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自妍

作品数:10 被引量:126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便秘
  • 3篇疗效
  • 3篇老年
  • 3篇老年人
  • 2篇蛋白
  • 2篇乳果糖
  • 2篇细胞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炎
  • 2篇口服液
  • 2篇功能性便秘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性别
  • 1篇血浆
  • 1篇血性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性
  • 1篇炎症性肠病
  • 1篇抑制剂

机构

  • 9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张自妍
  • 7篇于晓峰
  • 4篇姚健凤
  • 4篇虞阳
  • 3篇张赣生
  • 3篇张颖
  • 2篇保志军
  • 2篇赵尚敏
  • 2篇邹健
  • 1篇史冬梅
  • 1篇白姣姣
  • 1篇郑松柏
  • 1篇黄一沁
  • 1篇顾廷
  • 1篇陈静
  • 1篇童依丽
  • 1篇冉志华
  • 1篇宓林
  • 1篇杨红

传媒

  • 3篇老年医学与保...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质子泵抑制剂对髋部骨折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质子泵抑制剂(PPIs)对髋部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CBM等数据库,纳入PPIs与髋部骨折风险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同时对PPIs服用时间、剂量、糖皮质激素服用情况以及骨质疏松等因素进行亚组分析。用Stat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累计纳入研究对象1107577例,平均年龄≥60岁,其中包括PPls服用者298612例,髋部骨折8582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正在服用PPIs的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风险较非PPIs服用者增加46%(OR=1.47,95%CI:1.26~1.70,P=0.000)。接受PPIs治疗的最初1年和1~3年内髋部骨折的风险随服药时间的延长而呈趋势性增加(OR值分别为1.18和1.23,P〈0.05),维持治疗超过6年以上者骨折风险增加更为显著(OR=1.38,95%CI:1.27~1.50,P=0.000)。没有发现PPIs与髋部骨折风险剂量一效应关系的一致性趋势变化。同时服用糖皮质激素和PPIs可使髋部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骨质疏松患者服用PPIs治疗后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与非PPIs服用者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Is治疗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髋部骨折的危险,尤其是老年人群,临床医师应意识到该类药物的潜在风险,适度医疗,合理选择,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张颖于晓峰张赣生郭正扬张自妍赵尚敏
关键词:骨折质子泵抑制剂META分析
GPR120基因通过调控NLRP3炎症小体激活保护脓毒症肺损伤的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通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脓毒症模型验证G蛋白偶联受体120(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120,GPR120)基因对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及肺损伤的影响,并探索其调控分子机制。方法通过C57BL/6小鼠构建体内脓毒症模型,通过GPR120基因激动剂TUG891进行干预,验证GPR120基因对脓毒症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然后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信号通路,并在动物模型中验证NLRP3炎症小体及调控蛋白的差异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GPR120基因过表达/低表达的Raw264.7单核巨噬细胞株,观察GPR120基因对NLRP3炎症小体的调控作用。结果与脓毒症组相比,LPS+TUG891组小鼠肺组织中包括cAMP通路基因在内的77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37个基因表达下降。LPS组的GPR120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同时cAMP/PKA信号通路关键蛋白CREB及PKA表达减少,NLRP3、Caspase-1及IL-1β等炎症小体激活相关蛋白水平升高(P<0.01),予以TUG891处理后,组织内GPR120表达回升,cAMP/PKA信号通路重新被激活(P<0.01),NLRP3炎症小体蛋白活化程度下降(P<0.05)。体外实验中,LPS诱导的脓毒症可引起细胞增殖活性下降,GPR120基因在脓毒症巨噬细胞中表达减低(P<0.001),通过干预GPR120基因表达,证实GPR120基因可负性调控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程度及细胞炎症反应(P<0.01)。结论脓毒症中GPR120基因的激活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减轻脓毒症的炎症反应及肺损伤。
张凯黄一沁余纳宓林张自妍
关键词:脓毒症肺损伤
中国老年人溃疡性结肠炎的特点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在中国老年和非老年患者间的差异。方法以"溃疡性结肠炎"或"炎症性肠病"和"老年"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时间均从建库至2013年12月,提取其中有关中国老年UC的回顾性对照研究文献,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5篇,老年组670例,非老年组2 742例,男女发病比例分别为1.44∶1和1.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以便秘、贫血多见(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03),尤以癌变发生率明显增加(P=0.000);肠外表现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初发型病例多见(45.3%vs.29.4%,P=0.000),病变大多累及左半结肠(75.8%vs.49.2%,P=0.000),活动期病变相对较轻(41.4%vs.29.6%,P=0.000)。结论提高对老年人群UC临床特点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张颖赵尚敏姚健凤郭正扬张自妍于晓峰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性别便秘贫血癌变
苁蓉通便口服液联合乳果糖治疗高龄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观察苁蓉通便口服液联合乳果糖治疗高龄便秘的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90例高龄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乳果糖组(D组)、苁蓉通便口服液组(C组)和乳果糖+苁蓉通便口服液组(DC组),D组单纯给予乳果糖口服液15 mL bid,C组单纯给予苁蓉通便口服液10 mL bid,DC组口服苁蓉通便口服液10 mL bid,同时给予乳果糖口服液15 mL bid,疗程均为4w.患者至少每2~3日解成形便1次为有效,分别在第2w和第4w记录患者便秘治疗的有效率.结果 3组患者在治疗2w后,各组间的总有效率(D:66.67%,C:60.00%,DC: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w后便秘状况均得到改善,D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6.67%)高于D组(70.00%)和C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C:P=0.028,C/DC:P=0.008).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D:15.00%,C:10.00%,DC: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果糖合并苁蓉通便口服液治疗高龄功能性便秘的疗效高于单药治疗,这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顾廷虞阳张自妍于晓峰姚健凤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老年苁蓉通便口服液乳果糖
伴有慢性便秘的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对伴有便秘的老年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科2008年至2013年收治的160例老年IC患者,其中男35例,女125例,根据有无便秘分为便秘组和非便秘组,比较两组IC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误诊情况、实验室检查、内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及诊治经过及疾病转归等。结果160例IC患者中,便秘患者占57.5%;便秘组发病年龄低于非便秘组;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48.8%);病变程度较重;治疗2周后黏膜完全愈合率63.0%低于非便秘组79.9%。便秘组中78.3%的患者病变位于左半结肠与非便秘组75.0%相仿。结论慢性便秘在老年IC中常见,是老年IC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伴有慢性便秘的老年IC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当慢性便秘患者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一旦出现腹痛或便血时应高度警惕IC发生,应尽早行肠镜检查,明确诊断。
姚健凤虞阳张伟张赣生张自妍童依丽于晓峰
关键词:老年人便秘结肠炎
基于miR-199a/NF-κB信号通路探讨益气活血方抑制异位子宫内膜干细胞侵袭黏附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基于miR-199a/NF-κB信号通路探讨益气活血方(YQHX)抑制异位子宫内膜干细胞(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ESCs)侵袭黏附的分子机制。方法:将2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YQHX低、中、高剂量组,孕三烯酮组,生理盐水组,手术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给药4周后制备含药血清。根据ESCs中miR-199a含量,挑选最佳YQHX实验血清。随后另将ESCs分为生理盐水组,YQHX组,YQHX+miR199a抑制剂组。通过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qPCR法检测侵袭黏附相关基因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IKKβ/p-IκBα/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选出YQHX高剂量组作为最佳含药血清;对比生理盐水组,YQHX组ESCs活性明显下降(P<0.01),而与YQHX组对比,YQHX+miR-199a抑制剂组ESCs活性明显上升(P<0.01);与生理盐水组对比,YQHX组通过调控侵袭黏附相关基因抑制ESCs进展(P<0.01),而与YQHX组对比,YQHX+miR-199a组抑制侵袭黏附能力明显下降(P<0.05);对比生理盐水组,YQHX组能够有效抑制IKKβ/p-IκBα/NF-κB P65蛋白表达(P<0.05),而与YQHX组对比,YQHX+miR-199a抑制剂组的NF-κB通路抑制作用明显降低(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可能通过调控miR-199a/NF-κB轴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侵袭与黏附。
沈聪张自妍李法宝胡攀伟陈静杨红
关键词:益气活血方子宫内膜异位症
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浆Frat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背景:进展期T细胞淋巴瘤常见重排蛋白1(Frat1)作为Wnt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蛋白在胚胎发育、肿瘤发生等过程中发挥作用,而Wnt信号通路异常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相关。目的:探讨活动性IBD患者血浆Frat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9年6月~2010年5月上海华东医院42例克罗恩病(CD)患者、55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56名正常对照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浆Frat1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Frat1水平对IBD的诊断价值,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血浆Frat1水平与临床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结果:UC患者血浆Frat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6.55 pg/ml对17.81 pg/ml,P<0.001),CD患者血浆Fratl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95)。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浆Frat1水平对鉴别UC患者和正常对照者无意义(P=0.2736)。UC患者血浆Frat1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P=0.5994)、C反应蛋白(P=0.4685)和Mayo评分(P=0.3663)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UC患者血浆Frat1水平降低,可能与UC的发生存在潜在的联系。
于晓峰邹健冉志华虞阳史冬梅张自妍白姣姣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CROHN病
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的系统评价被引量:81
2015年
目的探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功能性便秘(FC)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按入选患者的用药不同,分为乳果糖组、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并对老年患者(年龄≥60岁)进行亚组分析。对比三组临床显效率、总有效率、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累计FC患者1 069例,其中老年患者68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乳果糖组总有效率达79.2%,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OR=7.14,95%CI为2.93~17.38)(P<0.05)。联合治疗组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乳果糖组(OR=2.45,95%CI为1.56~3.83;OR=6.38,95%CI为2.99~13.63),且复发率低(P<0.05)。老年乳果糖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同样不及联合治疗组(P<0.05)。乳果糖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老年患者中亦无增加趋势(P>0.05)。结论乳果糖口服液治疗FC的疗效较好且安全,以乳果糖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更优于单药治疗,尤其适合老年FC患者。
张颖保志军张赣生郭正扬张自妍于晓峰
关键词:乳果糖口服液功能性便秘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老年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32例老年难治性GERD患者分为雷贝拉唑组+莫沙必利(LM)组和莫沙必利组(M)组。LM给予雷贝拉唑(波利特,卫材)10mg口服,2次,d和莫沙必利(新络纳片,康宏)5mg口服,3次,d;M组给予莫沙必利(新络纳片,康宏)5mg,口服,3次,d,两组疗程均为14d。实验前后均行阻抗一pH监测了解反流物性质和反流次数。结果经治疗后,LM组总有效率高于M组(62.5%vs25.O%,P=O.033),2组患者总反流次数均减少(P〈O.001)。LM组弱酸反流与治疗前比较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非酸反流的次数减少(P=0.002);M组患者的弱酸反流和非酸反流次数经治疗后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但是酸反流的次数却增多,差异同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LM组和M组患者的液体反流、液气混合反流的次数与治疗前比较减少(P=0.016,P=0.002;P=0.045,P=0.001),气体反流减少(P〈0.001)。结论联合应用雷贝拉唑和莫沙必利能改善难治性GERD患者的症状,效果优于单用莫沙必利。反流总次数和气体反流次数的减少可能在难治性GERD患者的症状改善中起一定的作用。
虞阳于晓峰姚健凤邹健张自妍保志军郑松柏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雷贝拉唑莫沙必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