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斐
- 作品数:10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男性尿道狭窄或闭锁行X线尿道造影的体位选择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X线尿道造影对于男性尿道狭窄或闭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2例男性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8~78岁,平均43.7岁。术前所有患者行基础体位尿道造影:平卧位及右斜卧位30°和60°体位下获得的X线尿道造影平片,评估尿道狭窄/闭锁段显示是否完全及周围情况是否达到观察指标。如不能达到,则需要根据情况行特殊体位造影,包括左侧斜位30°和60°、阴茎牵拉、站立位、侧卧骨盆出、入口位、体位微调等,然后再次评估。结果:162例患者中,基础体位尿道造影可达到观察指标121例(75%);需要摆放特殊体位41例(25%),其中14例摆放左侧斜位,15例行阴茎牵拉,8例站立位,4例投照骨盆出、入口位,其中部分病例体位微调。通过特殊体位,均可以使充盈缺损显示完全,达到观察指标。结论:常规基础体位即可有效诊断和评估大部分病例的狭窄/闭锁情况。对于某些情况,如骨内、外固定,合并尿道瘘、憩室、假道等,阴茎部尿道狭窄游离,闭锁段较短、影像重叠,患者疼痛时需要一些特殊体位造影,结合基础体位充分显示狭窄/闭锁及周围情况,增加诊断价值同时可减少患者痛苦。
- 李玮满立波黄广林王海王建伟周宁朱晓斐
- 关键词:尿道造影体位
- 永久会阴造瘘在成人复杂前尿道狭窄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总结分析永久会阴造瘘治疗成人复杂前尿道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8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采用永久会阴造瘘治疗的28例复杂前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2.3岁(34.0~77.0岁),其中22例>60岁。前尿道狭窄原因:苔藓样硬化13例,前列腺电切术后医源性狭窄10例,尿道下裂术后3例,感染性及特发性前尿道狭窄各1例。尿道狭窄平均长度9.6 cm(4.5~16.0 cm),其中2例<5 cm,10例5~10 cm ,16例>10 cm。既往行尿道扩张治疗21例,直视下内切开4例,前尿道成形手术17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病17例,缺血性心脏病(包括支架植入术后)11例,糖尿病9例,慢性阻塞性肺病9例。28例均采用倒U形会阴皮瓣技术行永久会阴造瘘。患者取截石位,会阴区倒U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沿球海绵体肌表面游离会阴皮瓣。打开球海绵体肌显露尿道球部,将倒U形皮瓣顶部中点与球部尿道切口近端6点处全层吻合,然后依次分别向左、右侧将倒U形皮瓣顶部与球部尿道切口下半部分吻合。最后缝合尿道海绵体切口远端与周围皮肤,成形球部尿道会阴造瘘口。手术成功定义为术后保持排尿通畅无需其他手术干预。记录患者治疗效果并随访满意度。结果本研究28例中3例术后出现泌尿系感染,1例术后出血,1例伤口裂开。平均随访27.2个月(6.0~64.0个月),2例分别在术后2个月和4个月出现尿线变细,复查发现瘘口处狭窄,均需定期行尿道扩张。其中1例拟行会阴造瘘修整手术;另1例因高龄拒绝再次手术,门诊定期扩张会阴瘘口。术后平均最大尿流率26.5 ml/s(17.0~40.0 ml/s),手术成功率为92.9%(26/28)。随访结果显示28例中15例对手术非常满意,9例满意,4例不满意,满意率为85.7%(24/28)。结论采用永久会阴造瘘治疗成人复杂前尿道狭窄的手术成功率高,患者满意度高,疗效确切,尤其适合高龄、一般状况较差的患者
- 王建伟满立波黄广林何峰李贵忠徐啸李玮朱晓斐刘振华
- 关键词:尿道狭窄前尿道
- 肾癌骨转移的手术治疗体会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肾癌骨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评价治疗效果,并确定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1990年10月至2010年10月治疗的66例肾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3组:(1)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单发骨转移患者19例;(2)行姑息性手术的骨转移患者31例;(3)未行骨科手术的肾癌骨转移伴内脏转移患者16例。根据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测定了不同变量对生存时间的影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被用来评估预后的因素。结果患者术后中位随访25个月(6~68个月),根治性手术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姑息性手术及未行骨科手术的患者(50比28和13个月,均P〈0.01);单发骨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多发骨转移和伴内脏转移患者(45比29和13个月,均P〈0.01);无椎骨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显著长于伴椎骨转移患者(31比10个月,P〈0.01)。年龄、性别、肾肿瘤大小、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乳酸脱氢酶不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均P〉0.05)。根据Cox回归分析,患者的生存时间与骨转移程度(单发/多发)(RR=0.259,95%CI:0.075~0.897)、手术方式(RR=17.845,95%CI:4.246~74.992)和有无脊椎骨转移(RR=4.526,95%CI:1.896~10.803)有关(均P〈0.05)。结论对肾癌骨转移灶积极手术治疗,可控制局部肿瘤的进展,重建骨骼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单发性骨转移患者进行根治性切除术效果良好。
- 王海东周宁徐啸翟建坡朱晓斐李贵忠王建伟刘宁何峰王海黄广林满立波
- 关键词:肾细胞肿瘤转移预后骨转移
- 内镜辅助下尿道吻合术治疗膜部尿道狭窄
-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尿道吻合术在膜部尿道狭窄治疗中的适用性。方法:15例膜部尿道狭窄的患者均实施内镜辅助下尿道吻合术,术后1月行膀胱镜检查评估尿道情况。结果:与常规端端吻合术式相比,内镜辅助下尿道吻合术手术吻合时间明显缩...
- 刘振华朱晓斐黄广林满立波
- 关键词:内镜尿道吻合术
- 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腔静脉滤器取出7例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腔静脉滤器取出的适应证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0年7月7例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取出下腔静脉滤器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下腔静脉滤器均腹腔镜下成功取出,下腔静脉未阻断。手术时间70~200 min,(133.1±45.9)min;术中出血量10~150 ml,中位数20 ml。住院时间6~14 d,中位数12 d。结论对腔内取滤器失败者,如滤器头位于下腔静脉后外侧壁,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滤器取出术安全、便捷、有效。
- 王海东刘建龙朱晓斐刘振华李贵忠李玮周宁满立波
- 关键词:后腹腔腔静脉滤器腹腔镜
- 使用尿道旋切刀治疗女性尿道闭锁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介绍用尿道旋切刀治疗女性尿道闭锁的新方法,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自2000年10月至2013年7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泌尿外科用尿道旋切刀治疗5例女性尿道闭锁患者(年龄23 ~ 65岁,平均43岁;病史3~ 60个月,尿道闭锁长度0.5~1.8 cm),术后进行随访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5例患者均能正常排尿,随访时间5 ~75个月,最大尿流率(maximal urinary flow rate,MFR) 15~ 28 mL/s,平均20.6 mL/s.3例患者无尿失禁,2例有轻度尿失禁.结论:尿道旋切术微创、简单、安全,是治疗女性尿道闭锁的有效方法.
- 黄广林满立波王海王建伟翟建坡朱晓斐周宁徐啸
- 关键词:尿道狭窄女性
- 压力梯度袜联合足底泵在尿道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压力梯度袜联合足底泵在尿道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尿道重建术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静脉血栓预防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使用足底泵预防静脉血栓)和观察组(使用压力梯度袜联合足底泵预防静脉血栓),每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2周、2个月静脉血栓及下肢水肿的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 d的小腿周径及大腿根部周径,切口出血量,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tPA-Ag)]水平。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下肢水肿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2个月,两组患者静脉血栓、下肢水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小腿及大腿根部周径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切口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PT、APTT均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tPA-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进行尿道重建术的患者,压力梯度袜联合足底泵能够降低静脉血栓和下肢水肿的发生率,减少对术后小腿及大腿根部周径的影响及切口出血量,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 贾宏业马琼梁陶媛朱晓斐
- 关键词:尿道重建术静脉血栓凝血功能氧化应激反应
- 腹腔镜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三例被引量:6
- 2018年
- 例1:患者女,32岁,因下腔静脉滤器取出失败2次,于2016年12月5月收入院。患者于2016年1月怀孕期间发生右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在当地医院置入1个可回收的下腔静脉(IVC)滤器。置入滤器3个月后在当地医院行腔内滤器取出术,手术失败。然后患者被转到我院血管外科,采用腔内鹅颈抓捕器套取滤器仍未成功。
- 王海东刘建龙贾伟蒋鹏翟建坡朱晓斐刘宁王海满立波
- 关键词: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腹腔镜怀孕期间手术失败血管外科
- 腹腔镜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安全性与可行性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背景与目的:笔者所在医院自2016年率先在国内开展腹腔镜下腔静脉取滤器手术以来,已进行了多例该项手术。本文通过分析10例行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两种腹腔镜下腔静脉滤器取出的手术途径(经腹腔途径、经腹膜后途径)的手术经验,为开展及推广该手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1月10例行腹腔镜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24~66岁,平均(47±12.5)岁;经CT分型:滤器头端位于肾静脉水平以上1例,位于肾静脉水平4例,位于肾静脉水平以下5例;滤器头端贴近下腔静脉前壁或前侧壁者5例,贴近后外侧壁者4例,位于下腔静脉腔内者1例。9例患者置入Cook Celect滤器,1例患者置入Denali滤器。所有滤器均为可回收滤器。患者均在当地医院置入,因髂静脉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而预防性置入滤器7例,因肋骨及骨盆多发骨折而预防性置入滤器1例,因下肢静脉血栓致肺栓塞而置入滤器2例,患者既往均在当地医院腔内取滤器失败次数1~3次失败后转入我院。10例患者均行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包括经腹腔途径6例,经腹膜后途径4例。手术通常放置3~4个Trocar,游离下腔静脉,根据CT检查,找到滤器头端的具体位置,纵行切开下腔静脉,取出滤器。术后注意观察引流情况,24 h经腹腔途径引流量50 mL以下,经腹膜后途径引流20 mL以下即可拔出引流管。根据引流情况,术后24~48 h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第2天开始进流质饮食,并逐渐过渡至普通饮食,鼓励患者适度下床活动。结果:10例患者中9例腹腔镜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成功,1例未成功。下腔静脉阻断1例,阻断时间20 min,其余未阻断。手术时间150~420 min,平均(253.5±86.7)min;术中出血量10~500 mL,平均(67.0±152.6)mL;9例出血量较少(10~50 mL),未输血,1例患者出血500 mL,输悬浮红细胞
- 王海东刘建龙朱晓斐王海李贵忠周宁贾伟蒋鹏满立波
- 关键词:腔静脉滤器腹腔镜
- 经会阴三步法手术策略治疗单纯性男性骨盆骨折后尿道离断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总结经会阴三步法手术策略治疗男性单纯性骨盆骨折后尿道离断(pelvic fracture urethral distraction defect,PFUDD)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男性单纯性PFUDD患者162例,均无会阴瘘和直肠瘘等并发症,为单纯性PFUDD。既往行经会阴尿道吻合术30例(18.5%),尿道会师术17例(10.5%),尿道内切开17例(10.5%),余均为伤后急诊行膀胱造瘘,未行其他处理措施。按照经会阴三步法策略行后尿道吻合成形:第一步,游离尿道海绵体球部并切除瘢痕,行远近端尿道吻合成形;如果远近端尿道无法吻合或吻合口张力较大,则依次行以下第二步和第三步;第二步,向远端适当游离尿道海绵体,劈开尿道海绵体纵膈以缩短吻合口远近端距离;第三步,耻骨部分或整块切除,进一步缩短吻合口距离并充分暴露近端尿道。结果:本组患者年龄平均36.3(16~74)岁,创伤性尿道损伤病史平均13.5(3~124)个月,患者尿道狭窄长度平均2.7(0.5~6.5)cm,手术时间平均92(45~240)min,术中平均估计失血量120(60~800)m L,术后或术中输血3例(1.9%)。162例患者采用经会阴三步法手术策略均达到无张力吻合(162/162,100%),其中第一步完成吻合50例(30.9%);第一步结合第二步完成74例(45.7%);使用三个步骤完成38例(23.5%),其中耻骨整块切除4例(2.5%)。患者平均随访19.5(11~45)个月,18例患者术后狭窄复发,手术成功率为88.9%(144/162)。结论:采用经会阴三步法手术策略治疗男性单纯创伤性后尿道狭窄效果明确,均能够达到无张力吻合效果,手术成功率为88.9%。
- 王建伟满立波黄广林王海徐啸朱晓斐李玮刘振华
- 关键词:后尿道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