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雪珍

作品数:13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类风湿
  • 5篇关节炎
  • 5篇风湿
  • 4篇疗效
  • 3篇类风湿关节炎
  • 3篇风湿关节炎
  • 3篇超声
  • 2篇性关节炎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吸附
  • 2篇狼疮
  • 2篇雷公藤
  • 2篇雷公藤多苷
  • 2篇类风湿性
  • 2篇类风湿性关节...
  • 2篇脊柱
  • 2篇间质性
  • 2篇间质性肺炎
  • 2篇肺炎
  • 2篇风湿性

机构

  • 13篇惠州市中心人...
  • 1篇惠州市第二人...

作者

  • 13篇张雪珍
  • 8篇庄宇
  • 6篇王志文
  • 6篇吕志芬
  • 6篇陈宇航
  • 5篇谭志明
  • 3篇辛盼盼
  • 1篇何丽珍
  • 1篇罗小光
  • 1篇林一钦
  • 1篇刘滢
  • 1篇黄翠婵
  • 1篇陈惠新
  • 1篇陈东尔
  • 1篇邹丽梅
  • 1篇黄懿敏

传媒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浙江医学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黔南民族医专...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国际感染病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节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监测作用中的量化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以超声影像为导向决定抗风湿药物(DMARDs)的应用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RA)预后的影响。方法 80例RA患者,记录强化治疗过程中44个关节超声影像能量多普勒(PD)评分、滑膜增厚的关节数(SH)评分、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积率(ESR)、C反应蛋白(CRP),结合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分及简明疾病活动指数(SDAI)评分评估病情疾病活度,统计分析各时间点疾病活动度与超声影像学评分间关系,得出超声影像学评分缓解的阈值。结果 80例患者治疗第1周、第2周、第1~9个月、第12个月压痛关节数(TIC)、肿胀关节数(SIC)、晨僵持续时间(MST)、患者对疾病总体状况的可视模拟评分(PGA)、医生对疾病总体状况的可视模拟评分(EGA)等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影像评分与CRP弱正相关(r=0.292,P<0.05),超声影像评分与ESR弱正相关(r=0.233,P<0.05)。超声影像评分与骨侵蚀间显著正相关(r=0.645,P<0.05)。结论超声影像学评分改变的最小有临床意义值、超声影像学评分活动度的阈值、最小有预测疾病缓解、复发、关节放射学进展超声影像学评分值。
吕志芬庄宇陈宇航王志文辛盼盼张雪珍谭志明
关键词:超声影像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
DNA免疫吸附疗法治疗狼疮间质性肺炎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DNA免疫吸附疗法治疗狼疮间质性肺炎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狼疮间质性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甲强龙+泼尼松+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DNA免疫吸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高分辨CT评分、6 min步行距离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ANA)滴度、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及补体水平。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单位肺泡容积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VA)、1 s用力呼吸容积(FEV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gG、IgM、IgA、ANA、抗ds-DNA水平、高分辨CT评分低于对照组,而C3水平高于、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VC、FVC%、FEV1/FVC、DLCO/VA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A免疫吸附疗法可提高狼疮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肺功能。
张雪珍庄宇刘滢
关键词:免疫
高频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监测中的量化应用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高频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疗效监测中的量化应用。方法收集RA患者60例,于治疗前、缓解期及缓解后半年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7个特定关节的滑膜厚度、超声灰阶(gray scale,GS)评分、血流能量多普勒(power Doppler,PD)评分,检测血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水平,分析关节滑膜改变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60例RA患者共检查840个关节,治疗后缓解期和缓解后半年7个关节关节滑膜厚度、GS评分、血流PD评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水平均明显小于或低于治疗前,缓解后半年7个关节关节滑膜厚度、GS评分、PD评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水平均明显小于或低于缓解期( P < 0.05)。关节滑膜厚度和滑膜血流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均呈正相关( P < 0.05)。结论高频超声在RA疗效监测中有确定意义,简化的7个关节GS及PD量化评分变化与炎症指标、类风湿因子滴度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对制定及调整RA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庄宇吕志芬张雪珍陈宇航王志文谭志明
关键词:高频超声疗效监测
短刺傍刺温针灸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观察短刺傍刺温针灸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6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AS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短刺傍刺温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胸廓扩展度、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结果、枕墙距、指地距、脊柱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强直性脊柱炎测量学指数(BASMI)评分以及血沉(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估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胸廓扩展度、Schorber试验结果均明显大于治疗前(P均<0.05),晨僵时间均明显短于治疗前(P均<0.05),枕墙距、指地距均明显小于治疗前(P均<0.05),脊柱痛VAS评分、BASFI评分、BASMI评分、BASDA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ESR、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37/40)和75.0%(30/4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刺傍刺温针灸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AS急性发作患者更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体征及相关功能,并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罗小光张雪珍黄翠婵
关键词:雷公藤多苷片强直性脊柱炎急性发作期
医学毕业生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知以及需求分析
2019年
目的 探讨医学毕业生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知以及需求情况.方法 以问卷调查方式,对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150名医学毕业生的培训认知与需求开展分析.结果 医学毕业生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主要原因为学习新技术以及学位需求;不同学历的医学毕业生对规范化培训的看法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生主要认为需根据学历来决定培训时间;入训学员最为担心的问题包括今后就业问题、考核是否能过关以及自身身体素质;培训终止原因主要为考取研究生、参加公招考试就业.结论 医学毕业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需以使入训者所具备的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为核心,并需根据受训者自身的年龄、学历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培训年限.
杨东群张雪珍陈誉
关键词:医学毕业生住院医师
DNA免疫吸附在狼疮性肺炎中的疗效探讨
2018年
目的探讨DNA免疫吸附在狼疮间质性肺炎的应用及疗效评估。方法收集18例狼疮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免疫吸附组与传统CTX治疗组,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抗核抗体(ANA)定量,肺功能测定(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等)、6 min步行距离及降钙素原(PCT),最后统计分析组间差异及探讨DNA免疫吸附疗效。结果免疫吸附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ESR(F组内=7.841,P〈0.05;F组间=6.512,P〈0.05; F交互=10.421,P〈0.05)、CRP(F组内=6.995,P〈0.05;F组间=5.847,P〈0.05; F交互=8.847,P〈0.05)及ANA定量(F组内=12.336,P〈0.05;F组间=11.214,P〈0.05; F交互=15.847,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免疫吸附组CRP、ESR治疗1、2周开始下降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照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免疫吸附组ANA定量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吸附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肺功能(F组内=6.222,P〈0.05;F组间=7.154,P〈0.05; F交互=8.527,P〈0.05)、6 min步行距离(F组内=8.669,P〈0.05;F组间=7.154,P〈0.05; F交互=11.547,P〈0.05)及PCT( F组内=5.621,P〈0.05;F组间=4.125,P〈0.05; F交互=7.554,P〈0.05)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免疫吸附组患者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治疗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则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免疫吸附组PCT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治疗3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狼疮间质性肺炎治疗传统方
庄宇张雪珍林伟平陈宇航王志文吕志芬谭志明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肺炎间质性肺炎DNA免疫吸附血浆置换
HBsAg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雷公藤多苷治疗的乙肝病毒再激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雷公藤多苷治疗的乙肝病毒(HBV)再激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HBsAg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根据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预防性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HBV病毒载量、HBV再激活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8周及12周后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不同时间点HBV病毒载量升高率低于对照组,HBV再激活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BsAg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单纯雷公藤多苷治疗,较联合预防性应用拉米夫定抗HBV临床效果欠佳,且对肝功能损害较大,HBV病毒载量和HBV再激活数均升高。
陈宇航庄宇叶石保王志文辛盼盼吕志芬张雪珍谭志明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雷公藤多苷乙肝病毒再激活拉米夫定
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道被引量:3
2011年
在机体经典的内分泌腺体之外,还广泛散在地分布着许多具有内分泌作用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这些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即是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神经内分泌癌,具有分泌多肽类激素和神经介质的功能,好发于消化道、胰腺、支气管等部位,偶见于前列腺、卵巢、乳腺等处,原发于肝脏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极为少见,而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更为罕见,故作报道。
张雪珍陈东尔陈惠新
关键词:腹泻首发症状神经内分泌癌
涎腺超声检测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究涎腺超声检测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3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根据其病程不同分为早期组35例和中晚期组18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涎腺超声检查和唾液流率、涎腺核素显像、腮腺造影等临床常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检查,分析3组的二维图像特征、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IR)及涎腺大小参数,比较涎腺超声检查与其他临床常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检查的临床诊断效能,并对确诊患者给予硫唑嘌呤2~3mg/(kg·d)进行治疗及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早期组颌下腺和腮腺的左右径、上下径和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中晚期组(均P<0.05);PSV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中晚期组(均P<0.05),EDV则明显高于中晚期(P<0.05)。涎腺超声诊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较唾液流率、涎腺核素显像、腮腺造影的均有所有提高。结论超声检测可有效直接地观察患者涎腺腺体大小、实质回声及血流变化,相较于其他传统诊断方式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且操作简便快捷,可临床推广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的首选方法。
张雪珍林一钦何丽珍谭志明
关键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随访
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命质量调查及慢性病管理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调查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及考察采用慢性病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我院风湿科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与观察组76例。对照组予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基础上予慢性病管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以及1年后复查骨密度情况。采用满意度调查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慢性病管理质量及疼痛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骨质疏松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干预后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1年后复查骨密度,对照组骨质疏松患者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慢性病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慢性病管理模式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后,能有效减少关节疼痛,改善骨质疏松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各项指标值,提高了患者的整体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陈宇航庄宇叶石保王志文辛盼盼吕志芬张雪珍谭志明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慢性病管理视觉模拟评分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