR=0.164,95%CI:0.062~0.437)。结论心房颤动是大面积脑梗死自发性HT的独立危险因素,LDLTC是自发性HT的保护因素。血脂水平偏低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高度警惕自发性HT的可能。
- 李珂贾建军王振福刘赛男孙虹郭艳娥张善春姜磊
- 关键词:脑梗死脑出血心房颤动血脂异常
- 脑淀粉样血管病的影像表现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6年
-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为淀粉样物质沉积于软脑膜和皮质小血管所致,CAA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80岁以上人群中约40%,90岁以上人群中约50%。CAA为老年非外伤性脑出血的第二位病因,其相关脑出血多位于脑叶,可多发、复发,甚至为致死性[1]。CAA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大部分无特殊临床表现,确诊需病理发现淀粉样物质沉积于脑血管,故生前诊断困难。
- 张善春吴卫平
- 关键词: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出血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脑白质疏松症
- PBL结合C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进修生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前临床教学实践中多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该方法存在缺乏实践操作、不能指导患者个体化治疗和教学时间紧张等不足,而以病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CBL)又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缺乏对疾病发生发展的系统共性认识。因此PBL和C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进修生临床教学中的效果值得重视。在神经内科进修生临床教学中应用PBL与CBL相结合的教学法能更好地提高进修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例,阐明了PBL与C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优势及开展该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以更好培养进修生的学习能力和临床工作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 张善春孙璇时霄冰周波贾建军张华巍
- 关键词: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个体化治疗
- 11C-PIB PET对高龄脑淀粉样血管病患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研究11 C同位素标记的匹兹堡复合物B正电子发射显像(11 C-PIB PET)对高龄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患者的诊断作用及11 C-PIB沉积与脑微出血(CMB)的位置关系。方法:选取6例非痴呆的临床可能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患者、14例阿尔兹海默症(AD)患者和10例对照患者行11 C-PIB PET检查,并同机行磁敏感成像(SWI)检查。以了解CAA患者脑内PIB沉积特点。结果:①CAA组和AD组11 C-PIB PET成像皮层各脑区可见放射性滞留,对照组患者仅1例可见皮质放射性滞留。以BostonCAA诊断标准为参考,11 C-PIB PET诊断CAA敏感为100%,特异性为90%。②CAA组和AD组各脑区PIB沉积高于对照组(P<0.05)。③CAA患者脑内PIB沉积低于AD组,两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1 C-PIB PET诊断CAA敏感性高。同时合并脑叶微出血及脑凸表面铁沉积更支持CAA的诊断,有助于增加其诊断特异性。
- 张善春尚延昌李珂孙璇周波富丽萍徐白瑄贾建军王振福吴卫平
- 关键词:脑淀粉样血管病阿尔兹海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