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曼

作品数:16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7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细胞
  • 14篇干细胞
  • 13篇间充质干细胞
  • 12篇充质干细胞
  • 10篇间充质
  • 8篇脐带
  • 7篇人脐
  • 7篇人脐带
  • 7篇脐带间充质干...
  • 4篇人脐带间充质...
  • 3篇造血
  • 3篇生物学
  • 3篇生物学特性
  • 3篇骨髓
  • 3篇分化
  • 2篇造血干
  • 2篇造血干细胞
  • 2篇人硫氧还蛋白
  • 2篇重组腺病毒
  • 2篇重组腺病毒载...

机构

  • 12篇解放军第30...
  • 6篇军事医学科学...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哈尔滨市第一...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6篇徐曼
  • 13篇陈虎
  • 13篇张斌
  • 8篇扈江伟
  • 5篇汤永永
  • 5篇盛宏霞
  • 5篇孔维霞
  • 5篇王军
  • 4篇盛红霞
  • 4篇廖丽
  • 3篇张颢
  • 2篇刘元林
  • 2篇宁红梅
  • 2篇杨在亮
  • 2篇程梅
  • 2篇陶艳玲
  • 2篇张毅
  • 2篇苏永锋
  • 1篇莫峥
  • 1篇陈晨

传媒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军事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9篇2012
  • 2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109.重组腺病毒载体Ad-hTRX-EGFP的构建及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效率的研究
扈江伟王军徐曼苏永锋孔维霞盛红霞张斌陈虎
文献传递
体外连续传代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染色体核型的稳定性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不同代次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的染色体核型,初步评价UC-MSCs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过程中染色体结构的稳定性。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UC-MSCs,贴壁培养传代,通过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及多向分化潜能等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利用G显带分析第3、5、7代细胞的染色体核型。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第3、5、7代UC-MSCs为正常二倍体核型,G显带未见染色体结构异常。UC-MSCs呈成纤维样形态生长,高表达CD73、CD90、CD105,不表达CD34、CD45、CD40、CD80、CD86、CD154、HLA-DR;在特定的体外诱导条件下可以向骨、脂肪、软骨分化。结论 UC-MSCs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7代以内染色体结构稳定,为临床应用UC-MSCs的安全性提供了遗传学方面的实验依据。
王军徐曼盛宏霞孔维霞扈江伟廖丽汤永永宁红梅张斌陈虎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脐带核型连续传代
人脐带不同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免疫调控能力和支持造血的实验研究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来源于发育早期中胚层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广泛存在于全身多种组织中。大量研究证明,MSC具有低免疫原性、多向分化潜能、调节免疫以...
徐曼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脐带免疫调控造血
文献传递
全骨髓直接贴壁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为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关键环节。目的: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方法:通过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传代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分别在特定诱导体系中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成骨及软骨细胞分化。结果与结论:采用全骨髓培养分离法能获得90%以上纯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贴壁细胞均表达CD73、CD90、CD105,不表达造血细胞表型CD34、CD45和HLA-DR;细胞倍增时间为(24.04±0.49)h;细胞周期分析表明:G0~G1期和S+G2+M期所占比例分别为71.63%和28.37%;诱导分化结果显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向脂肪、骨和软骨细胞分化。说明全骨髓分离培养法是一种较好的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张颢张斌程梅陶艳玲扈江伟徐曼陈虎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分化
重组腺病毒载体Ad5-hTRX-EGFP的构建及其表达被引量:4
2012年
本研究旨在构建并制备人硫氧还蛋白(hTRX)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腺病毒载体Ad-hTRX-EGFP,感染HEK293细胞,为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设计含有NotⅠ和EcoRⅤ酶切位点的引物,PCR扩增hTRX,将扩增产物连接到带有EGFP标记的pDC316-mCMV穿梭质粒上,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DC316-hTRX-EGFP,利用Lipofectamine2000脂质体的方法将AdMax腺病毒包装系统的骨架质粒pBHG lox_E1,3Cre和穿梭质粒pDC316-hTRX-EGFP共转染入HEK293细胞,进行同源重组,得到腺病毒重组质粒pAd-hTRX-EGFP,并在其中包装扩增病毒,用氯化铯高速梯度离心、纯化病毒,测定病毒颗粒数及滴度。采用PCR方法对重组腺病毒进行鉴定,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感染HEK293细胞的效率,Western blot方法验证细胞表达hTRX蛋白。结果显示,重组腺病毒质粒经PCR和NotⅠ、EcoRⅤ酶切鉴定,证实含有hTRX基因,测序结果和设计片段的序列一致。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病毒滴度达5.558×1010pfu/ml。病毒成功感染HEK293细胞,MOI=100时,感染效率达92.25%。经Western blot方法验证表明,感染后的HEK293细胞高表达hTRX蛋白。结论:应用细胞内同源重组方法成功构建了含hTRX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制备获得高滴度的病毒,能高效感染HEK293细胞并表达目的蛋白,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扈江伟王军徐曼苏永锋孔维霞盛红霞张斌陈虎
关键词:人硫氧还蛋白腺病毒载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Notch信号介导共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相互作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体外与造血干细胞共培养后Notch信号分子的改变。方法:通过胶原酶消化方法分离UC-MSC,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以及成脂、成骨和成软骨诱导鉴定UC-MSC具备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进而,将UC-MSC与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HSC)体外培养,实时PCR方法检测MSC及CD34+细胞表面Notch配体及受体表达以及表达是否存在变化;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Notch信号阻滞剂DAPT(γ-secretase抑制剂),比较Hes-1基因活化状态的改变。结果:体外实验显示:UC-MSC在形态学、细胞表面表型和诱导分化能力上均具备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UC-MSC及CD34+细胞表面存在Notch信号配体及受体的表达,共培养后Jagged 1、Notch1基因表达明显增加;共培养后CD34+细胞中的Hes-1基因表达明显增加而加入DAPT后Hes-1基因表达未检出明显改变。结论:UC-MSC支持造血中,Notch信号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石蕊徐曼苏永峰张斌陈虎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NOTCH信号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体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对两种商业化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优化了培养体系。方法:利用两种无血清培养基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原代分离,并以1×104/cm2的接种密度连续传代培养至第5代。考察各代次细胞形态及增...
汤永永盛宏霞徐曼高冬格陈虎张斌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形态
文献传递
人脐带羊膜来源和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控特征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本研究旨在比较人脐带羊膜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与骨髓来源MSC的免疫调控能力,为临床开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实验依据。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人脐带羊膜贴壁细胞,并从细胞形态、生长特性、细胞表型、多向分化能力进行鉴定。利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比较人脐带羊膜来源MSC与人骨髓来源MSC的免疫调控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人脐带羊膜来源和骨髓来源的MSC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征,即细胞呈成纤维样形态生长,并具有强大的体外扩增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结果显示,脐带羊膜来源MSC高表达CD73、CD90、CD105,而骨髓来源MSC表面标志CD34、CD45以及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表面分子HLA-DR和CD86等为阴性。其诱导多向分化能力结果表明,两组细胞均可向成脂肪、成骨和成软骨分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证明,两组MSC均可抑制异体T细胞的增殖,且随MSC数量的增加,抑制效应逐渐增强;RT-PCR检测显示两组MSC表达相同的免疫相关因子。结论:人脐带羊膜来源的MSC可以替代成人骨髓MSC,可作为满足实验和临床需要的MSC重要来源。
徐曼刘元林陈晨廖丽张毅陈虎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骨髓免疫调控
用组织贴壁法从整根脐带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的检测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从整根脐带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技术,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方法用组织贴壁法分离UC-MSCs,并通过传代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绘制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UC-MSCs表面抗原及细胞周期;在特定诱导体系中,检测UC-MSCs向脂肪、成骨及软骨分化的潜能;用RT-PCR检测多能干细胞标志多能干细胞标志Oct-4,Sox-2,Nanog mRNA水平。结果成功建立了UC-MSCs分离培养的方法;贴壁细胞均表达CD73、CD90及CD105,不表达造血细胞表型CD34、CD45和HLA-DR;细胞倍增时间为(24.04±0.49)h,G0~G1期和S+G2+M期所占比例分别为81.56%和18.44%;UC-MSCs能够向脂肪、成骨和软骨分化;表达Oct-4,Sox-2,Nanog基因。结论组织贴壁法是一种较好的分离培养UC-MSCs的方法,培养的细胞为更原始的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强。
张颢张斌程梅陶艳玲扈江伟徐曼陈虎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大鼠放射复合皮肤损伤及其体外致瘤性被引量:3
2014年
背景:许多学者已经通过实验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对于放射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目的:初步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放射复合皮肤损伤修复的机制及其体外是否具有致瘤性。方法:取SD大鼠15只,随机分3组(n=5),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β射线(40 Gy)照射大鼠右臀部2.5 cm×2.0 cm的区域,内做一直径约1.5 cm的圆形伤口。在制作大鼠损伤模型后12 h,分别经尾静脉注入5.0×106,1.0×107和2.0×107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腹腔注入荧光素(20 mg/kg),使用IVIS活体成像系统示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体内分布。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形成集落的能力。结果与结论:活体成像实验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注射后主要在肺脏中积聚。注射2.0×107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损伤部位出现了细胞积聚;而注射5.0×106个和1.0×107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损伤部位始终未见荧光信号。体外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在软琼脂上均未形成集落,而hela细胞阳性对照组可见明显集落形成。以上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局部迁移促进放射复合皮肤损伤修复,体外实验显示其在短期内不具有致瘤性。
苏仲奕杨在亮汤永永扈江伟盛宏霞徐曼张斌陈虎
关键词:干细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活体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