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蘡
-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实验诊断学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定量检测血浆RASSF1A甲基化在晚期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定量检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血浆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RASSF1A)甲基化水平,探讨其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4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静脉血共135份,用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观察化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13例部分缓解组(partial remission,PR)患者化疗后甲基化定量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11例未缓解组(stable disease,SD或progressive disease,PD)的患者化疗前后甲基化水平无明显变化;生存时间≥12个月的13例患者化疗后甲基化定量水平也明显升高(P<0.01),而生存时间<12个月的11例患者化疗前后甲基化水平无明显变化。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化疗后有甲基化水平升高改变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更长(P<0.01)。结论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RASSF1A甲基化定量水平的检测,对评估化疗的疗效及预后有一定的价值,对个体化化疗的药物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陆雅春潘世扬王芳夏文颖谢而付孙瑞红高丽陈丹张丽霞黄珮珺徐婷耿雁彭蘡秦雪君
- 关键词:晚期肺癌甲基化个体化治疗
- 抗人非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对肺腺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抗人非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单抗)NJ488-1对肺腺癌的体内外抑制作用。方法:将人肺腺癌细胞SPC-A1分别与不同浓度(0、200、400、800、1 600、2 000μg/ml)的单抗NJ488-1在双层琼脂中共同培养2周,计算克隆形成率、抑制率;建立人肺癌移植瘤动物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200、400、800μg)单抗或生理盐水,作为单抗组和对照组,测量肿瘤体积,3周后处死小鼠,称量肿瘤湿重,计算抑瘤率;400μg/ml单抗与SPC-A1细胞作用24、48 h后,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中,200μg/ml单抗作用SPC-A1细胞2周后克隆抑制率为23.4%,400μg/ml达62.5%,800μg/ml及以上浓度抑制率达100%;裸鼠移植瘤实验,400、800μg单抗组平均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04,P=0.003);4组小鼠平均瘤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其中400、800μg单抗组平均瘤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2,P=0.015),200μg和800μg单抗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48),200、400、800μg单抗组抑瘤率分别为10.44%、37.29%和44.04%;400μg/ml单抗作用于SPC-A1细胞24、48 h后,细胞逐渐出现凋亡改变,单抗组与对照组相比,总凋亡率显著增高(P均<0.001),且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性。结论:单克隆抗体NJ488-1能抑制肺腺癌细胞SPC-A1在软琼脂上的克隆形成,并能抑制裸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抗肺腺癌活性,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抑瘤功能发挥的机制之一。
- 王芳潘世扬徐婷黄珮珺徐建夏文颖陆雅春彭蘡秦雪君耿雁孙瑞红黄蕾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凋亡裸鼠
- 对2018年某医院临床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的分析
- 2019年
- 目的:分析2018年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临床病原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将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检验科检出的748株病原菌作为研究对象.分析2018年四个季度该院病原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在这748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占27.81%,肺炎克雷伯菌占25%,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0.86%,铜绿假单胞菌占15.11%,鲍曼不动杆菌占4.68%,阴沟肠杆菌占2.94%,产气肠杆菌占2.01%,粪肠球菌占1.60%.在2018年的第1、第3季度,该院检验科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的占比高于其他病原菌的占比(P<0.05).在2018年的第2、第4季度,该院检验科检出的大肠埃希菌的占比高于其他病原菌的占比(P<0.05).在2018年全年,该院检出的革兰氏阴性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检出的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的耐药性较高,对呋喃妥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的耐药性较低.结论:2018年,该院检验科检出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的耐药性存在差异.
- 彭蘡汤伟明周翔徐燕
-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耐药性
- 抗人非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制备抗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单克隆抗体(McAb),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以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常规细胞融合,间接细胞ELISA法筛选阳性细胞克隆;多种细胞间接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其特异性;western blot分析其特异性结合抗原的相对分子量;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单抗的组织特异性。结果得到1株高效价的、稳定分泌IgG1抗人NSCLC单抗的细胞株(NJ488-1),纯化后效价为2×106;间接细胞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法证实NJ488-1能特异地识别肺癌细胞系,其识别抗原定位于SPC-A1细胞胞浆区;western blot显示NJ488-1特异性结合的抗原相对分子量(Mr)为70 000左右;免疫组化结果表明NJ488-1与NSCLC组织有强阳性反应。结论成功地制备并鉴定了抗人NSCLC单抗NJ488-1,为肺癌的进一步研究及NJ488-1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 徐婷潘世扬王芳张丽霞黄珮珺徐建孙瑞红黄蕾夏文颖陆雅春耿雁彭蘡秦雪君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BALB/C小鼠
- 肿瘤远处转移与血浆DNA水平相关性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与血浆DNA水平之间的关系,评价早期诊断肿瘤转移的方法。方法:将人肺腺癌SPC-A1细胞接种到BALB/c小鼠腹腔,每周定期检测血浆DNA水平,7周后处死小鼠,观察肿瘤形成及转移情况。结果:小鼠血浆DNA水平呈升高趋势的占75.6%(34/45只);其中接种后第3周起血浆DNA水平均比接种后第1周显著升高(P﹤0.05)。血浆DNA水平升高及持续升高组小鼠中有肺转移瘤形成的占73.5%(25/34只)。无升高组小鼠中有肺转移瘤形成的占27.3%(3/11只)。血浆DNA水平升高组及持续升高组均显著高于无升高组(P﹤0.05)。血浆DNA水平与肿瘤负荷正相关(R2=0.8703)。结论:形成肺转移瘤的BALB/c小鼠血浆DNA水平在早期即显著升高,血浆DNA水平可用于肿瘤转移的早期监测。
- 耿雁潘世扬王芳徐婷陆雅春彭蘡秦雪君陈丹谢而付高丽夏文颖黄珮珺黄蕾
- 关键词:SPC-A1肺癌血浆DNA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两对半及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乙肝两对半联合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3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乙肝两对半和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回顾性分析检验结果。结果:乙肝两对半检测示HBsAg阳性124例(93.23%),HBsAb阳性11例(8.27%),HBeAg阳性42例(31.58%),HBeAb阳性89例(66.92%),HBcAb阳性132例(99.25%),乙肝DNA定量阳性19例(14.29%)。经统计,大三阳33例(24.81%),小三阳72例(54.14%),其余28例(21.05%)。结论:乙肝两对半联合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可以有效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判断乙肝病毒感染现状与转归情况,对本病临床治疗及防控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彭蘡陈珊徐燕康厚纯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乙肝两对半检测DNA定量检测
- 儿童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儿童过敏原特异性Ig E检测结果,为过敏性疾病免疫治疗与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3-12月收治的过敏性疾病患儿7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血清特异性Ig E检测,分析患儿临床资料,观察过敏性疾病病种分布,统计过敏原特异性Ig E检测结果。结果 75例患儿中,血清特异性Ig E抗体检测阳性67例(89. 33%)。阳性患儿中,疾病以过敏性荨麻疹构成比最高,哮喘、鼻炎合并过敏性咳嗽及过敏性肺炎、支气管炎次之。67例患儿共计130组特异性Ig E阳性,平均过敏原阳性1. 9组,阳性检出率前5位的过敏原组合依次为fx5、phad、hx2、fx1、ex1。随着年龄的增长,过敏性疾病患儿的过敏原组合阳性率呈升高趋势。阳性率排名前5位的过敏原组合季节分布较均匀,其中hx2组合阳性多见于秋季,构成比50. 00%。结论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种类多,检测特异性Ig E能够有效明确患儿过敏原种类,对患儿规避过敏风险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彭蘡徐燕康厚纯芮志莲
- 关键词:儿童过敏性疾病特异性IGE
-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浆循环DNA动态监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2年
- 本研究旨在动态监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浆循环DNA的含量,探讨其临床意义。采集66例AML患者不同临床状态的静脉血,以60例体检健康者、20例良性血液病患者、20例实体肿瘤患者为对照,用磁珠法提取血浆标本中循环DNA和内参照质粒DNA,双重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DNA定量检测。结果表明:AML患者诊断时血浆DNA含量为168.5(73.4-245.1)ng/ml,显著高于各对照组,男性患者血浆DNA含量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19),不同年龄、不同FAB型别的患者间血浆DNA含量无统计学差异。化疗后血浆DNA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组患者血浆DN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已无显著差异,但与未缓解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缓解后复发的6例患者中有5例(83.3%)复发时血浆DNA水平明显升高,未复发的25例患者中有22例(88.0%)血浆DNA水平保持稳定。结论:血浆DNA定量检测对AML的化疗疗效判断及复发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 蒋叶潘世扬夏文颖陈丹王宏张丽霞徐娟彭蘡仇海荣缪扣荣李建勇吴雨洁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