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春丽

作品数:1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结肠
  • 4篇淋巴
  • 4篇结肠炎
  • 3篇药理
  • 3篇实验药理
  • 3篇淋巴结
  • 2篇炎症
  • 2篇炎症反
  • 2篇炎症反应
  • 2篇乙酸
  • 2篇乙酸性
  • 2篇乙酸性结肠炎
  • 2篇增生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肿瘤
  • 2篇腺癌
  • 2篇免疫
  • 2篇克痢痧

机构

  • 11篇浙江省中医院
  • 6篇浙江省立同德...
  • 4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省肿瘤医...

作者

  • 16篇张春丽
  • 5篇杨敏
  • 4篇钦丹萍
  • 2篇韩建新
  • 2篇陈方明
  • 1篇吕丹杨
  • 1篇肖凤春
  • 1篇钟燕敏
  • 1篇董原
  • 1篇沈建平
  • 1篇胡通林
  • 1篇王双珠
  • 1篇郑智茵
  • 1篇张根花
  • 1篇杨珠莹
  • 1篇余建法
  • 1篇刘海燕
  • 1篇庄海峰
  • 1篇刘珺
  • 1篇陈军贤

传媒

  • 3篇浙江医学
  • 1篇胃肠病学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2016年浙...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4篇2009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周期素G2和SiSo细胞表达的受体结合肿瘤抗原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5年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G2(CCNG2)和SiSo细胞表达的受体结合肿瘤抗原(RCAS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CNG2和RCAS1在57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CCNG2大肠癌组织的表达率为45.61% (26/5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表达率(89.47%,51/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CNG2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RCAS1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率为80.70%(46/5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表达率(47.37%,27/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CAS1与大肠癌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联合检测大肠癌组织中CCNG2和RCAS1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大肠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
叶松张春丽
关键词:大肠癌CYCLING2
基于迁移机器学习的手术预测模型在克罗恩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终身疾病。既往观点认为克罗恩病在西方国家较为常见而在中国少见,最新统计显示近十年来国内克罗恩病发病...
董原陈明涛张春丽
FHIT在胰腺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正>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是近年发现的一个抑癌基因,近年来人们开始将抑癌基因FHIT作为肿瘤的治疗因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FHIT基因能够抑制部分肿瘤细胞的活性[...
肖凤春张春丽方蓉毛玉萍
文献传递
对1例腹膜假黏液瘤诊断的复习与思考
2018年
病例:患者女,65岁,因"反复腹痛、腹胀2年余"于2016年6月1日收治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部隐痛不适,右上腹明显,伴有腹胀、便秘,于外院行腹部CT检查诊断为不全性肠梗阻,对症治疗好转后出院。此后症状反复发作,多次于多家医院就诊,但均未能明确病因。期间肿瘤指标反复偏高,CEA 50~60 ng/m L,CA125 30~40 U/m L。此次因症状再发入院.
岑刚钦丹萍杨强汪瑶张春丽余建法
关键词:腹膜假黏液瘤
食管黏膜下腺导管腺瘤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9年
报道1例食管黏膜下腺导管腺瘤(ESGDA),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组织起源予以探讨。内镜下可见ESGDA呈广基息肉样或带蒂息肉生长,超声内镜显示黏膜下层低回声团且边界清楚。组织学上ESGDA主要位于黏膜和黏膜下层,由双层上皮细胞衬覆的管状、乳头状囊样腺腔构成,周围由增生的淋巴组织围绕,边界清楚。囊样腺腔内层上皮细胞呈立方状或柱状,细胞质略嗜酸性;外层基底细胞呈扁平状或立方状,也可伴有透明细胞质,两层细胞无异型性。这种双层上皮的结构形态与食管黏膜下腺的导管上皮相似。ESGDA可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完整切除。
许成辰张敏李剑钢张春丽张烁董春鸽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食管黏膜黏膜下层囊样基底细胞
Castleman病继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被引量:2
2018年
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是以慢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为特征的病变,本文报道1例CD,当时未行化疗,1年半后继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淋巴瘤确诊后先后予CHOP方案化疗以及西达本胺联合Gem Ox+L-ASP、GDP、甲氨蝶呤+阿糖胞苷(MA方案)治疗,3个疗程后疗效达部分缓解(PR)。
武玉洁郑智茵张春丽沈建平庄海峰胡通林钱丽丽
关键词:CASTLEMAN病西达本胺
miR-199a在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中的表达及雷公藤多苷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miR-199a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中的表达情况及雷公藤多苷(TWP)对其的作用. 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法建立...
杨新艳钦丹萍周毅骏张春丽杨雪静李艳平孙佩娜代群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雷公藤多苷实验药理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慢性萎缩性胃窦炎黏膜变化的观察
目的观察抗Hp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窦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经胃镜检查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胃黏膜组织切片亚甲蓝染色镜检确诊有Hp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患者共166例,给予三联疗法杀Hp,随访3~4年后行胃...
吕丹杨王双珠陈军贤刘海燕钟燕敏杨珠莹张春丽
文献传递
连续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染色在临床Ⅰ、Ⅱ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隐性转移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 探讨连续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染色在临床Ⅰ、Ⅱ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隐性转移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对43例临床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SLN亚甲蓝示踪法活检,行SLN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对常规HE染色病理诊断阴性的SLN以100μm间距行连续切片后HE(SS HE)及CK19、SBEM、EpCAM免疫标记染色(SS HE+IHC),确定检测隐性转移的最佳间距及最佳免疫标记.结果 检出SLN者39例(72枚),每例患者1~4枚,平均1.8枚;检出非SLN 694枚,每例患者10~19枚,平均17.8枚.最大剖面HE染色阳性12例(27.9%),其中2例为微转移,CK19、SBEM、EpCAM阳性17例(39.5%);最大剖面HE阴性者通过SS HE检出隐性转移5例,其中微转移3例.SLN阴性的55枚淋巴结SS HE检出隐性转移5枚(9.0%),间距为100、200、300、400、500μm时SS HE+IHC隐性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分别为9.0%、7.3%、7.3%、3.6%、3.6%,间距200、300μm与400、500μ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连续切片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提高0.2~2mm的微转移检测率,从而提高临床分期准确率,对后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春丽刘珺杨敏张根花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
血小板反应蛋白-1、E-Cadherin表达与大肠癌血管生成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检测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E-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间的关系,探讨其在大肠癌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大肠癌手术标本和20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TSP-1,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用CD34标记微血管并计数MVD。[结果]TSP-1和E-Cadherin在大肠癌和正常组织中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TSP-1和E-Cadherin均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Dukes分期有密切关系。TSP-1与E-Cadherin呈正相关,两者均与MVD计数呈负相关。[结论]TSP-1与E-Cadherin在大肠癌的血管生成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且两者可能有协同作用。
张春丽杨敏
关键词:结肠肿瘤TSP-1血管生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