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璧如

作品数:15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植物
  • 3篇群落
  • 3篇内蒙古草
  • 3篇进化
  • 3篇草地
  • 3篇草原
  • 2篇多度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生物量
  • 2篇适合度
  • 2篇土壤
  • 2篇物量
  • 2篇功能性状
  • 2篇共生微生物
  • 2篇杆菌
  • 2篇草地植物
  • 2篇大肠杆菌
  • 1篇性状
  • 1篇性状变异
  • 1篇原植物

机构

  • 15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5篇朱璧如
  • 8篇张大勇
  • 5篇徐冰
  • 2篇张全国
  • 2篇廖万金
  • 2篇倪川
  • 2篇王萌
  • 1篇姜新华
  • 1篇张玉芬
  • 1篇胡仪
  • 1篇戈星月

传媒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命科学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国现代教育...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进化类型大肠杆菌的适合度频率依赖性
2016年
进化实验中使用竞争实验测量两个物种或基因型的相对适合度时,通常假定两者的适合度差异是恒定的。然而竞争双方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适合度差异受到初始相对频率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测量两种进化株系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在不同初始相对频率下的相对适合度,分析了初始相对频率对相对适合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高氮进化株系相对低氮进化株系的相对适合度随其初始相对频率的减小而增加,表现出显著的负频率依赖。两种株系在培养高氮株系的滤出液中均没有显著的生长,在培养低氮株系的滤出液中均有生长,但高氮株系的细胞加倍次数是低氮株系的3倍,说明导致适合度出现负频率依赖的原因可能是低氮株系的竞争能力较低,不能完全利用培养基中的资源;也可能是低氮株系的代谢产物能被高氮株系利用,产生互养作用。不同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不同的初始相对频率与相对适合度间的关系,因此,为了更准确地衡量适合度,进化实验中需要考虑初始相对频率对相对适合度的影响。
倪川朱璧如张大勇
关键词:他感作用
蚂蚁共生微生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蚂蚁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数量和种类最为丰富的昆虫类群之一.随着显微镜和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一部分蚂蚁类群与微生物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共生关系.这些拥有稳定且特异共生微生物的蚂蚁类群被视为进化谱系中的共生热点.为了理解共生微生物对蚂蚁多样性在生态和进化上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处于共生热点的蚂蚁类群中不同的微生物类型,分别描述这些类群中共生微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学功能、与宿主互惠共生关系维持的机制.这些处于共生热点的蚂蚁类群通常生活在特化的营养生态位,推测蚂蚁可能利用共生微生物多样的代谢功能来应对营养失衡的挑战,未来的研究需要扩大研究物种的范围并囊括不同社会等级的个体,还需要在共生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和功能预测的基础上,补充功能验证实验,不断拓展人们对蚂蚁共生微生物功能的认识.同时,还需要借助已经开展的蚂蚁类群高分辨率的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探究共生微生物最初定殖蚂蚁类群的时间、与宿主互作的进化历史,从而更好地理解微生物在整个蚁科的进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马明洁朱璧如胡仪
关键词:蚂蚁微生物协同进化
昆虫完全变态发育与其共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完全变态昆虫在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它们在幼虫和成虫阶段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明显不同,这一现象被称为适应性解耦,使幼虫和成虫能够更独立地完成不同的任务,各自获得更高的效率,这对完全变态昆虫有巨大的生态和进化意义。然而这种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昆虫与微生物建立稳定的共生关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它们在变态过程中身体结构的重塑、饮食习惯的改变等使微生物居住的栖息地发生彻底转变,微生物在昆虫宿主个体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个体代际之间的垂直传递也受到了限制。为了高保真地维持稳定的共生关系,部分完全变态昆虫和共生微生物进化出多样的严格垂直传递或者规避完全变态发育的传递方式。也有部分完全变态昆虫趁此机会实现与共生微生物的关系解绑,与新的微生物建立联系,呈现出在不同生命阶段共生微生物的动态变化。此外,昆虫变态发育还直接受到共生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能保护宿主在变态发育中最脆弱的阶段免受病原体感染,为变态发育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和促进变态发育的因子。因此,本综述将总结和深入探究昆虫完全变态发育与其共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马璐瑶尹梦竹马睿朱璧如胡仪
关键词:昆虫共生微生物
多学科整合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综述了历史演化过程、生境丧失和片段化、环境因子和种间关系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发现濒危物种的种群大小和分布格局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和种间杂交等历史动态过程、生境片段化导致的繁殖系统进化和基因交流等种群动态过程、环境因子和种间关系等群落动态过程都会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因此,构建一个基于多学科整合的保护生物学研究框架,从不同研究层次、不同时间尺度、不同学科全面揭示致濒机制,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李小蒙廖万金廖万金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学气候变化种群动态群落动态
草地植物功能性状变异的程度和来源被引量:6
2011年
分析了内蒙古草地植物的6个功能性状在种间、种内不同种群间和同一种群内不同个体间的变异.结果表明,除株高外其余5个功能性状的变异主要来自种间,但种内变异占总体变异的比例不能被忽视.不同功能性状的种内和种间变异的程度和来源不同,说明不同物种、不同性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不同.因此利用功能性状进行各种研究时,应该充分考虑种内变异的影响.
朱璧如徐冰张大勇
关键词:功能性状
大肠杆菌对氮限制的适应性进化
2017年
自然界中生物常常面临氮资源限制,它们可能会采用不同的策略来适应.通过比较现存物种的研究认为生物采取的是节约氮的策略,而进化实验的研究发现生物提高了吸收氮资源的能力.这2类研究都有一些方法缺陷,因此本研究设计了一个更系统的进化实验,让大肠杆菌种群在2种氮资源环境中进化1 300代,分析其对不同氮资源环境的适应性进化.1 300代后,2种氮资源环境中进化的大肠杆菌株系适合度均提高,低氮进化株系适合度提升幅度大于高氮进化株系.与祖先相比,低氮株系氮质量分数和DNA质量分数均显著提高,碳、氮质量比显著降低,而高氮株系在RNA质量分数上显著提高.说明在本研究体系中,大肠杆菌采用了增强氮获取能力的策略来适应氮限制,而不是节约氮.
倪川朱璧如姜新华张大勇
关键词:相对适合度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科研实验室文化建设被引量:9
2021年
高校科研实验室是"双一流"建设的支撑平台,营造良好的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实验室文化涵盖实验室制度、行为规范、运行机制以及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实验室集体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从实验室管理理念、实验室规范培训及特色文化活动等方面探讨了高校科研实验室的文化建设方案,以期为实验室管理提供具体思路与方法。
张玉芬徐冰朱璧如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
基于过程的群落生态学理论框架被引量:29
2011年
如何解释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贯穿于群落生态学的整个发展过程,至今仍未得到圆满解决。与这个问题有关的理论层出不穷,使得群落生态学研究产生了很多混乱,这种状况促使一些生态学家开始反思群落生态学是否一定要从群落结构出发?最近,一个新的、基于过程的理论框架为群落生态学提供了更有前景的发展方向。该理论框架认为群落的形成只包含了选择、漂变、成种和扩散这四个过程,不同的群落中四个过程的相对重要性不同,而各种群落生态学理论间的差别就在于强调了不同的过程。本文在介绍该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分析了已有的用于解释局域群落多样性的理论所包含的过程。其中,与生态位有关的理论主要强调了平衡选择的过程;局域与区域过程的共同作用理论强调了成种、扩散和选择的过程;而与生态漂变有关的理论则强调了漂变、成种和扩散的过程,但忽略了选择作用。在这个理论框架下,这些理论本身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显得更加清晰。
朱璧如张大勇
关键词:扩散群落多样性
内蒙古草原锡林河流域植物群落生物量及多样性沿土壤水分含量梯度的变化被引量:9
2016年
在内蒙古草原锡林河流域土壤水分含量梯度上,测定土壤含水量并调查植物群落样方,探讨植物群落生物量及多样性沿水分梯度的变化.发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呈显著的单峰关系;而香侬威纳指数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含水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和香侬威纳指数与地上生物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Pielous均匀度指数与地上生物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对半干旱草原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和生产力的影响极为显著,但不同土壤含水量对群落均匀性的影响有限,说明除土壤含水量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草原植物群落的结构.
王萌徐冰张大勇朱璧如
关键词:水分梯度生物量物种丰富度
雌全同株植物三脉紫菀花期偏雄的个体大小依赖的性别分配被引量:3
2012年
经典的虫媒传粉植物个体大小依赖的性别分配模型通常预期:分配给雌性功能的资源比例将随着个体大小的增大而增加;但一些研究表明,花期个体大小依赖的性别分配模式表现出随个体大小增大而偏雄的趋势。我们以植株高度衡量个体大小,从花和花序两个水平上研究了雌花、两性花同株植物三脉紫菀(Aster ageratoides)花期个体大小依赖的性别分配策略。随着植株高度的增大,植株产生的头状花序数量增加,表明三脉紫菀投入到繁殖的资源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个体大小增大而增加的。在花和花序水平上,繁殖资源在雌雄性别功能之间的分配均表现为随个体大小的增大而更偏雄的模式,即花粉/胚珠比增加,产生花粉的两性花占两性花和雌花总花数的比例升高。这些结果与花期个体越大、性别分配越偏雄的预期一致。花期更偏雄的性别分配可能有助于植物在花期通过输出花粉提高雄性适合度,从而实现个体适合度的最大化。
戈星月朱璧如廖万金
关键词:ASTE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