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召芹

作品数:47 被引量:149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病毒
  • 13篇结核
  • 7篇霍乱
  • 6篇霍乱弧菌
  • 6篇肺结核
  • 5篇人类免疫
  • 5篇人类免疫缺陷
  • 5篇人类免疫缺陷...
  • 5篇缺陷病
  • 5篇小鼠
  • 5篇免疫缺陷
  • 5篇免疫缺陷病
  • 5篇免疫缺陷病毒
  • 5篇结核病
  • 5篇基因
  • 5篇分枝杆菌
  • 4篇隐球菌
  • 4篇球菌
  • 4篇免疫
  • 4篇冠状

机构

  • 31篇上海市公共卫...
  • 19篇复旦大学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上海市长宁区...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深圳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上海生物制品...

作者

  • 47篇朱召芹
  • 10篇陈海丽
  • 9篇胡芸文
  • 9篇卢水华
  • 8篇宰淑蓓
  • 7篇吴文娟
  • 6篇蔡金凤
  • 6篇席秀红
  • 5篇冯艳玲
  • 4篇熊延青
  • 4篇张仁芳
  • 4篇沈勇
  • 3篇周晓辉
  • 3篇徐春华
  • 3篇阚飙
  • 3篇陈智瑾
  • 3篇周文江
  • 3篇郭建
  • 3篇卢洪洲
  • 3篇景怀琦

传媒

  • 6篇检验医学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上海医药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微生物与感染
  • 2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3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4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尿蛋白与病程的相关性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尿蛋白与病程的关系。方法收集268例COVID-19患者(轻/普通型246例、重/危重型22例)入院3 d内以及其中155例出院随访患者的新鲜尿液样本,采用干化学法行尿常规检测。以最终排除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的疑似患者125例为对照组。结果COVID-19轻/普通型组、重/危重型组入院时的尿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危重型组入院时的尿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轻/普通型组(P<0.0001),出院随访时2个组之间尿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组,20~39岁组在入院时有23.53%(20/85)的患者尿蛋白呈阳性,出院随访时尿蛋白检测均为阴性;40~59岁组在入院时有38.20%(34/89)的患者尿蛋白呈阳性,出院随访时仍有5.26%的患者尿蛋白呈阳性。重/危重型组肌酐和尿素氮均高于轻/普通型组(P<0.0001)。结论尿蛋白对COVID-19患者病程进展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张腾飞戚伟强凌云宰淑蓓王棪樊剑张蓓朱召芹
关键词:尿蛋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实验室检测是其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主要介绍现常用的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尤其是核酸、抗原/抗体等检测方法,同时就已见报告的部分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新技术作一简要介绍。
魏剑浩朱召芹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霍乱毒素A亚单位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014年
目的 原核表达并纯化霍乱毒素A亚单位(cholera toxin subunitA,CTA)基因,建立分泌CT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并制备单克隆抗体。方法 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0a-CTA,转化大肠埃希菌(E.coli)BL21(DE3),IPTG诱导表达6 h,表达产物经12%SDS-PAGE分析后,用Ni2+亲和层析柱纯化;将纯化的重组CTA蛋白免疫C57BL/6小鼠,运用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抗CTA的单抗,采用Western blot法及体外阻断实验检测抗CTA单抗的特异性及对CT毒性作用的体外阻断。结果 原核表达质粒pET30a-CTA经PCR及双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CTA蛋白在相对分子质量25 000~35 000之间可见明显的目的蛋白条带,纯化后的重组CTA蛋白纯度达90%以上;获得1株可分泌抗CTA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G6C3-D10,可与CTA蛋白特异性结合,在相对分子质量25 000~35 000之间可见明显的特异条带;杂交瘤培养上清中CTA特异性抗体滴度为54,与CT混合后,可明显抑制CT所诱导的细胞内环腺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水平的升高(P〉0.01)。结论 原核表达并纯化了CTA基因,获得了能够分泌具有阻断CT毒性作用的单抗的细胞株,为CTA毒性作用和佐剂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陈健韦雨杏解晓燕朱召芹万延民徐建青
关键词:霍乱毒素原核细胞基因表达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
HIV合并嗜血分枝杆菌感染1例
2018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嗜血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该病原体感染患者临床实验室检查项目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嗜血分枝杆菌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中的一种慢性生长菌。本文对一例罕见的HIV合并嗜血分枝杆菌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一例艾滋病女性患者,表现为长期低热、干咳气促、消瘦和皮下结节,两肺广泛炎症。标本血培养鉴定为NTM感染。后因准备开展药敏试验尝试菌株中性罗氏培养基传代培养,转种多次,始终无法生长。后经血培养,分离株全基因组测序证实为嗜血分枝杆菌。后续临床采取针对该病原体药物治疗方案,随访病人病情稳定。结论嗜血分枝杆菌为较罕见菌种,且无法在普通中性罗氏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诊断需要依据血培养以及全基因组测序,需要临床诊疗中进行关注。
苏俊金鑫朱召芹
关键词:NTM
霍乱毒素佐剂应用研究进展
2010年
霍乱毒素(CT)是霍乱弧菌分泌的一种不耐热肠毒素,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和佐剂活性。CT本身有很强的毒副作用,如何既能具备优良的佐剂活性而又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是当前研究的主要目标。CT及其亚单位因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很多新的免疫与疫苗策略中,已成为当前重要的佐剂之一。
解晓燕朱召芹
关键词:霍乱毒素粘膜免疫佐剂
临床分离气单胞菌属细菌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的检测
肖舒心朱召芹徐晓刚
基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转录组学对痰菌阴性肺结核病变组织的活动性生物标志物筛选和初步验证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基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和转录组学对痰菌阴性肺结核病变组织的活动性生物标志物筛选并进行初步临床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胸外科手术治疗的9例痰菌阴性肺结核患者作为发现组,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20~57岁,平均36岁,术前均行PET-CT扫描,术后将切除的标本按照术前PET-CT表现分为氟代脱氧葡萄糖(FDG)代谢增高区域[标准摄取值(SUV)max>3]和FDG代谢基本正常区域(SUVmax≤3)。样本处理后先对不同区域组织进行总RNA的提取,然后行全基因转录组测序。对两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两个区域全基因转录组数据差异的表达谱,并筛选出候选生物标志物。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80例痰菌阴性肺结核患者作为验证组,其中男37例,女43例,年龄20~62岁,平均39岁,分为SUV增高组(40例)和CT影像无病灶组(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外周血浆中候选生物标志物的蛋白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生物标志物进行效果评估。使用studentt检验来判断两组之间蛋白水平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C1QB、CCL19、CCL5和HLA-DMB的表达水平与痰菌阴性肺结核病变组织的代谢活性相关。通过验证组进一步筛选验证,证实SUV增高组患者外周血浆中C1QB蛋白水平高于CT影像无病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5±0.34)mg/L比(2.75±0.21)mg/L,t=4.12,P<0.001]。ROC曲线显示,C1QB蛋白水平的曲线下面积为0.731,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结论C1QB蛋白水平可用于评估痰菌阴性肺结核患者病变的活动性,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吴立伟王琳温子禄马辉欧勤芳吴春高欣石磊李洪伟夏凡宋曙朱召芹刘海鹰陈心春张舒林黄家颖宋言峥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生物学标记转录组学
肺结核残留空洞的诊断再评价
2008年
目的探讨初治肺结核患者临床治愈后残留空洞的诊断再评价。方法2003年1月-2007年6月,67例初治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在完成短程化疗后痰菌阴转,达到临床治愈,但X线胸片检查仍残留空洞,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和经皮肺穿刺活检(PLB),对肺结核合并疾病的诊断进行再评价。结果67例患者均进行BAL,证实结核分枝杆菌阴性,经知情并同意后,其中的59例患者进行PLB62例次,发现肺癌2例次(鳞癌1例次、腺癌1例次),真菌感染5例次(曲霉感染2例次、隐球菌感染2例次、白假丝酵母感染1例次),结核分枝杆菌阳性5例次,细菌培养阳性3例次(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产酸克雷伯菌各1例次)。结论即使在肺结核诊断成立并且治疗有效,对肺结核合并疾病的诊断仍应受到高度重视,临床治愈后若残留空洞,仍有必要对诊断进行评价,以免延误肺结核合并的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必要时需进行BAL或PLB明确诊断。
卢水华席秀红王婷萍沈勇吴文娟冯艳玲朱召芹
关键词:活组织检查肺癌
H1N1流感与H7N9禽流感感染BALB/c小鼠发病特点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本实验旨在初步探讨A/Shanghai/4664T(H7N9)和A/Puerto Rico/8/34(H1N1)病毒感染BALB/c小鼠的发病特点,为H7N9致病机制与防治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将同等剂量(5×103TCID50)流感病毒滴鼻感染BALB/c小鼠,分析其在感染后体重、肺指数、病毒载量和肺组织病理的变化情况。结果 H1N1PR8感染组和H7N9感染组小鼠在7 d内体重均持续减低,H1N1 PR8组较H7N9组降低更为明显;在感染后3 d H7N9组与PBS组肺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感染后7d H7N9组与PBS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H1N1PR8组比H7N9组感染后3 d肺指数显著增高(P<0.05),但感染后第7天无显著差异(P>0.05)。H1N1 PR8组和H7N9组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3天均显著升高,但两组无显著差异;第7天两组病毒载量均有所降低,但H7N9组病毒载量显著高于H1N1 PR8组(P<0.05)。H1N1 PR8在感染后3 d主要病理变化为炎症细胞浸润和水肿,而H7N9组主要轻度炎症细胞浸润;在感染后7 dH1N1 PR8组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出现大面积肺水肿;H7N9组表现为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H7N9和H1N1 PR8感染BALB/c小鼠均可发病,但发病特点有所差异,H7N9病毒对鼠的适应性比H1N1 PR8差。
杨玉琴徐春华朱召芹田棣陈丽香杨华秦波音宋志刚管文彩刘祎蔡家麟周晓辉周文江
关键词:H1N1BALBC小鼠
H1N1病毒感染小鼠模型中HIF-1α对炎症因子表达影响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在H1N1病毒感染小鼠模型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与炎症因子的表达变化及HIF-1α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建立H1N1病毒感染小鼠模型,分组为:PBS对照组、H1N1病毒组、H1N1病毒+HIF-1α抑制剂组。采用Luminex、ELISA等方法分别检测血清及肺组织中炎症因子(IL-6、TNF-α、IL-1β和IL-10)的含量。ELISA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血清和肺组织中HIF-1α的含量。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H1N1病毒组血清和肺组织中炎症因子(IL-6、TNF-α、IL-1β和IL-10)和HIF-1α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H1N1病毒组相比,H1N1病毒+HIF-1α抑制剂组中HIF-1α和炎症因子(IL-6、TNF-α、IL-1β和IL-10)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H1N1病毒感染小鼠模型中,炎症因子和HIF-1α的含量明显升高,抑制HIF-1α后,炎症因子含量降低,HIF-1α可能促进炎症因子的表达。
韩朋朱召芹张万菊孟潇潇朱勇周晓辉郭新坤胡芸文王瑞兰
关键词:H1N1病毒HIF-1Α炎症因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