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精云

作品数:238 被引量:12,644H指数:6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2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108篇生物学
  • 63篇农业科学
  • 3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天文地球
  • 16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3篇物种
  • 32篇植物
  • 31篇植被
  • 27篇群落
  • 22篇气候
  • 21篇生态系统
  • 18篇物种多样性
  • 18篇草地
  • 17篇生物量
  • 17篇海拔
  • 16篇土壤
  • 16篇物量
  • 16篇物种丰富度
  • 16篇丰富度
  • 15篇生态
  • 15篇碳循环
  • 13篇生物多样性
  • 12篇陆地生态
  • 11篇遥感
  • 11篇群落结构

机构

  • 200篇北京大学
  • 43篇中国科学院植...
  • 3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7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中国科学院新...
  • 6篇北京林业大学
  • 6篇内蒙古大学
  • 6篇云南大学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南开大学
  • 4篇山东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作者

  • 237篇方精云
  • 31篇唐志尧
  • 29篇朴世龙
  • 20篇朱江玲
  • 16篇贺金生
  • 16篇沈泽昊
  • 15篇赵淑清
  • 14篇沈海花
  • 14篇王志恒
  • 13篇刘国华
  • 13篇吉成均
  • 13篇王襄平
  • 13篇陈安平
  • 11篇胡会峰
  • 11篇郭兆迪
  • 10篇杨元合
  • 9篇刘增力
  • 9篇赵霞
  • 9篇朱彪
  • 8篇马文红

传媒

  • 40篇植物生态学报
  • 40篇生物多样性
  • 17篇北京大学学报...
  • 13篇生态学报
  • 12篇科学通报
  • 11篇Acta B...
  • 7篇地理学报
  • 7篇中国科学:生...
  • 6篇环境科学学报
  • 6篇干旱区研究
  • 5篇长江流域资源...
  • 5篇中国科学院院...
  • 5篇自然资源学报
  • 4篇知识就是力量
  • 4篇自然杂志
  • 4篇中国科学(D...
  • 3篇中国科学(C...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群言
  • 2篇中国科学基金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8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8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1
  • 11篇2010
  • 15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13篇2006
  • 3篇2005
  • 34篇2004
  • 18篇2003
2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氮磷施肥对拟南芥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被引量:46
2013年
研究植物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了解C、N、P元素的分配规律和确定限制植物生长的元素类型,理解生长速率调控的内在机制。该研究基于盆栽施肥试验,测定不同N、P供应水平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叶片的生物量和C、N、P含量,分析拟南芥的限制元素类型、验证生长速率假说、探讨N、P的内稳性差异和C、N、P元素间的异速生长关系。主要结果如下:盆栽试验基质中限制元素是P,施N过多可能引起毒害作用;拟南芥的生长符合生长速率假说,即随着叶片N:P和C:P的增加,比生长速率显著减小;叶片P含量存在显著的调整系数(3.5),但叶片N含量与基质N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叶片N和P含量具有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但不符合N-P3/4关系,施P肥导致表征N、P异速生长关系的幂指数(0.209)显著低于施N肥处理(0.466)。该研究首次基于温室培养实验分析了拟南芥C、N、P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N、P添加的响应,研究结果将为野外研究不同物种、群落或生态系统的化学计量特征提供参考。
严正兵金南瑛韩廷申方精云韩文轩
关键词:氮磷肥
近30年京津冀地区湖泊面积的变化被引量:10
2020年
利用遥感、气候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探究1987-2017年间京津冀地区湖泊面积的变化及其与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湖泊面积过去30年间整体上呈减少趋势,每年减少约2%,这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的结果。可分为3个阶段:前10年(1987-1996年),湖泊面积增加约4.8×10~2 km^2 (约占76%),由自然因素主导(R^2=0.849,p=0.001);1997-2009年的13年间,湖泊面积呈减少趋势(减少约4.7×102km^2,占43%),主要由人为因素主导(R^2=0.536,p=0.013);最近8年(2010-2017年)中,湖泊面积呈增加趋势(增加约2.3×10~2 km^2,占36%),也主要由人为因素导致。虽然最近8年来该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趋势得到扭转,但地表水资源供需矛盾仍然严峻。
张恒陶胜利唐志尧方精云
植物气孔对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反应——基于在CO_2浓度和温度梯度中生长的10种植物的观测被引量:53
2005年
许多研究表明 ,大气 CO2 浓度 ([CO2 ])的升高会导致植物气孔密度 (Stom atal Density,SD)和气孔指数 (Stom atal Index,SI)降低。这一关系成为推测地质历史时期大气 [CO2 ]变化的重要古生物指标之一。但是 ,[CO2 ]不是唯一影响 SD和 SI的环境因素。研究利用温度梯度和温度 +[CO2 ]梯度技术 ,以 7种美国中西部地区弃耕地常见草本植物和 3种美国东部落叶阔叶林优势木本植物为材料 ,其中草本包含豆科、非豆科 C3和 C4 功能型 ,就它们的 SD,SI,表皮细胞密度 (Epidermal Cell Density,ECD)和气孔孔径长度 (Stomatal Aperture L ength,APL)对 [CO2 ]和温度升高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沿 [CO2 ]梯度 ,所研究物种的 SD比 SI反应敏感 ,SD显示出与 [CO2 ]正相关、负相关和无显著相关性 ,SI显示出与 [CO2 ]正相关和无显著相关性 ;沿温度梯度 ,所研究物种的 SI比 SD反应敏感 ,SI显示出与温度正相关、负相关和无显著相关性 ,SD显示出与温度正相关和无显著相关性。 ECD和 APL对 [CO2 ]和温度梯度也有不同的响应。这说明 ,除 [CO2 ]外 ,温度也对 SD,SI,ECD和 APL有显著的影响。所以在用气孔特征重建地质历史时期 [CO2 ]的变化趋势时 ,除准确建立气孔参数与 [CO2 ]关系外 。
左闻韵贺金生韩梅吉成均Dan F.B.Flynn方精云
日本落叶松模拟种群的生长与密度的关系被引量:8
1991年
为研究木本种群的密度与生长的关系,从1984年到1986年,在苗圃地内进行了日本落叶松(Larix leptolepis)种群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密度种群中,自然稀疏显著,其过程遵从3/2乘则;试验初期和中期的同一生长阶段而不同密度的种群系列中,单株平均重与种群密度的关系满足竞争密度效应的倒数方程或幂方程,但随着种群的进一步生长,这种关系逐渐变成满足3/2乘则。单位面积直径断面积合计和树高生长随种群密度的变化是导致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文中还讨论了在3/2乘则系统中树高与种群密度的数学关系,这种关系可用h=ap^(-1/2)表达(其中h和p分别表示树高与密度,a为常数)。
方精云菅诚山仓拓夫
关键词:日本落叶松种群
植被气候关系与我国的植被分区(英文)被引量:28
2002年
气候制约着植被的地理分布 ,植被是区域气候特征的反映和指示 ,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揭示植被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认识植被分布的前提 ,是进行植被区划的理论基础。植被区划是植被研究的归纳和总结 ,是其他自然地理区划和农林业区划的基础。本文在简要回顾中国植被气候关系及植被分区的研究历史的基础上 ,对我国以往的主要植被分区原则、依据和方案进行了评述 ,对有争议的主要植被界线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 ,在当今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原生植被已遭到破坏的现实情况下 ,根据原生植被及其衍生植被类型的分布 ,确定其分布与限制性气候因子的关系 ,以此来进行植被带 (区 )的划分 ,不仅反映植被气候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实践上也便于操作。尽管在一些植被带的命名、具体界线的划定上有分歧 ,但最近的中国植被分区方案大都认为我国基本的植被区有 8至 9个 ,即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以及雨林季雨林、草原、荒漠以及高寒植被。通过分析主要植被带附近的植被、气候等特征 ,本文认为 ,1)秦岭淮河线是一条重要的水分气候带 ,而不是温度带 ,不是亚热带植被的北界 ;2 )我国亚热带植被的北界基本上沿长江北岸 ,从杭州湾经太湖、安徽宣城。
方精云宋永昌刘鸿雁朴世龙
北极冰化学元素含量及其分布被引量:2
1999年
报道了北极冰主要化学元素的浓度分布及其变化.在测定的31 种成分中,高于仪器检测限的10 种元素B、Mg 、V、As、Rb、Sr、Ca、K、S、Na 和硬度被用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地区,元素浓度相对稳定,不同地区浓度有较大差异.元素浓度与纬度关系的相关分析显示,随纬度增加,各元素浓度显著降低.同一冰层元素浓度的变化与深度无关.元素间相关矩阵揭示,元素浓度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相关系数均为正值,即随某一元素浓度的增加,其他元素的浓度也随之增加.
方精云刘少创
关键词:北极冰化学成分冰层纬度统计分析
加拿大北极地区雪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利用ICPAES、ICPMS、IC测定法,测定了北极地区不同纬度的17 个雪样品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在被测试的32种化学成分中,14 种化学成分被检测出. 用富集因子法判断了雪中化学成分的4 种可能发生源,即人为活动源、地壳源、海洋源和混合源.计算S/Na 比值发现SO42 - 、NO3 -
殷兴军方精云
关键词:化学成分发生源
中国草地的产草量和牧草品质: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被引量:45
2013年
草地是畜牧业生产的基础,对于草地产草量和牧草品质的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发展畜牧业,但目前国内大尺度上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通过对中国草地131个采样点共计177个样地的产草量和牧草品质进行分析,研究了中国草地不同区域和不同植被类型的产草量和牧草品质,分析了牧草品质与产草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气候和土壤因子对牧草品质格局的作用.研究显示:(1)在研究区域总体上,青藏高原草地的产草量较内蒙古草地高,主要是由于高寒草甸有较高的产草量.相比于内蒙古地区的草地,青藏高原草地的牧草具有高粗蛋白、高无氮浸出物、低粗纤维、低粗脂肪的特点,营养价值更高.(2)从植被型上来看,高寒草甸的产草量和营养价值都最高;从植被群系上来看,产草量最高的是西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草甸和芨芨草(Achnatherums plendens)草原,牧草品质最好的则是高山嵩草(Kobresiapygmaea)草甸和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3)大尺度上,气候和土壤因子首先通过改变植被类型而影响到牧草品质的格局,对于植物具体的生理过程虽然也有影响但并非造成大尺度牧草品质格局的主要原因;消除植被类型差异后,气候因子中仅年均温(MAT)对粗纤维有显著作用,而土壤因子对所有营养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反映土壤因子对牧草品质有着更直接的作用.(4)牧草的营养价值和产草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随着产草量的升高,牧草表现出粗纤维含量增加、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下降的趋势,这反映产草量较大时对营养元素的"稀释"现象.
石岳马殷雷马文红梁存柱赵新全方精云贺金生
关键词:温带草地高寒草地畜牧发展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被引量:823
2007年
利用森林和草场资源清查资料、农业统计、气候等地面观测资料,以及卫星遥感数据,并参考国外的研究结果,对1981-2000年间中国森林、草地、灌草丛以及农作物等陆地植被的碳汇进行了估算,并对土壤碳汇进行了讨论.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森林面积(郁闭度为20%)由1980年初的116.5×10^6ha,增加到2000年初的142.8×10^6ha;森林总碳库由4.3PgC(1PgC=10^15gC)增加到5.9PgC;平均碳密度由36.9MgC/ha(1MgC=10^6gC)增加到41.0MgC/ha;年均碳汇为0.075PgC/a.中国草地面积约为331×10^6ha,总碳库1.15PgC,总碳密度3.46tC/ha,年均碳汇0.007PgC/a.中国灌草丛的面积为178×10^6ha;年均碳汇为0.014-0.024PgC/a.中国农作物的生物量按0.0125-0.0143PgC/a的速率增加.(2)在1981-2000年间,中国陆地植被年均总碳汇为0.096-0.106PgC/a,相当于同期中国工业CO2排放量的14.6%-16.1%.利用国外结果对中国土壤碳汇进行了概算,为0.04-0.07PgC/a.因此,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总碳汇(植被和土壤)将相当于同期中国工业CO2排放量的20.8%-26.8%.(3)文中的碳汇估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对土壤碳汇的估算.为此,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方精云郭兆迪朴世龙陈安平
关键词:草地灌草丛农作物陆地生态系统
云南独龙江地区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和Rapoport法则的验证被引量:29
2006年
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之一。以独龙江地区种子植物为对象,利用当地植物志资料,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研究了独龙江地区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并对Rapoport法则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密度均呈线性下降趋势,而物种分布幅度呈明显增大趋势,与Rapoport法则一致;进一步分析表明,物种密度随着物种分布幅度的增大而下降;随着年平均温度的升高,物种密度呈明显上升趋势,而物种分布幅度呈减小趋势。
冯建孟王襄平方精云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种子植物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