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 作品数:18 被引量:171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浅谈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并发症 2014年 自1991年Jacob等首次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胃肠道手术以来,腹腔镜的适应证范围越来越广。腹腔镜手术已成为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认可的治疗结直肠癌的可选方案之一。Kennedy等㈦回顾了全美8660例腹腔镜及开腹结肠手术,认为腹腔镜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建议向所有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推荐腹腔镜手术。 赵任 李佑关键词:腹腔镜技术 手术并发症 KENNEDY 胃肠道手术 手术禁忌证 结肠直肠癌B7S1表达与免疫浸润的关系 2021年 目的:探讨B7S1(由VTCN1编码)mRNA水平及蛋白质水平在结肠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细胞浸润以及预后的相关性,评估其作为CRC免疫治疗靶点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利用Oncomine及TIMER数据库检索VTCN1在人体多种实体瘤中的表达。利用UALCAN及LinkedOmics数据库分析VTCN1表达量与CR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人类蛋白质图谱、Kaplan-Meier Plotter和TIMER数据库分析评估CRC中VTCN1表达量与免疫细胞浸润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收集瑞金医院(北部院区)24例CRC病人,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B7S1蛋白水平在CRC和正常肠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通过数据库发现VTCN1在人体多种实体肿瘤中表达。与正常肠道组织对比,VTCN1在CRC的多种亚型中均高表达。上调表达的VTCN1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错配修复状态及总生存率相关。VTCN1与免疫细胞浸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相较于正常肠道组织,B7S1蛋白水平在CRC中上调表达。在CD45^(-)细胞及CD45^(+)免疫细胞中均有表达。结论:B7S1作为共抑制性免疫检查点分子,可能成为CRC潜在的预后因子或免疫治疗靶点。 王常刚 刘坤 冯浩然 蒋奕玫 施毅卿 陈献则 宋子甲 李军 李佑 蔡东莉 赵任关键词:结肠直肠癌 免疫微环境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和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和进展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04年2月至201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收治的209例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胃癌病人的临床和手术资料。结果: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170例,近端胃切除术9例,全胃切除术30例;腹腔镜下D1+α淋巴结清扫37例,D1+β淋巴结清扫32例,D2淋巴结清扫140例。手术时间为(218.3±54.4)min,术中出血量为(201.2±188.1)mL。手术近、远端切缘距离为(4.5±2.0)cm和(4.6±2.1)cm,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9.1±9.7)枚。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获取数分别为(16.4±8.4)枚和(21.9±10.2)枚。25例(11.9%)病人发生吻合口漏、腹腔内出血、小肠梗阻等并发症。根据术后病理分期:ⅠA期病人100例(47.8%),ⅠB期病人21例(10.0%),ⅡA期病人8例(3.8%),ⅡB期病人31例(14.8%),ⅢA期病人13例(6.2%),ⅢB期病人18例(8.7%),ⅢC期病人18例(8.7%),中位随访时间31(2-60)个月,死亡率15.8%(33/209),肿瘤复发率16.3%(34/209),病人5年总体生存率80.9%,5年无病生存率79.6%。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与早期胃癌一样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能达到肿瘤根治目的。 李佑 何子锐 胡伟国 马君俊 冯波 李健文 陆爱国 蒋渝 郑民华 王明亮 朱正纲 臧潞关键词:胃癌 腹腔镜 外科手术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66 2010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分别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LAP组)及开腹胃癌根治术(OPEN组)的204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LAP组78例,OPEN组12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术后病理和随访结果.结果 手术时间LAP组为(202.9±45.6)min,显著低于OPEN组的(219.8±45.2)min(P<0.05);术中失血量LAP组为(144.5±146.5)ml,显著低于OPEN组的(245.0±146.4)ml(P<0.05).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LAP组为(3.1±1.1)d,OPEN组为(4.5±1.6)d(P<0.05);术后第1次进食时间LAP组为(5.2±1.9)d,OPEN组为(7.0±3.6)d(P<0.05);术后住院天数LAP组为(10.8±1.2)d,OPEN组为(12.4±3.8)d(P<0.05).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LAP组10.3%,OPEN组12.7%(P>0.05).手术上、下切缘距离肿瘤为LAP组为(4.0±1.9)cm和(3.6±1.7)cm,OPEN组则为(4.2±1.7)cm和(3.5±1.8)cm(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平均清扫淋巴结数LAP组为(13.1±6.5)枚,OPEN组则为(14.5±8.2)枚(P>0.05),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术后LAP组中位随访22(2~64)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OPEN组中位随访24(3~65)个月,1例死于肿瘤腹膜转移.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治疔早期胃癌安全、可行、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 李佑 臧潞 胡伟国 王明亮 陆爱国 李健文 马君俊 冯波 蒋渝 吴云林 朱正纲 郑民华关键词: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外科手术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比较,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可行性、安全性、肿瘤根治性以及术后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8月至2008年7月... 李佑关键词:腹腔镜辅助 胃癌 近期疗效 文献传递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乙状结肠癌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索经脐单孔腹腔镜在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我院外科接受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2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23例病人中17例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6例增加一个操作孔,其中5例因操作困难,1例为血管损伤。17例单孔腹腔镜操作的病人手术时间为(92.1±12.5)(65-115)min,术中出血量(46.8±19.6)(10-80)m L,下切端(2.6±1.2)cm,淋巴结获取数(13.2±4.2)(8-25)枚。术后病理均为腺癌,TNM分期:0-Ⅰ期6例,Ⅱ期4例,Ⅲ期7例。术中增加操作孔的病人:0-Ⅰ期2例,Ⅱ期2例,Ⅲ期2例。23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0(2-15)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可行和安全,建议逐步开展。 李佑 蒋奕玫 刘坤 施毅卿 张弢 项明 赵任关键词:单孔腹腔镜手术 乙状结肠癌 2013年上海嘉定地区胃镜筛查胃癌漏诊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2013年间上海市嘉定地区5所医院共24 837例门诊行胃镜筛查患者的胃癌漏诊情况。方法:由经专业培训的内镜操作者对24 837例曾行胃镜筛查的患者再次施行胃镜检查,对可疑病灶行多块、多方向活检,其中经病理诊断胃癌或癌疑者,根据不同病灶施行外科手术或内镜切除术,切除标本行系列病理切片检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1年内的病史,并查阅其以往的胃镜检查资料,确定是否符合胃癌漏诊标准;胃癌漏诊者分析其漏诊原因。结果:胃镜活检病理结果提示,24 837例患者中胃癌297例(1.2%),其中99例患者在嘉定地区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早期胃癌11例(11.1%),进展期胃癌87例(87.9%),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1.0%)。99例患者中,8例(8.1%)为前次胃镜筛查漏诊,其前期平均行胃癌相关胃镜检查3.5次,活检病理结果均为慢性胃炎或伴肠腺化生,与本次胃癌相关的临床就诊至明确诊断时间平均为12.5个月。8例漏诊患者在本次胃镜活检病理检查中均证实为胃癌或癌疑,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4例,未见淋巴结转移;进展期胃癌3例,其中2例附近淋巴结转移;另1例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结论:99例手术治疗的胃肿瘤患者中,属前期胃镜检查漏诊的患者为8例(8.1%),漏诊原因包括未发现明确的病灶、恶性溃疡及糜烂误判为良性疾病、活检病理无肿瘤依据等,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吴云林 毛峻岭 吴巍 黄天生 陆敏 陈晓敏 罗方秀 陆亭伟 袁晓琴 李佑 项明关键词:内镜检查 误诊 如何做好腹腔镜结肠直肠手术扶持镜头助手 被引量:2 2014年 1989年.法国的Mouret报道了首例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腔镜已逐渐成为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技术。腹腔镜的摄像镜头给术者提供清晰而广阔的视野.多数情况下由扶持镜头助手掌握.根据术者的要求随时调整。良好的视野呈现是手术医师顺利完成手术的必要条件.但镜头的掌控并不容易.需要助手对手术有良好的理解以及与术者长期建立的默契配合。如何在短时间内学会灵活操作腹腔镜镜头.成为初涉腹腔镜手术的医师所要克服的主要难题。 李佑关键词:腹腔镜 结肠直肠 早期胃癌的腹腔镜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4 2008年 自1994年Kitano等首次报道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Laparoscopic As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LADG)治疗早期胃癌以来,越来越多报道验证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在技术上的可行性。2004年,日本胃癌协会更新了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标准,首次将腹腔镜手术列入治疗早期胃癌的方法。2007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也对腹腔镜胃恶性肿瘤制定了手术操作指南。 李佑 王明亮关键词:腹腔镜辅助 早期胃癌 内镜外科学 DISTAL 远端胃切除 腹腔镜手术 减孔腹腔镜高位直肠或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探讨减孔腹腔镜高位直肠或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间上海瑞金医院北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高位直肠或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70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常规组(5孔)26例,减孔组(3孔或4孔)4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排气时间、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常规组与减孔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44.0±40.1) min比(115.8±30.8) min]、出血量[(72.9±50.2) ml比(45.5±52.4) ml]、淋巴结清扫[(10.2±8.4)枚比(12.0±5.6)枚]、术后排气时间[(3.2±0.7) d比(2.8±0.8) d]、开始饮水时间[(4.2±1.1) d比(3.8±0.9) d]、进食半流质时间[(8.6±2.1) d比(8.1±1.7) d]以及住院时间[(13.0±3.4) d比(12.8±7.2) d]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和减孔组分别出现4例(15.4%)和3例(6.8%)术后并发症(P=0.233)。结论减孔腹腔镜下高位直肠或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胡皆乐 李佑 项明 赵任关键词:直肠肿瘤 乙状结肠肿瘤 腹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