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响

作品数:45 被引量:177H指数:8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济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卒中
  • 15篇疗效
  • 14篇脑卒中
  • 12篇疗效观察
  • 8篇针刺
  • 8篇康复
  • 7篇偏瘫
  • 6篇卒中后
  • 6篇肺功
  • 6篇肺功能
  • 5篇针刺疗
  • 5篇针刺疗法
  • 5篇上肢
  • 5篇偏瘫患者
  • 5篇刺疗法
  • 4篇吞咽
  • 4篇疗法
  • 4篇临床疗效
  • 4篇脑卒中后
  • 3篇电针

机构

  • 44篇济宁医学院
  • 3篇济宁市妇幼保...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作者

  • 44篇李响
  • 26篇张洪蕊
  • 11篇杨宪章
  • 7篇鹿传娇
  • 6篇李文豪
  • 5篇张岩
  • 5篇季庆洁
  • 3篇王亮
  • 2篇王玉忠
  • 2篇范焕青
  • 2篇刘锋
  • 1篇周璇
  • 1篇郝延磊
  • 1篇王强
  • 1篇陈攀
  • 1篇吴昭英
  • 1篇李晓剑
  • 1篇王杰
  • 1篇李丽
  • 1篇梁秋华

传媒

  • 6篇中国康复
  • 5篇湖南中医杂志
  • 4篇中国康复医学...
  • 3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济宁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北方药学
  • 1篇康复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3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层肌肉振动仪配合推拿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观察
杨崭李响
基于磁共振引导下的经颅磁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基于磁共振定位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是否优于常规定位下的刺激。方法将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3组患者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给予经颅磁干预;A组患者给予假刺激治疗,B组给予常规定位下经颅磁治疗,C组给予磁共振引导下的经颅磁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评估。治疗前后用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精神心理评定,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行认知功能评定,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3组患者评分均较前明显较低,组间比较,B组治疗后MADRS、HAMD、MBI以及MoCA评分分别为(18.65±1.89)分、(20.55±2.53)分、(53.15±2.89)分、(21.25±2.89)分较A组(20.00±1.95)分、(22.10±2.08)分、(51.20±2.95)分、(19.15±3.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MADRS、HAMD、MBI以及MoCA评分分别为(15.75±3.14)分、(17.45±3.90)分、(58.50±3.30)分、(25.40±3.32)分与B组比较(18.65±1.89)分、(20.55±2.53)分、(53.15±2.89)分、(21.25±2.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TMS能进一步缓解PSD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认知功能,给予经颅磁定位的rTMS相对于常规组效果更加显著。
曹海杰李响张洪蕊刘陵鑫孙亚鲁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卒中抑郁
针灸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本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的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分针灸为主治疗、针灸结合高压氧治疗、综合治疗三部分进行综述。针灸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多选用督脉、心经、心包经穴位,以头面部穴位和四肢末端穴位为多,另有选用特殊针法"回阳九针"、"靳三针"和重用灸法者等。根据PVS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理性质,还应配以补益正气的穴位。PVS为临床重症难症,针灸疗效显著,但仍必须树立综合治疗的思想,并要补益与促醒并用,意识与功能并重,以提高PVS患者的苏醒率,并最大程度的促进其功能的恢复。
刘锋李响
关键词:持续性植物状态针灸
悬吊循经弹拨法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肺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观察悬吊循经弹拨法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肺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悬吊循经弹拨组、呼吸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康复训练和护理,悬吊循经弹拨组、呼吸训练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分别予以悬吊循经弹拨法和呼吸训练。3组患者治疗4周后进行肺功能检查,评价患者肺功能情况;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4周末,3组患者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占预计值百分比、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悬吊循经弹拨组均优于呼吸训练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循经弹拨法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李响李丽陈运峰张洪蕊杨帅杨宪章
关键词:脑卒中肺功能生活质量康复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深呼吸体操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和功能康复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深呼吸体操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情绪和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5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空白磁刺激联合深呼吸体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TMS刺激联合深呼吸体操。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HAMD-24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MBI、SS-QOL各项目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以上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联合深呼吸体操能进一步缓解PSD患者的抑郁情绪,并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该联合治疗模式值得在PSD患者中应用推广。
孙亚鲁李响张洪蕊刘陵鑫杨帅
关键词:情绪
刮痧治疗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亮杨宪章李响
吞咽障碍治疗仪在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疗效观察
2012年
目的:观察吞咽障碍治疗仪在吞咽障碍患者中进行临床康复治疗的疗效,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9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吞咽训练加吞咽障碍仪治疗;对照组:单纯吞咽训练。结果:经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其中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6.3%、87.5%,;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35.4%、72.9%。2组之间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障碍治疗仪加吞咽训练在治疗吞咽障碍患者具有良好疗效。
周璇李响张洪蕊
关键词:吞咽治疗仪吞咽障碍康复疗效
个性化呼吸训练对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个性化呼吸训练对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6例,在观察期间对照组和干预组各有1例患者脱落。对照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给予体位引流结合震动排痰,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呼吸训练。观察周期为6周,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膈肌移动度、膈肌增厚率、拔管时间及拔管成功率的情况。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VC、FEV1及PEF)、膈肌活动度(DE_(q)、DE_(d))、膈肌增厚率(DTF)均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6周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PEF、DE_(q)、DE_(d)及DTF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5);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干预组的拔管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干预组的拔管成功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呼吸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的肺功能,缩短气管套管的拔除时间,提高拔管的成功率。
李响张洪蕊杨帅霍飞翔孙亚鲁
关键词:气管切开肺功能拔管
刮痧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王亮杨宪章季庆洁李响
渐进抗阻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及运动能力的临床疗效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渐进抗阻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及运动能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呼吸训练,1次/d,每周5次,30min/次,持续6周;试验组在常规呼吸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渐进抗阻呼吸肌训练,1次/d,每周5次,10min/次,持续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6周后评定患者呼吸功能,评价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率(FEV1/FVC)、呼气流速峰值(PEF),采用膈肌超声对患者膈肌运动进行评估,每天对患者进行1次6分钟步行试验,取每位患者的步行距离平均值。结果治疗3周及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FVC、PEF、膈肌动度及6分钟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提高更明显。与治疗前相比,两组FEV1/FVC(%)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两组组间比较FEV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渐进抗阻呼吸肌训练结合呼吸训练对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功能作用更加显著,优于单纯传统呼吸训练,值得临床推广。
霍飞翔张洪蕊杨帅孙亚鲁李响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