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桂香

作品数:35 被引量:264H指数:11
供职机构:全国畜牧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农业部畜禽牧草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微卫星
  • 5篇微卫星标记
  • 4篇遗传多样性分...
  • 4篇遗传资源
  • 4篇黄牛
  • 3篇地方猪
  • 3篇地方猪种
  • 3篇畜禽
  • 3篇畜禽遗传
  • 3篇畜禽遗传资源
  • 3篇育种
  • 3篇中国地方猪
  • 3篇中国地方猪种
  • 3篇水牛
  • 3篇起源分化
  • 3篇猪种
  • 3篇黄牛品种
  • 2篇畜牧
  • 2篇畜禽品种
  • 2篇遗传分化

机构

  • 23篇全国畜牧总站
  • 14篇西北农林科技...
  • 14篇全国畜牧兽医...
  • 8篇中国农业大学
  • 7篇扬州大学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兰州职业技术...
  • 1篇井冈山大学
  • 1篇井冈山学院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山西省家畜冷...

作者

  • 35篇张桂香
  • 23篇王志刚
  • 14篇韩旭
  • 14篇刘丑生
  • 7篇昝林森
  • 7篇孙飞舟
  • 5篇王均辉
  • 5篇邱小田
  • 5篇于福清
  • 4篇齐国强
  • 4篇王冬蕾
  • 4篇宋卫涛
  • 4篇张自富
  • 3篇刘剑锋
  • 3篇贾善刚
  • 3篇李姣
  • 3篇赵小丽
  • 3篇郑友民
  • 3篇常洪
  • 3篇赵俊金

传媒

  • 5篇遗传
  • 4篇中国畜牧业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畜牧杂志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Journa...
  • 2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家畜生态学报
  • 1篇猪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8个亚洲水牛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应用13个微卫星标记结合荧光–多重PCR技术,对德昌水牛、兴隆水牛、富钟水牛、温州水牛、东流水牛、福安水牛和两个引进品种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8个水牛群体在13个微卫星座位中共检测到157个等位基因,其中7个群体具有各自的特有等位基因,其和为23;8个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在2.2908~4.2308之间,杂合度在0.4951~0.7194之间,多态信息含量在0.4495~0.6776之间;有11个座位为高度多态座位,是适合分析水牛遗传多样性的多态标记;聚类分析表明富钟水牛和东流水牛先聚在一起,再与兴隆水牛聚在一起,然后与温州水牛和福安水牛聚在一起,德昌水牛独自聚为一类;两个引进品种聚为一类。
王冬蕾常洪杨军香张桂香王志刚于波廖信军宋卫涛韩旭宋光明王均辉李荣岭
关键词:水牛微卫星多重PCR
我国畜禽遗传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的思考被引量:6
2014年
畜禽遗传资源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既是满足社会对畜产品消费多样化的需要,也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当前,我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中存在投入不足、激励机制不健全、企业与科研机构等部门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不够、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相脱节等难点,需要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健全机制、科技创新、打造保护与开发利用相促进的良性循环等方式,进一步推动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以满足人们对畜产品种类、质量的更高要求,不断增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综述了我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张桂香
关键词:畜禽遗传资源多样性
14个中外黄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利用12对微卫星DNA标记对14个中外牛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计算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杂合度(H)、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及聚类分析,评估各品种内遗传变异和各品种间遗传相关。结果表明,12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170个等位基因,Ne为1.194 7-11.175 2,H为0.618 9-0.782 9;12个位点均为高度多态位点,PIC为0.528 1-0.810 5。恩施黄牛与郧巴牛相聚,枣北牛与南阳牛相聚,然后二者聚为一类;湘西牛自成一类;郏县红牛与秦巴牛相聚,再与黄陂黄牛聚为一类;早胜牛与平陆山地牛聚为一类;安西牛自成一类;德国黄牛与西门塔尔牛相聚后,再与夏洛来牛聚为一类。
张自富昝林森王志刚张桂香廖信军贾善刚韩旭于福清张剑
关键词:微卫星黄牛品种
家畜品种资源保存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王志刚刘丑生赵俊金张冀汉罗应荣孙飞舟张桂香孔学民李拥军赵小丽张建刚朱芳贤
该课题建立了畜禽基因库,进行异地基因保种。保存的家畜品种广泛,品种具有重要性、代表性。到目前为止,畜禽基因库保存了11个牛品种的冷冻精液。保存的畜禽遗传物质时间跨度大、历史悠久。设备技术手段先进研究改进了牛、羊、猪细管冻...
关键词:
关键词:家畜品种资源
我国水牛地方品种线粒体D-loop区遗传变异与起源分化被引量:2
2009年
测定了我国24个地方水牛品种和2个引进水牛品种共311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结果表明我国水牛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共检测到256个突变位点,132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288。构建的NJ系统树表明中国水牛都属于沼泽型,并且主要为2个母系起源,分别命名为SA支系和SB支系,所研究的每个地方水牛群体中2个支系都存在。SB支系中还存在两个分化也比较明显的小分支,称为SBI和SBII。所有单倍型中,H2单倍型出现频率最高,且只在24个地方品种中存在,说明H2单倍型是我国地方水牛特有的标志单倍型,也是一种古老的单倍型。中国水牛应是在本土独立驯化的。
张桂香王志刚樊睿郑友民刘丑生韩旭昝林森齐国强
关键词:起源分化
微卫星在种公牛个体识别与亲缘鉴定方面的应用被引量:12
2009年
采用美国ABI公司牛亲子鉴定试剂盒(Bovine Paternity PCR Typing Kit,包括11个常染色体)和3个自选的Y染色体微卫星座位,检测我国部分种公牛站肉用种公牛14个微卫星座位的多态性分布,评估其遗传多样性,并探讨其用于个体识别与亲缘鉴定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种公牛在14个微卫星座位中遗传多样性均较高,其中MCM158座位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最高达到0.888,ETH10座位的最低,为0.482。单个座位的个体识别能力在0.715~0.968之间,累积个体识别能力为99.99%,累计非父排除率达到99.99%,表明采用的14个位点适用于个体识别和亲缘鉴定。
王静刘丑生张利平王志刚于福清张桂香孙秀柱韩旭魏玉春
关键词:种公牛微卫星
采用微卫星标记分析13个中外牛品种的遗传变异和品种间的遗传关系被引量:34
2006年
本研究应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动物遗传学会(ISAG)推荐的10对微卫星引物,结合荧光–多重PCR技术,检测了10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和3个外来牛品种的基因型。通过计算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和遗传杂合度,以Nei’s遗传距离和Nei’s标准遗传距离为基础,采用非加权组对算术平均聚类法构建了聚类图,分析了13个牛品种的群体内遗传变异和群体间遗传关系。并以聚类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为基础,将13个中外黄牛品种分为三类:Ⅰ类属于普通黄牛品种,包括延边牛、沿江牛、长白地方牛、蒙古牛、阿勒泰白头牛、哈萨克牛、复州牛和西藏牛;Ⅱ类属于含有瘤牛血统的黄牛品种,包括日喀则驼峰牛和阿沛甲咂牛;Ⅲ类属于外来牛品种,包括德国黄牛、西门塔尔牛和夏洛来牛。研究结果为加强我国地方黄牛品种种质特性研究以及地方牛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罗永发王志刚李加琪张桂香陈瑶生梁勇于福清宋卫涛张自富
关键词:微卫星
微卫星DNA和蛋白多态两种标记对部分中国地方猪种遗传结构分析的比较
微卫星DNA和蛋白多态是两种不同水平的标记,在对同一样本进行分析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论。文章从56个中国地方猪种选出10个特征明显的猪种,通过对群体内和群体之间的遗传关系的分析、比较,探讨了这两种标记的特征。
孙飞舟王志刚张桂香肖炜张沅
关键词:微卫星DNA
利用多重荧光PCR分析秦川牛遗传多样性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分析秦川牛的遗传多样性,加强对该品种资源的保护。[方法]利用15个微卫星座位,运用多重荧光PCR技术对59头秦川牛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通过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基因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析秦川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结果表明:在15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为5~18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0.3个;各座位上的杂合度都较高,平均杂合度为0.795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5.3066;15个座位中多态信息含量为0.6441~0.8649,均为高度多态。[结论]通过荧光标记可用于牛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并可为进一步QTL定位和标记辅助选择研究提供参考。
王均辉昝林森张桂香王志刚齐国强韩旭
《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年度遗传评估报告(2023年度)》解读
2024年
农业种为先,猪粮安天下。为提升生猪种业的核心竞争力,2021年我国先后发布实施了《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和《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明确了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总目标。《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年度遗传评估报告(2023年度)》(以下简称“《年报》”)基于全国112家国家核心场和核心种公猪站的相关数据,对2023年度国家核心场的存栏量和育种数据测定量、表型进展、育种措施、场间关联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阐述,是了解我国猪遗传改良进展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本文对《年报》做了详细解读,以期为我国从事猪育种科研、产业相关人士及行业管理人员提供准确信息,帮助行业人员把握前沿趋势,完善育种工作,提升全国种猪遗传改良效率。
周磊邱小田邱小田卓越张美琳全浩玮刘丑生刘丑生张桂香刘剑锋
关键词:核心场年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