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仁海
- 作品数:79 被引量:302H指数:9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心区交感神经阻滞对严重心力衰竭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观察心区交感神经阻滞对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有严重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35%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9例,分为心区交感神经阻滞组(TEB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TEB组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予以TEB。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环6个位点心肌组织舒张早期速度和舒张晚期速度(Em和Am),并取平均值(MEm和MAm),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变化。结果TEB组Lad、LVEDd显著缩小(LVEDd66mm±6mmvs71mm±6mm,P<0.05),EF显著增加(35%±7%vs23%±6%,P<0.05),二尖瓣环6个位点的Em和3个位点的Am均显著增加,MEm和MAm也显著增加(MEm5.7cm/s±1.5cm/svs7.1m/s±1.7cm/s,P<0.05),对照组Lad、LVEDd和EF无显著变化,二尖瓣环只有2个位点Em显著增加,Am、MEm和MAm均无变化。结论同常规治疗相比,TEB能在缩小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腔径、增强射血功能的同时显著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 修春红刘凤岐王怀泉王旭曲仁海
-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心脏功能
- CT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法
- 1998年
- 腹腔神经丛阻滞(celiac plexus block)在治疗腹腔脏器特别是上腹部癌性疼痛占有重要位置。多年来虽此法一直在临床应用,但有效率在75%~94%左右。其主要原因是该神经丛位于上腹腔后进针较深,且与周围大血管、重要脏器等关系密切,致使穿刺较困难。为此。
- 李继学孟丽薇曲仁海
- 关键词:CT腹腔神经丛阻滞
- 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高位硬膜外阻滞(HEA)治疗心脏瓣膜病心衰的作用。方法:对19例心脏瓣膜病心衰患者进行HEA治疗28 d,观察该方法的疗效。结果:心脏瓣膜病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4.74%,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缩小(P<0.05),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HEA治疗心脏瓣膜病心衰效果显著。
- 李丹刘凤岐周晋刘巍马丹云凤祥李璐依霏李舒曲仁海
- 关键词:高位硬膜外阻滞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N-端脑利钠肽前体
- 高位硬膜外麻醉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游离脂肪酸的影响被引量:10
- 1998年
- 目的:探求高位(T_(1~5))硬膜外麻醉能否降低急性心肌梗塞后升高的游离脂肪酸。方法:对7例急性心肌梗塞入院时仍有心绞痛患者行高位硬膜外麻醉,用0.5%~0.75%利多卡因每2~4小时推注5~7ml,持续阻滞一周;对照组7例未行硬膜外麻醉,用止痛药消除疼痛,其他疗法两组相同。结果:两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入院时血中游离脂肪酸均升高。治疗组在硬膜外阻滞后12小时内游离脂肪酸皆降至正常范围,而对照组于1周后降至正常范围。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后行高位硬膜外麻醉能迅速地使血中升高的游离脂肪酸降至正常范围内。
- 刘凤岐张瑞英曲仁海傅世英
- 关键词:心肌梗塞非酯化硬膜外阻滞麻醉
- 围手术期心脏的保护研究被引量:1
- 1997年
- 探求硬膜外阻滞T1-5能否历经术前准备、麻醉、术中操作、术后处置而安全出院。对30例心脏病患者行硬膜外阻滞T1-5,用0.5%~0.75%利多卡因,每3~4h推注一次,历经围手术期。结果,30例中无1例出现心衰、心源休克、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得以纤正或减轻,住院期无死亡。证实高位硬膜外阻滞是保护病人心功,控制心律失常,防止发生心肌梗塞安全渡过此间的有效方法。
- 刘凤岐傅世英周胜利刘全秀陈武玲曲仁海张国庆李丹滨张云安陆祖绚宋永忠张萍
-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围手术期休克心衰心律失常心肌梗塞
-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心肌多聚ADP核糖聚合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 研究胸段硬膜外阻滞(TEB)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大鼠心肌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一种DNA修复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65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n=5)、AMI组(n=30)、TEB组(n=30)。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AMI模型。TEB组行T4,5硬膜外置管,在制备AMI模型成功后,白天硬膜外注射1%利多卡因50μl,1次/2 h。AMI组和TEB组分别于结扎左冠状动脉后2 h(T1)、4 h(T2)、6 h(T3)、1周(T4)、4周(T5)、8周(T6)随机处死5只大鼠,测定坏死心肌组织PARP和DNA片段化水平。结果 AMI组、TEB组T2,3时检测到85 kD PARP,与C组比较,AMI组、TEB组T2,3时85 kD PARP水平增强(P〈0.05);与AMI组比较,TEB组T2,3时85 kD PARP水平降低(P〈0.05),AMI组和TEB组T4-6时均未检测到85 kD PARP。AMI组T2时检测到DNA片段化,T3时其水平明显增强,TEB组T3时检测到DNA片段化,AMI和TEB组T4-6时均未检测到DNA片段化。结论 TEB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AMI大鼠早期心肌PARP的降解,促进心肌细胞DNA的修复。
- 赵玉娟傅世英刘凤岐王岚峰周立君修春红王建华郭松奇曲仁海李为民
-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肌
-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急性心肌梗塞伴急性左心衰患者血浆AngⅡ、IL-10和TNF-α浓度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TEB)对急性心肌梗塞(AMI)伴急性左心衰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白细胞介素(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AMI伴急性左心衰患者60例,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2)给予常规治疗;TEB组(n= 28)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T3,4行硬膜外阻滞,头向置管固定,阻滞成功后硬膜外腔注射0.5%利多卡因5ml,1次/2h(夜间睡眠期间除外),持续治疗1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6h和1周时测定血浆AngⅡ、IL-10和TNF-α浓度,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射血时间(LVET)和短轴缩短率(F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EB组血浆AngⅡ和TNF-α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LVEF、LVET和FS均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TEB组血浆AngⅡ和TNF-α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LVEF、LVET和FS升高(P〈0.05)。结论AMI伴急性左心衰患者早期应用TEB治疗可降低血浆AngⅡ和TNF-α浓度,升高血浆IL-10浓度,从而迅速改善心功能。
- 赵玉娟傅世英刘凤岐王岚峰李为民周立君王建华修春红郭松奇孙萍曲仁海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
- 心区交感神经阻滞对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
- 目的探讨心区交感神经阻滞(thoracic epidural block,TEB)对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10月临床诊断为DCM(符合WHO标准)住院患者30例,男22例,女...
- 李竹琴刘凤岐王建华孙义田孙光曲仁海
-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水平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交感神经阻滞心功能
- 文献传递
- 上胸段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症状一例被引量:2
- 2004年
- 患者,女,85岁,体重40kg,因左粗隆间骨折拟行左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6年前诊为老年性痴呆. BP113/46mmHg,P75次/min,R18次/min,ECG显示各导联均有S-T、T波改变,房性早搏.实验室检查:K+ 5.9mmol/L、BUN11.6mmol/L,RBC2.64×1012/L,WBC7.3×109/L,Hb 82g/L,Hct24.5%,呈贫血状态.
- 张英茹严伟丽邵贵骞曲仁海
- 关键词:上胸段交感神经阻滞老年性痴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粗隆间骨折
- 介绍一种硬脊膜外腔留置导管注药治疗顽固性神经痛的体会(附3例报告)
- 1999年
- 对神经损害后发生的顽固性神经痛,以往只采用肌肉或口服药物治疗,止痛效果差,且副作用大,我们对3例顽固性神经痛病人采用了硬膜外腔给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给药方法:于疼痛区相对应的脊髓硬膜外腔留置硬膜外导管,经导管注药。药物组成: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6 100mg、维生素B12 500μg、0.5%布比卡因5ml,每日2次。
- 曲松滨王晓风曲仁海赵继红
- 关键词:顽固性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