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微浸润性腺癌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肺微浸润性腺癌(MIA)影像学特征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16年1~12月确诊的23例MIA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等,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3例MIA患者16例女性,7例男性,患者多为不吸烟人群。CT显示病灶为混杂/混合密度结节,平均直径1.2 cm,结节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可见实性区域,边缘出现胸膜凹陷和血管集束征。肉眼观,MIA是一个境界清楚的灰白色、灰褐色结节,直径0.5~2.0 cm,质地较正常肺组织韧。镜下,癌细胞紧贴支气管壁或肺泡壁排列,局部出现乳头状、腺泡状结构的微浸润灶,微浸润灶直径0.2~0.5 cm。结论 MIA通常为直径小于3 cm的孤立性小腺癌,且微浸润灶的最大直径≤0.5 cm,无间质、血管和胸膜侵犯。
- 彭燕何杰尹玉李传应
- 关键词:影像学特征病理形态预后
- 肝局灶结节性增生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肝局灶结节性增生(FN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9例FNH的临床资料及发病特点、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细胞角蛋白(CK8/18、CK7)、CD34、甲胎蛋白和Ki-67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影像学观察FNH通常为孤立的结节,平扫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中央可见低密度瘢痕。FNH病理大体表现为境界清楚、中央有纤维瘢痕的结节性肿块。镜下纤维间隔将肝组织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结节,可见厚壁血管及增生的小胆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8/18、CK7结节内和周边增生的小胆管阳性表达;CD34结节内的血窦内皮细胞及纤维间隔的血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甲胎蛋白结节内增生胆管和肝细胞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较低。结论:FNH是对畸形血管的肝细胞反应性增生,是一种良性瘤样病变,对于诊断明确的无症状者手术切除后,可定期随诊或复查。
- 彭燕王志华王晓秋刘虎
- 关键词:影像学特点组织病理形态
- 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的临床资料、光镜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特点并文献复习。结果:患者5例,肿瘤分别位于左侧大腿、右颈部及后腹膜(2例)和左胸壁,大体为多结节状或分叶状,有菲薄的纤维性包膜。镜下见肿瘤细胞主要由成熟的脂肪细胞和少量散在的脂肪母细胞组成;其次,在纤维性分隔内可见散在的核深染、外形不规则的异型梭形细胞和畸形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脂肪母细胞表达S-100。结论: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是具有独特组织病理学特点的中间性肿瘤,位于皮下者将肿瘤完整切除后可获治愈,位于深部者因不能彻底切除肿瘤而易复发。
- 彭燕邢晓皖翁海燕唐慧
- 关键词:病理特点
- 18例胸腹水沉渣包埋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查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胸腹水沉渣包埋诊断为恶性肿瘤细胞的临床特征及寻找肿瘤细胞的组织来源。方法通过常规涂片初步筛检18例疑诊恶性肿瘤的标本,经离心沉渣包埋切片,再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明确诊断并追朔其组织来源。结果依据18例胸腹水包埋后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和标记结果证实12例胸腹水样品为腺癌,它们分别是肺泡上皮来源的腺癌、卵巢来源的腺癌及胃肠道来源的腺癌,3例为鳞状细胞癌,2例小细胞神内分泌癌;1例为T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结论胸腹水沉渣包埋切片及免疫组化可作为恶性胸腹水诊断的重要手段,为临床寻找和判断恶性肿瘤细胞的组织来源带来实用价值。
- 彭燕陈柯王志华刘虎钟文
- 关键词:恶性胸腹水免疫组化
- 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low-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LGF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LGFMS进行大体、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眼观:肿瘤大小约14 cm×11 cm×4 cm,边界清楚,无明显包膜,切面灰白色,质硬、韧。镜检:瘤细胞细长梭形或短梭形,富含瘤细胞胶原纤维区和瘤细胞稀少的大量黏液区混合存在,瘤细胞围血管形成旋涡状结构。瘤组织内可见长形或弓状簿壁血管,侵及周围横纹肌组织。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vimentin和CD99。结论 LGFMS是一种具有局部复发和转移潜能的低度恶性肉瘤。
- 王志华彭燕翁海燕牛俊杨吴海波周杭城唐慧
- 关键词:肉瘤低度恶性病理诊断
- 透明细胞软骨肉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软骨肉瘤(clear cell chondrosarc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透明细胞软骨肉瘤影像学、大体、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特征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影像学表现为溶骨性破坏,肿瘤边界清楚,周围有硬化带。眼观:肿瘤为蓝色半透明分叶状软骨结节,大小16.5 cm×8.5 cm;镜检:肿瘤呈分叶状生长,在软骨小叶间有毛细血管和成簇的良性多核巨细胞。瘤细胞边界清楚,胞质丰富透明。免疫标记瘤细胞表达S-100。结论透明细胞软骨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恶性肿瘤,确诊并手术治疗后通常在较长的时期才发生局部复发和转移,甚至死亡。
- 彭燕陈柯陈晶晶邢晓皖
- 关键词:软骨肉瘤透明细胞影像学特点病理诊断
- 男性肺原发性绒毛膜癌2例被引量:4
- 2018年
- 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6、54岁,均因咯血、咳嗽、胸痛等症状人院,发现肺部巨大占位,均行肺叶切除术,胸部CT示肺窗左肺上叶尖后段见团块状高密度影。病灶外缘以宽基底与临近胸膜相贴,内缘与同侧肺门分界欠清晰,左肺上叶支气管部分受压(图1),2例均伴周围淋巴结转移,均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
- 彭燕李传应王志华吴铃
- 关键词:肺肿瘤病例报道
-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9例HAML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与免疫组化标记及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9例HAML年龄28~56岁,平均44.2岁,均无结节硬化症。术前影像诊断多数为肝癌。眼观:肿瘤直径1.2~14 cm。肝左叶4例、肝尾状叶3例和肝右叶2例。肿瘤境界清楚,无包膜,质地脆、易碎,可见出血、坏死。镜检:瘤组织由上皮样细胞、平滑肌样细胞、脂肪组织和厚壁血管组成。上皮样细胞体积大或巨大,呈多边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或空泡状,核仁明显,可见核内包涵体,偶见多核巨细胞。平滑肌样细胞呈梭形,9例中有4例几乎缺如脂肪组织。瘤细胞弥漫性或巢团状排列。瘤组织出血、坏死明显,呈浸润性边缘。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HMB-45及Melan-A阳性,SMA和vimentin散在阳性,CK、EMA、AFP均阴性。结论 HAML是一种罕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多见于女性,组织学上以单一方向分化的大上皮样细胞为主,瘤细胞较为特异的表达HMB-45及Melan-A。免疫组化标记可与其它肝脏肿瘤鉴别。
- 翁海燕王志华彭燕唐慧顾萍
-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肝脏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 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诊断与治疗体会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通过常规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5例Castleman病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病女性多于男性,5例Castleman病中4例为透明血管型,表现为淋巴滤泡增生,滤泡生发中心变小,套区增生的淋巴细胞围绕滤泡生发中心呈同心圆状,形成特征性的"洋葱"样同心圆结构;1例浆细胞型滤泡间大量的成熟浆细胞增生伴淋巴窦消失,滤泡内的毛细血管穿入,"洋葱"样改变不明显及滤泡间可见无定型的嗜酸性物质沉积。结论Castleman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结增生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病因可能与人疱疹病毒8(HHV-8)有关,该病的诊断和分型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治疗方面:手术切除是首选,辅以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等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有助于控制本病的发展。
- 刘虎彭燕王志华徐兵
- 关键词:CASTLEMAN病病理诊断
- 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合并肝脏损害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CBD)合并肝脏损害的病理基础及临床意义。方法 CBD患儿46例按年龄分为A、B两组,A组(1个月~3岁)24例,B组(4~16岁)22例。对两组临床特点、手术前后肝功能、术中情况及肝脏活组织病理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肝功能损害、碱性磷酸酶增高、胆红素增高及凝血功能异常较B组严重(P<0.05)。术中所见:囊肿远端明显狭窄闭锁29例(63.04%),A组24例,B组5例;远端有明显开口7例,均为B组;肝大、胆汁淤积明显10例,A组8例,B组2例;术中胆总管下端狭窄及梗阻A组较B组明显。肝脏活检结果:肝硬化改变10例,A组8例,B组2例,肝脏活检肝硬化改变A组发生率较B组高。结论不同年龄组CBD有各自的临床特点,年龄越小,囊肿越大,梗阻越重,肝脏损害越重,肝硬化改变机会越大;胆管梗阻胆汁淤积是肝脏损害的病理基础,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胆管梗阻解除后肝脏损害可恢复。
- 刘虎徐兵李巍松王忠荣邢晓皖彭燕
- 关键词: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肝功能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