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永生
- 作品数:27 被引量:163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比例不等的室性融合波酷似左束支内文氏现象一例
- 1997年
- 比例不等的室性融合波酷似左束支内文氏现象一例方永生临床资料与心电图分析患者男性,70岁,临床诊断高血压病。附图为V1导联的连续记录,P波规律出现,频率79bpm,大部分房室传导呈21。R6~R8呈“R”形,时限0.14s,PR间期固定为0.20s,为...
- 方永生
- 关键词:室性融合波窦性心律房室阻滞逸搏心律心电图
-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心率变异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活动与心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分析61例老年CHF患者和30例对照者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1)CHF组与对照组比较,HRV各测值均显著降低(P〈0.01)。(2)HRV各测值均随心功能的下降而呈递减性下降,在心功能各级别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0.01)。(3)除RV及E/A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外,LVd、LVs、LVPW、IVS、LVEF均随心功能下降而呈显著改变(P〈0.05—0.01)。(4)SDNN和TI下降与心功能NTHA分级、LVd和LVs、LVPW及IVS呈负相关(P〈0.05~0.01),而与LVEF、E/A比值呈正相关(P〈0.05~0.01)。结论老年CHF患者存在着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和失衡,且与心功能损害、左心室肥大以及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减退的程度密切相关,HRV检测有助于老年CHF的早期诊断、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与预后的评估以及指导治疗。
- 唐继志孙华群方永生李忠杰
-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心率变异性老年
- 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
- 2012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对80例高血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24h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将MBPS值≥35mmHg列入MBPS组(32例),MBPS值<35mmHg列入非MBPS(48例),计算患者的高血压病程、身高体质指数(BMI),常规检查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通过心电图测量患者左心室电压,通过心脏超声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比较分析两组的MBPS值,分析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危险因素,分析MBPS与LVH的关系及危险性。结果两组患者BMI、TC、TG、HDL-C、LDL-C和FP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BPS组高血压病程为(22.69±4.32)年,非MBPS组为(17.42±4.5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PS组左心室电压为(5.03±0.46)mV,非MBPS组为(4.76±0.53)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S组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血压分别为(139.66±3.09)、(76.86±4.15)、(108.25±3.17)mmHg,非MBPS组分别为(138.08±2.07)、(75.02±4.34)、(107.42±3.19)mmHg,MBPS组24h平均收缩压与24h平均血压高于非MB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S组LVMI为(123.44±3.35)g/m2,非MBPS组为(121.60±3.27)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S组MBPS值为(37.44±1.66)mmHg,非MBPS组为(24.67±4.1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PS组LVH的发生率(56.25%)高于非MBPS组(29.常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PS是LVH的独立危险因素,有MBPS比非MBPS者风险高1.10倍。结论 MBPS与左心室重构的发生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有MBPS者更易发生左心室重构。
- 吕珺袁航黄小芳方永生孙华群
-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晨峰左心室重构左心室肥厚
- 胸腔镜下左侧胸交感神经切除治疗长QT综合征QT间期变化规律
- 2006年
- 目的研究左侧胸交感神经切除治疗长QT综合征QT间期变化。方法选择9例患先天性长QT综合征患者,全麻下胸腔镜微创切除左侧T2-T5交感神经及星状神经节下1/3,观察左侧胸交感神经切除(LCSD)前后QTc间期的变化及手术疗效。结果LCSD术后1min、5min、60min、QTc间期明显缩短(P<0·01)但仍长于440ms,术后1天、6个月QTc间期有延长趋势,但较术前缩短(P<0·05)。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89%患者症状消失,明显降低了患者猝死的风险。结论LCSD术后QTc间期明显缩短,但均大于440ms,手术疗效不应以QTc间期恢复正常为标准,而应以术后症状改善来评价。
- 方俊标骆晓攀楼正周冰许林海方永生
- 关键词:LQTS胸腔镜QTC间期长QT综合征QT间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心功能等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活动与心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及其临床诸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有无器质性心脏疾病 ,将CHF患者分为两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 (1)两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构成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HRV各检测指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 <0 0 0 1)。 (2 )除SDNNindex和SDANN在CHF患者心功能Ⅲ级与Ⅳ级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外 ,其余HRV各检测指标各级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3)除RV及E/A比值在心功能各级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LVPW及IVS在心功能Ⅱ级与Ⅲ级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外 ,LVd、LVs、LVPW、IVS及EF各级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4 )CHF组患者SDNN和TI降低与心功能NYHA分级、LVd、LVs、LVPW及IVS呈负相关 (P<0 0 5 ) ,与LVEF及E/A比值呈正相关 (P<0 0 5 )。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存在着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和失衡 ,且受损和失衡的程度与心功能损害、左心室肥大以及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减退的程度有关。
- 唐继志李忠杰方永生孙华群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自主神经功能心功能心率变异性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左心功能损害的关系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左心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将患者按动态脉压分为3组:A组动态脉压<50mmHg;B组50rnmHg<动态脉压<60mmHg;C组动态脉压>60mmHg。比较各组的24小时动态血压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其24小时收缩压、舒张压2、4小时白昼、夜间的平均脉压、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及左室舒张期充盈率。结果A组24小时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脉压呈轻度增高,LVMI无明显改变,左室舒张功能有下降(P<0.01);B组24小时收缩压、平均脉压与A组比较有增高(P<0.05),24小时舒张压与A组较接近,LVMI与A组比较明显增高,左室舒张功能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均P<0.01);C组的24小时收缩压与A、B组比较增高明显(P<0.01),舒张压急剧下降,脉压急剧上升,LVMI与A、B组比较增高明显,左室舒张功能与A、B组比较降低亦更明显(均P<0.01)。A、B两组的白昼、夜间平均脉压没有明显差异,而C组的夜间平均脉压较白昼平均脉压增高(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关系密切,夜间脉压增大在左室肥厚中起重要作用。
- 袁晓虹黄小芳方永生
- 关键词:高血压动态脉压左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
-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动态心电图特征. 方法 对3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24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测定和计算房性期前收缩偶联间期和房性期前收缩指数. 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共发作291次,其中221次由房性期前收缩诱发(75.95%).诱发心房颤动的房性期前收缩与未诱发心房颤动的房性期前收缩比较,偶联间期较短,期前收缩指数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发作前1h房性期前收缩和短阵房性心动过速频率增加.35.75%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时出现明显的长短周期现象. 结论 房性期前收缩是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主要因素,长短周期现象是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重要电生理机制.
- 黄小芳李忠杰方永生
-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动态心电图房性期前收缩
- 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临床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51
- 2004年
- 唐继志李忠杰方永生孙华群
- 关键词:心力衰竭自主神经功能心率变异性心功能
-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扩张性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elocity,baPWV)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扩张性改变的相关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1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比较分析不同组的baPWV值。结果baPWV值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收缩压和脉压与反映大动脉扩张性的baPWV关系密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baPWV、年龄、收缩压和脉压是影响左室肥厚的主要因素(P<0.01)。结论baPWV是敏感反映高血压大动脉扩张性的指标,是高血压并左室肥厚发生的强力预测因子,年龄、收缩压、脉压是影响baPWV值的主要因素,baPWV可作为全身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信号,以指导早期预防干预。
- 黄小芳袁晓虹方永生
- 关键词:高血压脉搏波传导速度动脉扩张性左室肥厚
- 左侧胸交感神经切除治疗先天性长QT综合征时QTc间期变化的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左侧胸交感神经切除治疗先天性长QT综合征时QTc间期的变化。方法选择9例患先天性长QT综合征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胸腔镜微创切除左侧T2~T5交感神经及星状神经节下1/3,观察左侧胸交感神经切除前后QTc间期的变化及手术疗效。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年,1例术后发生2次晕厥,其余8例未再发生晕厥症状。本组患者术后1、5及60 min,术后1及10 d,术后12个月QTc间期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1)。本组患者手术前后心率、P-R间期及QTcd间期无明显变化(均>0.05)。9例患者术后病情稳定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术后第1天均开始口服倍他洛克,维持5 d后减量。结论先天性长QT综合征术后QTc间期明显缩短,但均>440 ms,其手术疗效不应以QTc间期恢复正常为标准,而应以术后症状改善来评价。
- 方俊标骆晓攀周冰许林海方永生
- 关键词:LQTS胸腔镜QTC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