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静 作品数:6 被引量:26 H指数:3 供职机构: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综合分析三种肿瘤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综合分析三种肿瘤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Elecsys2010)分别检测7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及5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中TumorM2-PK、CEA和CYFRA21-1的含量。Logistic回归筛选相关指标,并建立相应回归方程,ROC曲线分析临床性能。结果:NSCLC患者TumorM2-PK、CEA、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LC患者三种肿瘤标志物水平与TNM分期密切相关,TNM分期越晚,三种标志物水平也越高。建立回归方程Y=1/[1+EXP(2.256-0.132X1-0.303X2)],新变量Y诊断NSCL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2.9、96和80.8。结论:TumorM2-PK可作为NSCLC的一个诊断标志物。运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综合分析可提高NSCLC诊断的准确性。 刘小琴 赵红霞 时静 丁志祥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标志物 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LOGISTIC回归 ROC曲线 肝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p16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了解肝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P16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对20例正常献血员,32例慢性乙型肝炎,28例肝硬化,35例肝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进行P16蛋白的流式细胞荧光染色检查。结果P16蛋白在正常献血员,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中阳性率分别为(76.57±6.07)%、(43.09±8.08)%、(30.54±10.61)%、(16.29±6.86)%,正常献血员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后三者(P<0.05),慢性乙型肝炎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和肝癌(P<0.05)。结论肝细胞癌的发生可能与P16表达减少有关。 周国平 白敬羽 潘永军 芮冬妹 时静 唐向荣 王永忠 杭双荣关键词:P16蛋白 外周血白细胞 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的检测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了解肝癌患者HBV基因变异、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及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失活的情况。方法运用基因芯片和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对114份我院住院患者血清中HBV DNA (前C区1814、1896、BCP区1762、1764位)进行分析,流式细胞荧光染色检测患者外周血WBC中P16蛋白,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IFN-γ、IL-4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41份)、乙型肝炎肝硬化组(37份)、肝癌组(36份)血清中的HBV总突变率为58.5%、75.6%和88.8%,肝组织中肝硬化、肝癌分别为75.0%和100%;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组患者外周血WBC中P1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3.09±8.08)%、(30.54±10.61)%和(16.29±6.86)%,正常人为(76.57±6.07)%;肝癌患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_1′=8.83、t_2′=6.59、t_3′=9.84,P<0.05);肝癌患者IFN-γ、IL-4水平明显低于健康者(t_1′= 6.67、t_2′=3.82,P<0.05)。结论肝癌患者中HBV基因变异普遍存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外周血WBC中P16蛋白表达明显低。 白敬羽 周国平 罗立波 颜建华 潘永军 时静 王永忠 杭双熊 陈敏关键词: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 病毒 蛋白P16 基因 P16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p16蛋白失活与肝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变异及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失活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基因芯片和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对114例HBV感染者(观察组)血清和43份肝组织标本中HBV DNA(前C区1814、1896、BCP区1762、1764位)进行分析,用流式细胞荧光染色法检测观察组和20例正常献血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中p16蛋白表达。结果观察组慢性重症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HBV基因总突变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1),肝硬化、肝癌肝组织HBV基因总突变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中p16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肝硬化、肝癌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结论HBV变异可能是肝癌发生的始动因子,而p16蛋白失活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周国平 白敬羽 罗立波 颜建华 潘永军 张伟明 时静 王永忠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变异 肿瘤抑制基因 P16蛋白 HBV基因变异与免疫功能相关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007年 HBV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致病因子,能够在肝细胞内持续复制,反复感染。HBV的感染除引起急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还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肝癌发生率占很大的比例,因此探讨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HBV病毒变异可导致机体逃逸对HBV免疫应答,使病毒在体内长期存在,造成肝细胞持续破坏和突变,成为肝癌发生的启动因子,同时它的诱发和各种因素有关,其中机体免疫功能的异常也是因素之一。本研究从病毒基因变异[HBV前C和位于X基因的末端核心基因启动子(BCP:nt1744~1849)]、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等两个方面探讨与肝癌的发生与发展的关系。 周国平 白敬羽 罗立波 潘永军 时静 王永忠 杭双熊 陈敏关键词:HBV基因变异 免疫应答 急慢性乙型肝炎 机体免疫功能 肝癌发生 rpoB基因检测在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及利福平耐药分析中的应用 2002年 目的 探讨rpoB基因检测在结核分支杆菌(Mtb)感染及利福平(RFP)耐药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以人型复合分支杆菌特异的rpoB基因为靶基因的套式PCR(nested PCR,nPCR)扩增痰、胸水、外周血标本中的Mtb rpoB;并对7株RFP耐药的rpoB nPCR产物进行了直接DNA序列测定。结果 (1)14例痰标本9例阳性(64.3%)、4例胸水标本3例阳性(不计百分率)、176例外周血标本22例阳性(12.5%);(2)7株RFP耐药菌均存在有义突变。其中密码子516位由GAC→GTC、GAC→TAC各1例;526位由CAC→CGC2例、CAC→TAC1例;531位由TCG→TTG2例。结论 对患者临床标本进行rpoB nPCR扩增有望辅助诊断结核病,对rpoB nPCR产物直接DNA测序有望判别耐RFP与否。这将大大缩短结核病诊断和药敏试验所需时间。 邓为群 陈敏 时静关键词:结核分支杆菌 利福平 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