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莹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8篇重症肌无力
  • 8篇无力
  • 8篇肌无力
  • 6篇细胞
  • 5篇胸腺
  • 4篇重症
  • 3篇免疫
  • 2篇调节性
  • 2篇胸腺五肽
  • 2篇术后
  • 2篇术后复发
  • 2篇重症肌无力患...
  • 2篇细胞免疫
  • 2篇节性
  • 2篇发病
  • 2篇发病机制
  • 2篇复发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短期胰岛素强...
  • 1篇短期胰岛素强...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9篇张莹
  • 8篇刘卫彬
  • 7篇何雪桃
  • 6篇黄如训
  • 5篇黄鑫
  • 4篇陈振光
  • 4篇冯慧宇
  • 2篇夏强
  • 1篇李延兵
  • 1篇刘娟
  • 1篇吴长有
  • 1篇门丽娜
  • 1篇李言
  • 1篇邱力
  • 1篇孟锐

传媒

  • 8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卡介苗在重症肌无力免疫记忆研究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利用卡介苗探讨免疫记忆在重症肌无力(MG)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对照研究MG与正常人对结核菌素试验(PPD)皮试的反应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门诊初诊的MG患者58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2名,分别做PPD皮试,72h后观察结果。另外,取这些患者胸腺扩大切除术前和术后7d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卡介苗的刺激下,与正常组对照,观察比较干扰素(IFN)-γ产生量的差异。结果MG患者与正常组PPD皮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3%(28/58)比65.6%(21/32),P=0.114];MG患者术前卡介苗抗原特异性记忆T细胞功能增强,术后恢复到正常水平: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卡介苗刺激后IFN-γ生成量比较,MG组术前(650±312)ng/L,术后(219±113)ng/L,正常组(346±153)ng/L,P值分别为0.003,0.001。结论MG患者体内存在免疫记忆紊乱,可能是导致病情反复的原因之一。
张莹刘卫彬黄鑫冯慧宇李言黄如训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免疫记忆卡介苗发病机制
胸腺成熟树突状细胞与重症肌无力发生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胸腺成熟树突状细胞(mDC)数量与分布的改变与重症肌无力(MG)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胸腺切除前未行免疫抑制治疗的MG患者39例为研究组,同期因心脏病手术需行胸腺部分切除的患者19例为对照组。性别和年龄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C—LAMP作为胸腺mDC的标志物,用免疫酶组织化学方法显示mDC在胸腺的表达情况,图像分析软件辅助分析。结果(1)对照组mDC严格地限定在胸腺髓质区和皮髓交界区;MG组mDC分布不规则,在髓质、皮质和间质均能见到。(2)对照组mDC大致呈均匀分布在髓质区,MG组则较多地见到成簇分布,尤其在生发中心周围往往出现mDC密集包绕表现。(3)mDC阳性区平均视野细胞相对比例和绝对数MG组(10.9%±2.2%,50±9)均高于对照组(8.5%±1.5%,41±7)(P〈0.05)。结论MG患者胸腺组织存在mDC数量的增多及分布的异常。这种异常提示mDC可能积极地参与了MG的发病过程。
夏强刘卫彬冯慧宇陈振光张莹何雪桃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树突状细胞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扩大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扩大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990年1月到2006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胸腺扩大切除术后缓解的271例MG患者进行随访,对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的方法。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手术时年龄、手术时病程、胸腺病理类型、术前是否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手术时临床分型(Osserman分型)、术后是否立即用激素、术后感冒/感染、术后仅服吡啶斯的明、术后无症状1~3个月即停药或减药。结果135例术后复发。COX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未立即用激素(OR=2.914,P=0.000),术后感冒/感染(OR=3.441,P=0.000),术后仅服吡啶斯的明(OR=5.947,P=0.000),术后无症状1~3个月即停药或减药(OR=2.242,P=0.000)为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感冒/感染(OR=47.63,P=0.000)、术后仅服吡啶斯的明(OR=62.38,P=0.000)、术后无症状1~3个月即停药或减药(OR=32.76,P=0.000)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后感冒/感染、术后仅服吡啶斯的明、术后无症状1~3个月即停药或减药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正规治疗,及时使用激素可以降低术后症状的复发。
门丽娜刘卫彬陈振光何雪桃张莹黄如训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复发胸腺扩大切除术
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探讨应用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影响因素,寻找应用血浆置换治疗效果不好的原因.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995年6月至2010年4月69例应用血浆置换的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影响因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的项目包括:性别、发病年龄、危象发生距离血浆置换的时间、治疗前激素史、肺部感染史、其他并发症、营养状况、危象前48 h内胸腺手术史,胸腺病理类型、治疗后合用内种球蛋白、总置换次数.结果 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肺部感染(P=0.000,OR=29.250),危象前48 h内胸腺手术史(P=0.046,OR=0.267),治疗后合用内种球蛋白(P=0.003,OR=0.136),总置换次数(P=0.022,OR=0.498)是影响血浆置换效果的相关因素.以上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肺部感染(P=0.000,OR=23.600)为独立危险因素,而治疗后合用丙种球蛋白(P=0.047,OR=0.192)为保护因素.结论 重症肌无力危象合并肺部感染时,血浆置换治疗效果不佳.积极控制肺部感染,治疗后与丙种球蛋白合用可提高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效果.
冯慧宇刘卫彬邱力何雪桃张莹黄鑫黄如训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血浆置换
胸腺五肽治疗重症肌无力术后复发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随机对照研究胸腺五肽(TP5)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重症肌无力胸腺扩大切除术后症状复发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随机取胸腺切除术后的重症肌无力患者135例,其中成人62例,儿童73例。随机分为TP5组及非TP5组,前者用TP5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非TP5组仅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1~5年不等,采用临床相对计分法作为疗效评定的标准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儿童TP5组2个月至2年内的缓解率明显高于非TP5组。成人TP5组于6个月至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患者用TP5后复发率减少,减、停药率增加。随访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TP5治疗重症肌无力术后复发有效,尤以儿童疗效肯定,明显减少病情复发,增加停药率,副作用少。为促进患者尽快达到临床治愈提供了新的思路。
刘卫彬何雪桃陈振光张莹黄鑫黄如训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五肽细胞免疫
胸腺五肽诱导重症肌无力细胞免疫抑制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在不同刺激条件下,胸腺五肽(TP5)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IFN-γ的产生以及对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TP5临床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实验学依据。方法重症肌无力患者PBMC在抗CD3单克隆抗体的刺激下,观察TP5对IFN-γ产生的影响。同时使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评价TP5对各亚群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IFN-γ表达的影响。结果用抗CD3单克隆抗体和TP5(300μg/ml)刺激后,所有重症肌无力患者PBMC的IFN-γ表达水平明显受抑制(P儿童=0.0001,P成人=0.01);正常对照儿童和成人PBMC的IFN-γ表达水平亦明显下降(P儿童=0.009,P成人=0.0001)。同一年龄分层组的比较,TP5对PBMC的IFN-γ表达水平的抑制程度在儿童MG组中较正常对照组弱,统计学有差异,而成人MG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成人=0.481);TP5明显抑制CD8+(PMG=0.025,P正常=0.002)和CD4+T(PMG=0.009,P,常=0.004)细胞IFN-γ表达。结论TP5能抑制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细胞免疫应答。
何雪桃刘卫彬张莹黄鑫黄如训
关键词:胸腺五肽重症肌无力细胞免疫
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在儿童与成人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初步探讨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重症肌无力(MG)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儿童和成人MG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其表达Foxp3和CTLA-4的情况。结果儿童MG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对照组,但其表达Foxp3水平反而大大低于对照组,成人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MG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表面分子CTLA-4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MG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存在着数量改变和功能缺失。提示儿童MG发病可能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免疫耐受功能受损有关。
何雪桃刘卫彬冯慧宇张莹黄鑫孟锐吴长有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免疫耐受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口服抗糖药治疗失败的2型糖尿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张莹刘娟李延兵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调节性T细胞的原位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s)在胸腺中的原位表达及其对重症肌无力(MG)发病的意义。方法选取未行免疫抑制治疗的MG患者胸腺39例,对照组9例。用间接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对胸腺Tregs进行定位分析,借助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分析。结果(1)MG组和正常对照组胸腺组织的Tregs均表达在胸腺髓质细胞区。(2)胸腺生发中心的细胞高表达CD25,但CD4表达较弱。表明生发中心多数为B细胞集合。(3)生发中心周围调节性T细胞分布较少。(4)平均视野阳性细胞绝对数MG组(17±3)与对照组(1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视野阳性细胞比例对照组(45%±7%)高于MG组(36%±7%)(P〈0.05)。结论MG患者胸腺组织存在Tregs数量比例的减少,因该种细胞比例的减少引发的免疫调节及抑制功能的下降可能是MG的促发因素之一.
夏强刘卫彬陈振光张莹何雪桃黄如训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调节性T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