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视觉模拟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前庭
  • 2篇缺损
  • 2篇鼻前庭
  • 2篇鼻阻
  • 2篇鼻阻力
  • 2篇3D打印
  • 2篇值模拟
  • 1篇心理
  • 1篇心理负担
  • 1篇支撑器
  • 1篇神经鞘瘤
  • 1篇视觉模拟评分
  • 1篇通畅性
  • 1篇头皮
  • 1篇头皮瓣
  • 1篇推进瓣
  • 1篇皮瓣
  • 1篇评分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徐洲
  • 6篇王珮华
  • 4篇王钟颖
  • 4篇陈东
  • 3篇汪涛
  • 2篇吴晴伟
  • 1篇石润杰
  • 1篇唐梦遥
  • 1篇唐梦瑶
  • 1篇蔡伟宇

传媒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5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耳廓部分缺损重建的现状被引量:4
2015年
耳廓在头面部美学形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的对称性、表面结构的复杂性、大量的解剖学标记点及三维立体的结构特征都可以展示其特殊的美学形态,但这些特点又恰好增加了耳廓缺损的修复难度.由于耳廓位置显著而突出,因此易受各种原因导致的外伤性损伤,如烧伤、咬伤、切割伤、钝挫伤等.耳廓缺损不仅影响美观,还会给患者带来极重的心理负担,这就迫使临床医生们探索各种方法对耳廓缺损进行美学重建.重建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组织缺损的程度、缺损的部位、患者的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唐梦遥徐洲王珮华
关键词:面部美学耳廓缺损外伤性损伤结构特征心理负担
3D打印鼻前庭支撑扩张在前鼻孔狭窄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运用3D打印鼻前庭支撑器,评价其对鼻孔狭窄治疗后鼻腔通气功能和鼻孔形态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38例单侧外伤性鼻前庭区狭窄的患者,在术后予以3D打印鼻前庭支撑器扩张治疗,分别从主观评价指标、客观的局部形态结构参数和数值模拟鼻腔气流动力学参数等方面来评价术前和治疗后鼻腔局部形态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鼻前庭支撑器扩张治疗后的患者鼻塞主观和鼻孔对称性满意度VAS评分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鼻孔形态学参数显示Δ_(长轴比值)和Δ_(短轴比值)在支撑扩张治疗后(0.09±0.09和0.16±0.13)均较手术前(0.21±0.20和0.28±0.21)明显减小(P<0.01),并且狭窄侧的鼻瓣区截面积由术前的(0.40±0.27)cm^(2),增加到治疗后的(0.71±0.26)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整个狭窄侧鼻腔鼻阻力也由手术前的(0.036±0.024)Pa·s/mL降低到治疗后的(0.022±0.008)Pa·s/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鼻腔鼻阻力从术前的(0.033±0.020)Pa·s/mL降低到治疗后的(0.021±0.007)Pa·s/mL(P<0.01);鼻腔气流温湿度调节功能参数[鼻腔加温效率(NWE)和鼻腔加湿效率(NHE)]结果显示,支撑扩张治疗后狭窄侧鼻腔的气流温湿度调节作用由术前的NWE_(狭窄侧)(97.94±1.97)%和NHE_(狭窄侧)(96.19±2.94)%下降到治疗后的NWE_(狭窄侧)(95.92±2.8)%和NHE(94.5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整个鼻腔气流温湿度调节作用影响较小(P>0.05)。结论:3D打印鼻前庭支撑器用于前鼻孔狭窄患者的术后支撑扩张治疗能体现个性化治疗的优势并让患者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并且使用个性化设计的3D打印鼻前庭支撑器能够使前鼻孔外形和鼻腔正常的通气功能均有较好的恢复,其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汪涛陈东蔡伟宇徐洲王钟颖王珮华于洋
关键词:3D打印鼻阻力
鼻瓣区对鼻主观通畅感与鼻阻力形成的影响:数值模拟鼻气流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正常鼻腔中鼻腔主观通畅感、鼻瓣区大小和气流动力学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鼻瓣区对鼻主观通畅感和鼻腔气流的影响作用。方法 2023年1—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选取52名健康受试者,其中男性31名,女性21名,平均年龄37.8岁。对受试者进行鼻主观通畅感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双侧分别评分),运用数值模拟分析计算静息吸气状态下气流的动力学参数,通过统计学相关性矩阵分析这些主观和客观参数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 VAS评分与单侧鼻瓣区截面积(r=-0.85,P<0.01)和单侧鼻内气流(r=-0.57,P<0.01)呈负相关,与单侧下鼻甲前端鼻阻力(nasal resistance,NR)呈正相关(r=0.61,P<0.01)。单侧鼻瓣区横截面积为(0.85±0.35)cm^(2)(xˉ±s,后同),与单侧鼻腔NR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0.50,P<0.01),与单侧鼻气流量呈正相关(r=0.61,P<0.01)。鼻瓣区NR占全部单侧鼻腔NR的(40.41±23.54)%,近一半的单侧NR[(46.74±21.38)%]和鼻腔加温效率[(49.96±10.02)%]存在于下鼻甲前端之前。结论鼻瓣区可影响鼻腔NR、单侧鼻内气流量和鼻腔气流温度变化,并与鼻腔主观通畅感存在关联。
汪涛陈东徐洲王钟颖王珮华
关键词:鼻腔通畅性鼻瓣区数值模拟鼻阻力
个性化设计3D打印鼻前庭支撑器用于鼻前庭区狭窄治疗的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 分析个性化设计3D打印鼻前庭器支撑扩张与常规支撑扩张对鼻前庭区狭窄治疗后鼻腔通气功能和前鼻孔形态上恢复疗效的评价。方法 73例单侧外伤性鼻前庭区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支撑扩张,38例试验组采用3D打印鼻前庭器支撑扩张,分别从主观评价指标、客观的局部形态结构参数和数值模拟鼻腔气流动力学参数等方面来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和支撑扩张治疗后鼻腔局部形态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支撑治疗后鼻塞主观感觉和鼻孔对称性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在鼻孔对称性满意度方面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支撑扩张治疗后两组的鼻瓣区截面积[对照组(0.86±0.29)cm2和试验组(0.71±0.26)cm2]均较手术前明显增加(P<0.05),其中对照组鼻瓣区截面积均值大于试验组(P<0.05),但鼻孔形态学参数显示支撑扩张治疗后试验组Δ长轴比值和Δ短轴比值的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在恢复鼻孔形态上个性化设计3D打印的鼻前庭支撑器支撑扩张治疗更优;支撑扩张治疗后两组的狭窄侧鼻腔阻力均分别低于术前(P<0.05),并且试验组[(0.022±0.008)Pa.s.mL-1]比对照组[(0.028±0.012)Pa.s.mL-1]有更小的狭窄侧鼻腔阻力值(P<0.05),但两组的总鼻腔阻力值差别不明显(P=0.64);鼻腔气流温度与湿度调节功能参数结果显示,支撑扩张治疗后对照组(94.55±2.54)%和试验组(95.26±3.21)%患者的鼻腔气流的加温效率较手术前[对照组(95.45±2.93)%和试验组(96.14±2.63)%]均有明显减小(P<0.05),但两组之间患者总鼻腔加温效率和加湿效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个性化设计3D打印鼻前庭支撑器用于前鼻孔狭窄患者的术后支撑扩张治疗使前鼻孔外形、鼻腔正常的通气功能和鼻腔气流的温湿度调节作用均有较好的恢复,能够体现个性化治疗的优势并让患者获得更为满意
汪涛陈东徐洲王钟颖王珮华于洋
关键词:数值模拟视觉模拟评分
鼻尖部神经鞘瘤1例附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鼻部神经鞘瘤的性质、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报道1例鼻尖部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经手术切除鼻尖部肿块,病理确诊为鼻尖部神经鞘瘤。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发生于鼻尖部的神经鞘瘤十分罕见,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效果良好。
王钟颖吴晴伟王珮华陈东徐洲
关键词:鼻尖部神经鞘瘤鼻肿瘤
耳后头皮推进瓣急诊即刻修复创伤性耳郭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耳后头皮瓣急诊即刻修复耳郭部分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12月来我院急诊的7例外伤后耳郭部分缺损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2-50岁;其中右耳4例,左耳3例)采用耳后头皮推进瓣即刻修复,以耳郭缺损耳后皮肤及头皮皮肤做推进瓣,将断离的耳郭去皮保留软骨与耳郭断端软骨缝合形成软骨支架,推进皮瓣部分卷曲缝合形成耳轮结构修复耳郭缺损。结果:7例耳郭部分缺损均在急诊环境下即刻修复,耳郭大小和形态满意,颅耳角略变小,随访3~6月耳郭形态稳定。结论:耳后头皮推进瓣卷曲缝合可在急诊条件下即刻修复耳郭部分缺损,具有治疗周期短,一次达到较满意外形的优点,对于无奈件行二期手术的患者具有较大意义,其远期效果尚有待进一步随访。
徐洲唐梦瑶吴晴伟王珮华石润杰
关键词:头皮瓣急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