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恺

作品数:38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建筑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3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城市
  • 5篇层次分析
  • 4篇层次分析法
  • 3篇地城
  • 3篇新区
  • 3篇山地城镇
  • 3篇生态
  • 3篇利益相关者
  • 3篇高新区
  • 3篇城市规划
  • 2篇地方政府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信息系统
  • 2篇硬盘
  • 2篇政府
  • 2篇指标体系
  • 2篇山地
  • 2篇生活圈
  • 2篇手机

机构

  • 25篇武汉理工大学
  • 14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城市规划...
  • 1篇应急管理部上...

作者

  • 37篇彭恺
  • 5篇周均清
  • 5篇杨俊雷
  • 4篇刘瀚熙
  • 1篇范渊
  • 1篇王海卫
  • 1篇李娜
  • 1篇陈颖

传媒

  • 7篇城市建筑
  • 5篇规划师
  • 4篇小城镇建设
  • 4篇现代城市研究
  • 3篇华中建筑
  • 2篇2011中国...
  • 1篇城市问题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住宅与房地产
  • 1篇微处理机
  • 1篇中国房地产
  • 1篇多元与包容—...

年份

  • 4篇2024
  • 7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空间三元辩证法的近现代历史风貌区消费空间生产探究----以武汉六合片区为例
2024年
近年来,我国多数城市近现代历史风貌区的空间生产行为在持续推进,却显现了“无地方性”“无差异化”的更新倾向,特别是形成了一批“符号化”“绅士化”的消费空间。消费文化的“侵入”打破了历史风貌区固有的社会关系及消费空间,随之进行着新社会关系和与之相适应的新兴消费空间的生产行为。为深入剖析这种现象,文章以空间三元辩证法为理论视角,以武汉六合片区为研究对象,聚焦多元主体社会关系与所对应的消费空间同步生产的过程,并尝试提出适应于多元主体需求的消费空间差异化导向设计、面向实施的消费空间三元一体化生产行动导则、基于空间正义的原有居民社会关系存续等方面的优化建议。
彭恺刘书琦汤鄂南陈延亮
关键词:历史风貌区社会关系
空间的生产理论下的转型期中国新城问题研究
每一个社会发展阶段或是特定历史时期,不应仅仅作为城市空间发展的背景,它应当是渗透、融入城市空间发展的―骨子‖里。空间与社会相互生产、相互作用,又共同推进社会与空间的再生产行为。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赋予了城市物质空间以深刻的...
彭恺
关键词:新城建设经济转型
基于居民需求的老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评价
2022年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老旧社区同时也面临居民日益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与僵化的公共服务设施现状之间的失配问题。因此,本文从居民需求视角出发,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老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的评价方法,从而评估现状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分析现状问题与不足,为老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王宇潮彭恺
关键词:公共服务设施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中国地方政府城市规划决策失误分析
城市规划是与政府行政职能关联的一项公共政策。城市规划难以发挥作用与地方政府的城市规划决策失误紧密相关。地方政府的城市规划决策一旦失误,将会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乃至生态效益等方面的巨大损失,甚至难以挽回。正是基于以上缘由...
彭恺
关键词:快速城市化地方政府城市规划
文献传递
基于多元主体评价视角的武汉市主城区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被引量:7
2017年
武汉市宜居社区建设对其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国内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侧重于单一主体的构建原则,制约了评价系统的有效性。本文结合武汉地域特征及社区建设导向的需求,基于多元主体评价的视角,从评价主导者、社区使用者、第三方技术者角度,筛选匹配各评价主体属性的相关指标,试图构建系统性较强的武汉市主城区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为武汉市宜居社区评价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探索性的尝试。
彭恺张凯严慧慧
关键词:宜居社区指标体系
微硬盘伺服信息读取系统研究
彭恺
文献传递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高新区创新空间集群形成机理研究——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例被引量:2
2023年
数字化信息时代下,除传统的市场和政府力量外,创新生态系统也不断推进国家高新区转型升级。随着“双创”战略的大力实施,创新空间在国家高新区中快速涌现。以阐述创新生态理论为基础,据此提出创新空间集群的“ICM-V”概念化分析模型,以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为实证,借助Python技术,针对创新产业的集聚特征,解析创新空间集群在组织结构、内在属性、运行机制的特性,最后,从促进创新主体集聚、建设共享开放场所、完善创新生态体系三个层面提出高新区创新空间集群规划应对策略。
刘愫彭恺
关键词:创新生态系统高新区
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中的问题及优化策略——以深圳市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该文首先通过基础数据初步分析了深圳市保障性住房的空间布局特征,其次从社会空间视角下分析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存在的潜在问题,例如居住隔离与社会排斥、中心—边缘的隔阂与对立;最后结合深圳特色提出主体权利的重构、流通空间的搭建、梯度混合的居住、差异化需求选址的布局优化策略,旨在为深圳市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布局提供借鉴,以促进保障性住房的可持续发展。
刘丽欣彭恺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社会空间
国家高新区创新空间体系的组织逻辑被引量:1
2023年
国家高新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创新空间是其创新活动培育的重要空间载体,对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在此背景下,科学地解释国家高新区空间组织逻辑尤为重要。引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结合“创新群落”“创新种群”等概念,在构建以创新空间组群和创新空间单元为主的国家高新区创新空间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空间组群的组织逻辑——面向技术应用、知识生产、服务扩散等异质性主体创新发展需求的“集群式”空间组织,创新空间单元的组织逻辑——面向创新人群、创新型企业等个体创新发展需求的复合多元式空间组织。
彭恺李哲刘愫单樑何淑瑶
关键词:国家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
基于熵值修正BWM-TOPSIS法的山地村庄发展潜力评价与类型划分研究--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沙湾片区为例
2024年
明确村庄发展潜力,科学识别村庄类型,是编制村庄规划、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支撑和必经之路。特别是对于因自身复杂的地形与地貌环境,大多数呈现交通不便、分布广与村庄规模小等特征的山地村庄而言,因村施策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山地村庄发展困境的重点难点以及应对的方式方法。因此,构建符合现实情况的山地村庄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和分类方法,对实现山地村庄的多层级分类引导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采用熵值修正BWM-TOPSIS模型等方法,结合景观基因理论,构建了适用于山地村庄的发展潜力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村庄分类研究。并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沙湾片区进行方法的实证,划分4大类8小类的村庄类型,为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实现山地村庄的全面振兴提供一条新路径。
牟玲利彭恺
关键词:TOPSIS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