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惟达
- 作品数:28 被引量:171H指数:9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重点学科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艺术文学更多>>
- 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 文章概述了文化遗产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方面,并对其内容作了简要叙述。详细叙述了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意义性、原真性、完整性、“商品化”与保护的“市场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活动”与“人”。指出在现代化浪...
- 施惟达
- 关键词:文化遗产资源利用价值体系
- 《社会变迁与文化重构》序
- 2016年
- 通过重新梳理《阿诗玛》,对"阿诗玛"这一极具民族符号意义的形象给出合理可靠的解读,分析了《社会变迁与文化重构》聚焦于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事例,认为有多个创新和贡献。
- 施惟达
- 关键词:民族符号
- 从哈尼梯田的特点谈其保护被引量:2
- 2009年
- 在我省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分布着上百万亩气势磅礴、壮丽独特的梯田。这是哈尼人民充分利用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凭借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开垦出来的生态农业奇观。哈尼梯田是活的文化景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典范,它不仅是哈尼族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享的文化与景观遗产。为了让哈尼梯田文化走向世界,2001年1月,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成立了"申报世界遗产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力推进"申遗"工作。目前,哈尼梯田已经进入了中国政府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为了早日使哈尼梯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3月,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云南省社科院、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的专家赴元阳县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核心区进行"红河哈尼梯田申遗多学科专家主题调研"活动,专家们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哈尼梯田的保护、利用与申遗工作进行研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新思路和理论支持。为此,本刊特组织、编发这组笔谈,以期有更多的人关心红河哈尼梯田的保护、利用与申遗进程,并以此献给即将到来的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
- 施惟达
- 关键词:哈尼梯田文化遗产生产过程自然环境哈尼族
- 论民族文化生态及其评估指标被引量:10
- 2010年
- 民族文化生态是一种与民族文化的产生、存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两大子系统。民族文化生态的本质是其"创生性"。要使民族文化能够存续和发展,就要保护好民族文化生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民族文化生态评估指标,将有助于保护民族文化生态的"创生性",有效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创新和延续。
- 施惟达肖青
- 关键词:民族文化生态创生性
- 民族文化的价值及其经济化被引量:30
- 2004年
- 民族文化是多元的,具有价值的二重性。民族文化要成为产业经济价值的载体,必须以文化主体的价值为核心。立足对"我者"的使用价值,才会有对"他者"的交换价值。如果缺乏真正的"文化自觉",要保护民族文化是不可能的。
- 施惟达
- 关键词:民族文化文化主体文化自觉
- 论消费主义时代的精神生产被引量:28
- 2006年
- 消费主义时代的到来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对消费主义时代消费大众的生成、消费活动的特征、精神生产的转化作了分析论证,认为消费主义时代的精神生产特别是艺术生产的多元分化、多元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并充分肯定了文艺在这一时代仍保有的精神价值和意义。
- 施惟达樊华
- 关键词:消费主义艺术生产社会大众
- 云南文化产业发展之我见被引量:9
- 2004年
- 民族文化资源是云南省文化产业可以依赖的惟一优势 ,必须善待这一宝贵资源 ,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道。云南现有三类民族文化产品 :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经过艺术加工而基本保持民间风貌的产品、运用现代表现手段创作的产品。第一类产品是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条件和基础。应当区分消失了的文化遗存、已开发为商品的文化两个层次 ,对民族文化资源在现代化进程中迅速消失的危险引起重视。在保护与保存民族文化资源的同时 ,要打造文化品牌 ,树立大文化产业的发展观。大文化产业的培植与发育 ,必将促进云南经济的发展。
- 施惟达
- 关键词:大文化产业民族文化文化品牌
- 论民族文化品牌
- 2003年
- 文化产业从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产业在世界经济增长的份额中已经占据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在一些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成为了它们的支柱产业。我国的文化产业虽然已于改革开放后开始起步,并在最近几年有了迅猛发展的势头,但比之于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还显得非常地落后。
- 施惟达
- 关键词:文化经营文化事象文化性格国外文化视觉印象
- 全文增补中
- 西方文化政策中的两种文化项目评估方法
- 2016年
- 在现代西方发达国家,当政府制定和实施文化政策时,往往依据两类价值评判标准,即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经济价值"和反映文化、审美、艺术、象征等意义的"文化价值"。对这两种价值的评估和度量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方面,"价值"附着于文化活动的经济效益之中,当文化价值被创造的时候,经济活动也得到了提振,由此导致的商业活动的增加可以通过所谓的"经济效果"来度量。另一方面,文化价值反映在对一种特定文化活动的直接消费者(有时还包括间接消费者)产生的效用增加中,它可以通过"支付意愿研究"来度量。这两种价值的权衡在发达国家公共文化政策的制定、决策、实施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它们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且往往由不同的群体提出来。由于两种方法有着各自的缺陷,因此获得兼顾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观察和评估视角则更为全面、客观、科学。
- 赵子剑施惟达
- 关键词:文化价值支付意愿研究
- 现代化语境中的民族文化被引量:14
- 2003年
- 民族文化在现代化的语境中遭遇到严重的生存威胁,“原汁原味”的保留是不可能的,简单地为经济服务同样是对民族文化的危害。只有结合民族现实的发展,在寻求合乎民族实际的发展目标的过程中才有民族文化的生长点。现代化并没有统一的模式,生活方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正是在多样性的世界图景中,民族文化显示出它的存在价值。
- 施惟达
- 关键词:民族文化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