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天

作品数:14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篇艺术
  • 4篇影像
  • 2篇摄影
  • 2篇消费社会
  • 2篇观看
  • 2篇超现实
  • 2篇沉浸
  • 1篇电影
  • 1篇电影创作
  • 1篇都市
  • 1篇新媒体
  • 1篇叙事
  • 1篇学科
  • 1篇学科群
  • 1篇研究新视野
  • 1篇艺术表现
  • 1篇艺术表现形式
  • 1篇艺术生态
  • 1篇艺术史
  • 1篇艺术研究

机构

  • 14篇厦门大学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作者

  • 14篇李天
  • 1篇陈玲

传媒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电影评介
  • 1篇电视研究
  • 1篇北方传媒研究
  • 1篇艺苑
  • 1篇中国文学批评
  • 1篇上海艺术评论
  • 1篇中外文论
  • 1篇厦大中文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像符号与文化传承:西游题材动画中的符号再现被引量:1
2020年
从古岩画到影像,从言语到语言,人类的发展过程中,符号从早期的个人行为,逐步成为社会规约,而社会规约又以符号为意义的载体,成为更丰富和复杂的可被感知的符号体系,这些符号体系被接受者解码后再现,如此反复便实现了该符号体系的无限衍义,某种社会文化认同与传承就此而形成。影像形式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达到点到点、点到面的传播。数字多维媒介中的影像成为当下主要的交流环境,人们通过5G网络环境,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沟通与交流,数字化媒介对于符号的传播突破了时空,甚至出现表意时空距离完全消失的现象。
陈玲李天
关键词:文化传播方式文化传承社会规约影像符号接受者
从数码艺术到数码艺术学科群——评黄鸣奋教授《数码艺术潜学科群研究》
2017年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数码艺术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无论从研究人员、论著的数量,还是从各类新媒体艺术、数字艺术等相关领域学术会议的数量,都能见其蓬勃发展的趋势。在众多的论著之中,黄鸣奋教授的《数码艺术潜学科群研究》无疑最为突出。这套三百多万字的鸿篇巨制既是作者本人研究生涯的又一次突破,也是我国数码艺术学的一项重要成果。作为国内数码艺术理论研究的先导者,在2011年六卷本《西方数码艺术理论史》
李天
关键词:论著生涯学科群数码艺术
物性工具与图像艺术被引量:3
2021年
从原始壁画到架上绘画,从摄影复制到计算机图像的拟像,在对图像的获取以及图像艺术的创造中,工具作为物性载体,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与工具的进化相对应,图像艺术在生成模式上经历了模仿、复制与生成的阶段。随着绘图软件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模拟、复制与生成三种手段得以在同一平台上融合无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视觉图景,也带来更为复杂的美学思考。本文以绘图工具的变化为参考系,以技术物与人的关系为分析视角,对物性工具与艺术创造之间的关联作出思考。
李天
关键词:数字化图像艺术
意境论与影像叙事
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意境的应用无疑是广泛的,意境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文艺作品,还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城市规划、服装、居室装饰等一切与审美有关的领域.关于意境的涵义,一直未有确定性的界定,存在着诸多义项,如情景交融说...
李天
关键词:电影创作影像叙事意境理论
论摄影的超现实本质——兼论苏珊·桑塔格的影像理论
2016年
摄影已成为当代大众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摄影本身是否是一种艺术形式却是一个至今为止都争论不休的问题。苏珊·桑塔格将'超现实'作为论述摄影本质的出发点,不仅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富于启发意义的美学问题,并且对其社会功能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为更好地理解消费时代下的影像提供了启发。
李天
关键词:超现实消费社会
参与:以沉浸之名——以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装置艺术为例
2020年
参与,在词典里被表述为以第二方或者第三方的身份加入,融入到某件事情中。而第三方的性质是:合作,但保持独立。在当代艺术生态中,大型沉浸式装置占据着越来越耀眼的位置,它既非VR情境对于感知的机械式复现,也不构建沉浸式戏剧的行动式参与,更不似传统视觉艺术的意识沉浸那般,需依赖于观者的想象力与错觉。
李天
关键词:装置艺术沉浸式想象力
数字人文背景下的文学研究——量化方法在中西文学研究中的比较被引量:8
2020年
从早期人文计算的单纯量化研究,到数字人文背景下跨学科的研究视野,文学研究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的态势。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数字人文在英语古典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倾向。在英语古典文学研究中,文学数据库的庞大与检索技术的成熟,使其研究方法突破传统的风格辨析与著作权判断,呈现出多样化与大跨度的特性,并能与读者接受结合,发展出互联网时代特色。中国古典文学也显现出跨学科(如GIS等)特性,但受制于语言契合度与技术发展,在研究方法上仍有待开拓。
李天
“新媒体时代艺术研究新视野”会议综述
2015年
新世纪以来,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的繁荣不仅提供了新的艺术创作手段和传播平台,催生出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艺术的生产、流通、消费和评价体制。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传统的艺术研究范式似乎越来越难以为继。
李天
关键词:艺术研究艺术表现形式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
大数据关键技术及其GIS应用
大数据的出现并不偶然,随着互联网特别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和各种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以及无处不在的各类传感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高度发展造就了大数据的繁荣,并以“大数据+”的方式重构甚至颠覆着多个行业和领域。以Google、F...
耿旭朴李天
关键词:大数据GIS可视化
传统与现实的交织共鸣--简述近十年我国都市家庭剧的伦理美学展现被引量:1
2020年
近十年来,我国都市家庭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剧中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和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家庭结构。与此同时,传统的家庭关系与价值观念仍然存在,在艺术上追求以家为归、以和为贵的伦理美学。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最后聚焦于伦理美学的书写之中。
李天
关键词:家庭剧伦理美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