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魁峰
- 作品数:32 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百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广西高校党建立项研究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民族高师“两课”改革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01年
- 民族高师“两课”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要真正发挥“两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全面提高民族大学生的素质,必须对民族高师“两课”进行改革,在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
- 胡耀南唐凯兴徐魁峰
-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课
- 论百色起义期间军民的理想信念——百色起义之理想信念研究之一被引量:4
- 2009年
- 百色起义期间军民的理想信念是红七军和根据地干部群众在与敌人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表现为对民族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执著追求,对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高度信任,对毛泽东等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坚强信心;体现了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追求的执著性,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的坚韧性,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自觉性。
- 徐魁峰
- 关键词:百色起义军民理想信念
- 边疆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及其建构
- 2019年
- 主流意识形态在边疆民族地区的认同面临经济欠发达性、区域特殊性、冲击多样性、宗教渗透性、网络侵蚀性等挑战。主流意识形态在边疆民族地区认同建构应秉持一元引领多元、思想与实际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等原则,遵循发展经济,提升认同的实效性、因地制宜,提升认同的针对性、求同存异,提升认同的包容性、健全机制,提升认同的常态性等理路。
- 温新荣徐魁峰
-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 文化自觉缺失与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被引量:1
- 2011年
- 文化是民族的根和灵魂,加强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谐文化是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文化自觉缺失是制约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症结所在;提高文化自信、培养文化自觉、加强文化引领、推进文化共生是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 徐魁峰
- 关键词:民族地区和谐文化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共生
- 试论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被引量:14
- 2001年
- 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由于教育环境的影响 ,民族院校学生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有自己的特征。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要求、内容、方法上也应有其独特性。
- 徐魁峰
- 关键词:民族院校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开展红色体验教学 提升思政课程魅力——以百色起义红色资源为例被引量:9
- 2011年
- 红色体验是以红色教育资源为主的一种体验式教学活动,它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遵循认识规律,强调认知的统一性和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红色体验能够丰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助于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运用红色体验教学方式,要有足够的课程资源,体验内容要有针对性,体验形式要丰富多样,还要处理好与其他教学形式的关系。
- 徐魁峰
- 关键词:红色资源百色起义
- 百色起义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启迪被引量:4
- 2010年
- 理想信念教育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百色起义精神的核心。利用百色起义期间军民的理想信念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帮助大学生应对复杂的环境,激励大学生早日成才。
- 徐魁峰
- 关键词:百色起义理想信念大学生教育
- 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被引量:16
- 2006年
- 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的压力、经济拮据的压力和人际关系不适应的压力,又担忧未来的就业和本民族权益能否得到维护,这些压力和困惑是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引起他们思想波动的主要问题,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要真正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问题,防止巨大压力带来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失范,应该对这些压力内容进行分析,以此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 黄羽新徐魁峰
-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民族高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被引量:1
- 2001年
- 民族高师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 ,将对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决定的作用。而要培养民族学生的创新能力 ,民族高等师范必须从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法、改革考评办法、发展学生个性等五个方面着手。
- 徐魁峰
- 关键词:民族高师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 提高道德调控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 2007年
- 道德调控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方式,它跟法律和其他社会调控手段相比较,具有自己的特点。要提高道德调控的有效性,必须加强道德教育,培育高素质的道德主体;强化道德调控手段的法律性,形成与法律调控、组织调控相统一的调控机制;健全道德奉献与道德回报的激励机制,形成扬善抑恶、趋善避恶的道德环境;健全道德调控的力量体系,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道德合力;完善道德内在控制机制,帮助社会成员树立道德信念。
- 徐魁峰张正华
- 关键词:道德调控社会调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