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辉

作品数:9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杂种
  • 4篇杂种优势
  • 3篇杂交
  • 3篇蛤仔
  • 2篇动力系统
  • 2篇信号
  • 2篇牙鲆
  • 2篇搜救
  • 2篇缢蛏
  • 2篇无线
  • 2篇无线信号
  • 2篇力系
  • 2篇混养
  • 2篇发射器
  • 2篇菲律宾蛤仔
  • 2篇池塘
  • 2篇船体
  • 2篇船只
  • 1篇氮磷收支
  • 1篇电子阀

机构

  • 9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辽宁省海洋水...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9篇张辉
  • 4篇闫喜武
  • 3篇张国范
  • 3篇张跃环
  • 2篇史英礼
  • 2篇吴立新
  • 2篇姚托
  • 2篇吴特
  • 2篇王刚
  • 2篇姜志强
  • 2篇李兴华
  • 2篇杨凤
  • 2篇张宏
  • 2篇高杉
  • 2篇苏家齐
  • 2篇于海生
  • 2篇杨鹏
  • 2篇高鑫
  • 1篇于瑞海
  • 1篇王伟

传媒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水产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两种三元杂交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壳色品系间的聚合杂交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配组方法,以三元杂交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壳色品系两道红白斑马(TrWz)和红白斑马(OWz)为材料,进行了2种壳色蛤仔品系间的聚合杂交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期间杂交组幼虫表现出微弱的的生长优势及一定程度的存活劣势;中间育成期间稚贝表现出微弱的生长劣势及明显的存活优势。三元杂交自交组两道红白斑马子代均出现了壳色分离现象,而红白斑马子代均为白斑马,且壳面花纹颜色为红色;正反交组子代均表现为两道红白斑马,其壳色表达具有显著的母本效应;但其壳色表现呈现出非伴性遗传。
苏家齐闫喜武张跃环杨鹏张辉杨凤张国范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聚合杂交杂种优势
遥控式小型搜救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遥控式小型搜救船,包括设置有动力系统的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系统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控制电路上设置有无线信号接收器和无线信号发射器,控制电路还与设置在船体上的摄像头和麦克相连,控制电路还与GPS定位...
李兴华张宏王刚吴特史英礼张辉于海生
文献传递
牙鲆与缢蛏池塘混养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牙鲆与缢蛏池塘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海水水温升至15℃时,向海水池塘内投放牙鲆及缢蛏苗种;牙鲆苗种规格是10~300g/个,密度2~5尾/平方米;缢蛏苗种规格是0.1~0.3g/个,密度60~90个/平方米...
姜志强吴立新张辉高杉王伟
文献传递
菲律宾蛤仔奶牛蛤与海洋橙品系间的双列杂交被引量:4
2014年
为改良不同壳色品系菲律宾蛤仔的表型性状,于2011年8月,以菲律宾蛤仔第二代奶牛蛤和第四代海洋橙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两个品系间的双列杂交。试验由奶牛蛤自繁组、海洋橙自繁组及奶牛蛤(雌)×海洋橙(雄)正交组、海洋橙(雌)×奶牛蛤(雄)反交组组成,比较了各试验组子代在不同阶段生长、存活优势,并分析了壳色遗传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正反交组的单亲杂种优势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由生长性状看,浮游期正反交组的单亲杂种优势分别为-1.62、6.07;双亲生长优势为2.13,主要受到交互作用影响,其次为配对策略效应;稚贝期正交组的单亲生长优势为4.79,反交组表现为单亲生长劣势为-13.80,总体上的双亲生长优势为-5.43。由存活性状看,正反交组在浮游期的单亲存活优势分别为-12.67、-3.43;双亲存活优势为-8.06,早期受母本效应的影响,后期以配对策略影响为主;正反交组稚贝的单亲杂种优势分别为-0.77、1.61;双亲存活优势为0.60。奶牛蛤自繁组、正交组、反交组、海洋橙自繁组子代的壳色分别表现为黑色斑块、橙色斑块、橙色斑块、橙色。
张辉闫喜武张跃环高鑫姚托杨凤张国范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品系双列杂交杂种优势
香港巨牡蛎与长牡蛎种间杂交及早期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为测定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C.hongkongensis♂)、长牡蛎自繁家系(C.gigas♀×C.gigas♂)及其两者种间杂交家系(C.hongkongensis♀×C.gigas♂)子代的早期表型性状,评估种间杂种潜力,分析早期种间杂种优势,实验于2010年7月,采用1雄对3雌的巢式设计建立了9个香港巨牡蛎自繁家系(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C.hongkongensis♂)(HH11、HH12、HH13……HH33)、9个长牡蛎自繁家系(C.gigas♀×C.gigas♂)(GG11、GG12、GG13……GG33)及45个种间杂交家系(C.hongkongensis♀×C.gigas♂)(HG11、HG12、HG13……HG153)。结果发现,种间杂交家系受精率及孵化率平均水平的杂种潜力hp<-1,表现出显著的杂种劣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种间配子不兼容现象,而且存在着显著的个体间差异。从其总体水平上看,幼虫生长性状的杂种潜力hp<-1,表现出显著的杂种劣势,出现了远交衰退现象;幼虫存活性状的杂种潜力hp在-1~1之间,虽然具有正向优势,但达不到显著标准;幼虫变态率的杂种潜力hp>1,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
张跃环王昭萍闫喜武苏家齐张辉姚托霍忠明于瑞海杨鹏
关键词:香港巨牡蛎长牡蛎种间杂交杂种优势
家用浇灌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家用浇灌装置,包括水池,水池中央设置有隔板,隔板将水池分为重污水池和轻污水池,所述重污水池的底部连接有排污总管,排污总管的底端与下水系统相连,所述轻污水池的底部连接有进水管路,进水管路的另一端与水处理装...
于林平李长星张辉苗世玉王福平董俊伯邓文浩
文献传递
蛤仔南北方养殖群体杂交子代早期生长发育的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以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北方大连养殖群体(N)和南方莆田养殖群体(S)为亲本,采用群体内自交和群体间杂交的方法建立了NN(N♀×N♂)、SS(S♀×S♂)、NS(N♀×S♂)和SN(S♀×N♂)4个试验组,比较了自交与杂交F1在幼虫期和稚贝期的生长与存活,研究了蛤仔不同地理群体间的杂交效应。结果表明:正反交组的单亲生长优势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在幼虫期NS组和SN组的单亲生长优势分别为11.23%和-6.05%,双亲生长优势为2.12%,正交组NS表现出杂种优势,而反交组SN表现出杂种劣势;在稚贝期,正反交组都表现出杂种优势,NS组和SN组的单亲生长优势分别为24.89%和15.12%,双亲生长优势为19.93%;在幼虫期和稚贝期,杂交F1的存活性状未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蛤仔南北方群体杂交育种的方法,可有效地改良蛤仔的生长性状,并为蛤仔速生新品种培育提供基础资料。
高鑫闫喜武张辉张国范
关键词:蛤仔种群杂种优势
遥控式小型搜救船
本发明公开一种遥控式小型搜救船,包括设置有动力系统的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系统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控制电路上设置有无线信号接收器和无线信号发射器,控制电路还与设置在船体上的摄像头和麦克相连,控制电路还与GPS定位系统...
李兴华张宏王刚吴特史英礼张辉于海生
文献传递
牙鲆和贝类混养池塘中氮、磷收支的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对在不同混养(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文蛤Meretrix meretrix)模式下的氮、磷收支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饵料是池塘氮、磷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氮总输入的71.6%~87.1%和磷总输入的67.0%~79.3%;由海水带入的氮和磷占氮、磷总输入的10.9%~14.6%和17.0%~20.2%;在氮、磷支出中,收获的养殖生物分别占氮、磷总输入的20.4%~34.1%和15.5%~24.8%,沉积物为氮、磷支出的主要途径,各占氮、磷总输入的69.6%~73.4%和86.7%~93.5%;3种模式下对氮、磷的利用率分别为9.8%~31.1%和5.6%~24.3%。本试验中的最佳养殖模式为牙鲆(小规格鱼)-缢蛏(小规格,高密度),该混养模式产量高,对氮、磷的利用率高,污水排放少。
高杉吴立新姜志强张辉
关键词:牙鲆缢蛏文蛤混养氮磷收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