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肇诚

作品数:25 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1篇地震
  • 10篇前兆
  • 8篇地震前
  • 8篇震前
  • 7篇地震前兆
  • 5篇地震预报
  • 3篇地震活动
  • 2篇地震活动性
  • 2篇源兆
  • 2篇震例
  • 2篇前兆观测
  • 2篇前兆特征
  • 2篇强震
  • 2篇场源
  • 1篇地磁
  • 1篇地磁异常
  • 1篇地壳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球物理学
  • 1篇地震观测

机构

  • 15篇中国地震局
  • 6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国家地震局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作者

  • 25篇张肇诚
  • 11篇郑大林
  • 9篇王贵宣
  • 3篇张炜
  • 1篇关华平
  • 1篇杨满栋
  • 1篇罗兰格
  • 1篇陈玉华
  • 1篇桂燮泰
  • 1篇于淑萍

传媒

  • 7篇地震
  • 4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地震学刊
  • 1篇中国地震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09
  • 3篇2000
  • 2篇1997
  • 3篇1996
  • 3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1
  • 2篇1990
  • 2篇198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特征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地震活动图像演化动态跟踪、地震活动参数时间扫描及震群判定等目前较为成熟的地震预测方法,研究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结果显示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有序性明显,地震空区、地震条带、震群活动异常突出,且呈现配套特征。研究认为地震空区图像演化对揭示特大地震的孕育场有所帮助;大范围前兆震群活动是特大地震前多点应力积累、释放的前兆反应;结合地震活动参数扫描异常综合分析,特大地震前可能做出一定的中期-短期预测。
陈玉华张肇诚
关键词: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震空区地震条带震群
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强震(1978—1990)
1995年
哈萨克斯坦30%以上的领土为地震危险区。地震活动的研究表明,这一地区的地震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周期性特点。其表现是,地震相对平静期(延续100年±20年)内积累能量,然后更替以活跃期(延续20年±5年)。哈萨克斯坦造山区最后的一次地震活跃期是在1885-1915年。
А.К.КурскеевН.Н.Михайлова张肇诚
关键词:地震强震地震活动性
研究“源兆”的若干问题及途径
<正>地震预报三要素中确定发震的地点最困难,而且也最为人们关注,多年来一直强调研究“源兆”特征。为此,许多专家把地震前观测到的大范围的前兆分成两大类,一类与震源直接有关,称为“源兆”.另一类反映较大范围内的区域应力场变化...
王贵宣张肇诚郑大林
文献传递
《中国震例》前兆资料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5
1990年
《中国震例》一书的60次震例共有前兆异常927项次,分归11类观测手段和75种异常项目。文章介绍了震例和前兆的基本情况,给出了对地震异常数量、不同地区定点观测项目的异常百分比及按观测手段和异常项目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的主要结果。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总结了我国大陆地震前兆的几条基本的综合特征:地震前兆的多样性与综合性;异常持续时间的长期性与阶段性;前兆分布范围的广泛性与非均匀性;地震异常的统计量与震级间存在正变关系;地震前兆的高度复杂性。文章指出了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与日、美、苏的地震前兆作了分析对比,并建议推进对我国大陆地震前兆的深入研究。
张肇诚郑大林罗咏生刘激扬贾青
关键词:地震前兆震例
中国震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设计被引量:1
1995年
本文简单介绍了中国震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软件设计。该系统是用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VAXDBMS实现的,目前数据库内已存入1996年后我国大陆5级以上地震60个震例报告的详细资料,系统具有快速检索、统计计算及图形绘制等功能,是震例分析及有关研究的有效手段,该系统于1991年12月通过专家鉴定。
严蔼芬张肇诚张久柱罗咏生周胜奎黄伟
关键词:数据库震例地震
研究“源兆”的若干问题及途径分析被引量:4
1996年
从位场理论的观点讨论了场和源的概念,建议将“场兆”改称为构造前兆,将“源兆”称为震源前兆。文中还分析了震源体与各种前兆观测方法探测的深度,并根据地磁与重力观测方法不同的物理基础和地质基础,指出震磁效应对于研究震源前兆的特殊意义。文中还介绍了1976年唐山地震前观测到震源前兆的部分实际地磁资料。
王贵宣张肇诚郑大林樊秀英
关键词:震磁效应地磁异常地震前兆
汶川8.0级地震的一些启示被引量:6
2009年
文章分析了地震能否预报争议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主张地震预报要知难而进,要坚持监测、预报和科研这一中心工作。地震预报探索就是一部不断在反思和总结中前进的历史。文中讨论了1975年海城7.3级、1976年唐山7.8级、1995年孟连西7.3级和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等地震的启示、2008年汶川8.0级地震的意义及科学继承与发展问题。作者提出了地震大形势的判断、地震前兆、观测资料分析与评价等在汶川地震科学总结中要思考的重点问题,建议做好汶川地震的科学总结、制定新一代地震预报发展规划、部署新一代观测台网、完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体制等,进而开创我国地震工作的新局面。
张肇诚张炜
关键词:汶川地震
地震预报可行性的科学与实践问题讨论被引量:17
2016年
唐山地震40周年之际,回顾我国地震预测预报探索的科学实践历程,总结其进展,讨论遇到的科学与实践问题,展望未来,这是最好的纪念.实现地震预报的关键是短临预报,震前是否有前兆,是否可以观测到,是否可应用于预测地震并取得减灾实效,这都是地震预报探索需要阐明的问题,即地震预报的可行性研究.本文主要对地震前兆及其物理基础、地震能否预测的争论以及观测的重要性等一些重要科学与实践问题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且前兆很复杂,在充分研究前兆的基础上地震预报是可能的;此外,地震预测预报探索需从可行性研究进入更高的探索阶段.
张肇诚张炜
关键词:唐山地震地震观测地震监测地震预测地震预报可行性
我国大陆孕震环境的不均匀性与地震前兆的复杂性被引量:4
1994年
文章研究了地体环境与地震活动的不均匀性、构造物理条件与地震活动的不均匀性、地球动力学条件与地震活动动态发展的不均匀性、震源类型的差异、地震前兆的地区性以及中国大陆地震前兆的基本特征等与地震前兆复杂性的关系,认为地震前兆复杂性有其深刻的物理成因基础,其产生的基本原因源自从地质构造环境到震源介质,不同尺度、不同层次和孕震过程不同阶段物理条件的不均匀性。 构造地震的孕育是一个过程,是在大区域孕震系统中长时间内发生的过程,从实际观测到的复杂的广义地震前兆中区分构造前兆和震源前兆,进而探索地震孕育的可能的物理过程和解决地震预报问题是有效的途径。
张肇诚郑大林王贵宣贾青秦新喜
关键词:孕震环境不均匀性地震前兆
学习梅世蓉先生献身地震预报事业的精神和学术思想被引量:1
2018年
与梅世蓉先生共事30余年,她无私无畏全身心投入地震预报事业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探索态度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探索地震预报要有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我们应继承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张肇诚
关键词:精神财富地震预报学术思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