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喆

作品数:17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特色临床医学应用发展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会议论文
  • 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睡病
  • 13篇发作性
  • 13篇发作性睡病
  • 8篇睡眠
  • 5篇下丘
  • 5篇下丘脑
  • 4篇嗜睡
  • 4篇分泌
  • 3篇低氧
  • 3篇实验室
  • 3篇睡眠-觉醒
  • 3篇睡眠疾病
  • 3篇猝倒
  • 3篇脑脊液
  • 3篇反应性
  • 2篇低通气
  • 2篇低通气综合征
  • 2篇阳性
  • 2篇一致性
  • 2篇增食欲素

机构

  • 17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大学国际...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7篇张晓喆
  • 8篇韩芳
  • 7篇董霄松
  • 7篇闫涵
  • 7篇赵龙
  • 7篇李静
  • 5篇安培
  • 5篇高占成
  • 4篇刘亚男
  • 4篇李清华
  • 3篇杨拔贤
  • 3篇安海燕
  • 3篇李玉茜
  • 1篇王晶玉
  • 1篇胡嫣
  • 1篇王配配
  • 1篇张伟

传媒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国睡眠研究...
  • 1篇中国睡眠研究...
  • 1篇中华医学会呼...
  • 1篇2014中华...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1篇2014
  • 4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发作性睡病患者呼吸中枢低氧反应性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猝倒型发作性睡病患者呼吸中枢低氧反应性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就诊的伴猝倒且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HLA) DQB1* 0602阳性的113例典型发作性睡病患者(发作性睡病组)和128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HLA-DQB1*0602状态、高CO2反应性[分钟通气量(VE)降低量与CO2分压(PCO2)下降量的比值]和低O2反应性[VE降低量与脉氧饱和度(SpO2)下降率的比值].其中93例嗜睡严重的患者在应用盐酸哌甲酯治疗嗜睡、另20例猝倒严重患者应用盐酸氯咪帕明治疗猝倒后分别重复测定了高CO2和低O2反应性.结果 发作性睡病组对低氧的反应性显著低于对照组[(-0.135±0.105)比(-0.223±0.136)L·min-1·%SpO2-1,P<0.001].经盐酸哌甲酯治疗的93例患者白天嗜睡显著改善,但治疗前后低氧反应性无明显变化[(-0.151±0.111)比(-0.149±0.105)L·min-1·% SpO2-1,P=0.780];经盐酸氯咪帕明治疗的20例患者猝倒明显改善,但治疗前后低氧反应性亦无明显变化[(-0.114±0.054)比(-0.115±0.065)L·min-1·%SpO2-1,P=0.949].结论 发作性睡病患者呼吸中枢低氧反应性的降低与其临床表现无明显相关.
张晓喆董霄松李静韩芳闫涵安培赵龙高占成
关键词:发作性睡病缺氧嗜睡
睡眠疾病的睡眠-觉醒动态转换研究
目的研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发作性睡病患者夜间的睡眠-觉醒动态转换模式的变化,对比中欧正常人群夜间的睡眠-觉醒动态转换模式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下列5组实验对象的夜间PSG记录:85例伴典型猝倒的发作性睡病病人,46例中度...
张晓喆
关键词:发作性睡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种族差异
文献传递
睡眠疾病的睡眠-觉醒动态转换研究
目的 研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发作性睡病患者夜间的睡眠-觉醒动态转换模式的变化,对比中欧正常人群夜间的睡眠-觉醒动态转换模式之间的差异.方法 收集下列5组实验对象的夜间PSG记录:85例伴典型猝倒的发作性睡病病人,46例...
张晓喆韩芳
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水平测定对中国发作性睡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hcrt)水平测定对中国发作性睡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3至2012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发作性睡病患者139例分为伴有典型猝倒的发作性睡病(NC组,111例)与不伴有猝倒的发作...
董霄松李清华杨拔贤高占成韩芳李玉茜李静安海燕刘亚男张晓喆安培闫涵赵龙
关键词:发作性睡病
猝倒并HLA-DQB1*0602阳性对发作性睡病患者下丘脑分泌素-1降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典型猝倒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B1*0602(+)对发作性睡病患者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HCRT)-1降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睡眠中心就诊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共165例,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DQB1*0602基因及脑脊液HCRT-1测定。依据能否同时满足猝倒并DQB1*0602(+)将入组患者分为2组:同时具有典型猝倒和DQB1*0602(+)的患者为CH组,不能同时满足典型猝倒病史和DQB1*0602(+)的患者为NCH组,后以脑脊液中HCRT-1≤110ng/L作为HCRT-1明显降低标准对上述两组再分亚组进行分析,判断典型猝倒并DQB1*0602(+)对HCRT-1降低的预测价值。结果CH组患者142例,其中HCRT-1降低137例,无HCRT-1降低5例;NCH组患者23例,其中NCH组中HCRT-1降低15例,无HCRT-1降低8例。典型猝倒并DQB1*0602(+)对脑脊液HCRT-1降低的阳性预测值为96.5%;典型猝倒并DQB1*0602(+)与脑脊液HCRT-1降低具有很好的一致性(X^2=26.7,P〈0.001)。结论典型猝倒联合DQB1*0602(+)对发作性睡病患者脑脊液中HCRT-1降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常远董霄松李静张晓喆闫涵张伟赵龙左玉花余永波窦亚伦冯军军韩芳
关键词: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患者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DQB1*0602基因阳性率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发作性睡病患者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QB1*0602基因阳性率。方法1998年8月至2011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确诊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共1223例,根据临床表现中有无典型猝倒将其分为猝倒组(1132例)与非猝倒组(91例)2组,将其中发病年龄明确的1218例患者根据发病年龄分为早发型组(发病年龄≤15岁,1037例)和晚发型组(发病年龄〉15岁,181例)。患者均进行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HLA-DQBls0602基因型,其中156例进行了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hcrt)-1的测定,并据此分为hcrt缺失组(herr.1〈138ng/L,115例)和herr正常组(herr-1≥138ng/L,41例)。另征集728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各组研究对象的HIJA-DQB1*0602阳性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作性睡病患者中男825例(67.5%),女398例(32.5%),就诊时平均年龄为(16.6±12.6)岁;对照组中男443名(60.9%),女285名(39.1%),平均年龄为(26.6±11.4)岁。患者总体HLA—DQBl%0602阳性率为94.7%(1158/1223),其中猝倒组为97.0%(1098/1132),非猝倒组为65.9%(60/91)(r=155.4,P=0.000),三者均高于对照组的19.5%(142/728)。早发型患者阳性率为95.5%(990/1037),晚发型患者为90.1%(163/181)(X2=9.25,P=0.010)。hcrt缺失组阳性率为98.3%(113/115),hcrt正常组为25.6%(11/43)(X2=94.6,P=0.001)。结论HLA—DQB1*0602在发作性睡病患者中阳性率高,伴有典型猝倒、早发以及hcrt缺失者阳性率更高。
李静董霄松闫涵刘亚男安培赵龙李清华张晓喆高占成韩芳
关键词:发作性睡病组织相容性抗原发病年龄
中德睡眠实验室间多导睡眠记录分期一致性研究
目的本研究对比一个中国睡眠实验室与一个德国睡眠实验室对于整夜多导睡眠监测记录每帧的分期一致性。方法样本包括两个数据库,一个数据库包含中国睡眠实验室提供的30例病人的整夜多导睡眠检测记录(PSG),其中23例为发作性睡病病...
张晓喆李静安培赵龙Thomas Penzel韩芳
发作性睡病患者呼吸中枢低氧反应性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猝倒型发作性睡病患者呼吸中枢低氧反应性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就诊的伴猝倒且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QB1*0602阳性的113例典型发作性睡...
张晓喆
关键词:发作性睡病低氧嗜睡猝倒
文献传递
睡眠疾病的睡眠-觉醒动态转换研究
目的 研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发作性睡病患者夜间的睡眠-觉醒动态转换模式的变化,对比中欧正常人群夜间的睡眠-觉醒动态转换模式之间的差异.方法 收集下列5组实验对象的夜间PSG记录:85例伴典型猝倒的发作性睡病病人,46例...
张晓喆
关键词:发作性睡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种族差异
周期性嗜睡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总结分析周期性嗜睡[即Kleine-Levin综合征(KL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系统整理2002年1月至2013年7月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确诊的44例KL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诱因、临床症状并与国外大型KLS研究结果进行对比;患者行整夜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比较患者缓解期及发作期的睡眠潜伏期和睡眠起始于快眼动睡眠期(SOREM)现象的差异;并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B1*0602基因型测定及分析。结果44例患者中男28例(63.6%),女16例(36.4%),年龄(18.3±8.9)岁。患者多为青春期发病,主要诱因为感染或发热;临床表现包括嗜睡44例(100.0%)、健忘31例(70.5%)、食欲减退26例(59.1%)、低龄化表现24例(54.5%)、抑郁18例(40.9%)等;与国外研究报道患者以食欲亢进为主不同,本组患者以食欲减退居多。PSG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MSLT显示患者睡眠潜伏期在发作期显著短于缓解期[(10.4±5.4)比(15.3±3.4)min,P=0.009]。40例患者中12例(30.0%)HLA-DQB1*0602基因检测阳性,与既往报道的中国人群的数据相似。结论KLS的临床特征具有多样性,中西方患者食欲表现可能不同。
胡嫣王晶玉董霄松李静闫涵王配配赵龙张晓喆韩芳
关键词:嗜睡发作性睡病疾病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