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 作品数:12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盐酸贝那普利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对比剂肾病的影响被引量:8
- 2010年
- 背景有研究结果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减轻对比剂对肾脏的损伤,但也有研究表明应用ACEI类药物是对比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目的观察盐酸贝那普利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119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并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化原则分为使用盐酸贝那普利组和对照组(未用盐酸贝那普利)。盐酸贝那普利组在冠状动脉造影前至少3d应用盐酸贝那普利10mg,1次/d,术后继续使用至少3d。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术后72h血清肌酐并用MDRD方法计算其术前、术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介入治疗后CIN的发生率,两组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eGFR、血清肌酐的变化。结果盐酸贝那普利组手术前后eGFR、血清肌酐未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术后eGFR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2),术后血清肌酐较术前明显增加(P=0.003)。术后72h血清肌酐与基线血清肌酐的差值(ΔScr)对照组明显升高(P=0.020),ΔeGFR明显降低(P=0.012)。盐酸贝那普利组CIN发生率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4.92%比8.62%,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应用盐酸贝那普利是安全的,并可能有保护肾功能,预防对比剂肾病的作用。
- 李婷婷李曦铭丛洪良
- 关键词:盐酸贝那普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剂肾病
- 抑郁对冠心病行再血管化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6
- 2012年
- 目的 探讨抑郁对冠心病患者行再血管化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345例CABG和308例PCI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抑郁评分,根据评定结果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其中CABG患者抑郁组84例、非抑郁组261例,PCI患者抑郁组88例、非抑郁组220例.随访12个月,观察抑郁状态分别对2种治疗方式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再住院率的影响.结果 345例行CABG的患者,术后抑郁患病率明显高于术前(40.9%比24.3%,P<0.01);术后抑郁患者12个月内MACE的发生率高于无抑郁患者[8.5%( 12/141)比2.9% (6/204),P<0.05];其中,抑郁组再次血运重建率和12个月累积再住院率均高于非抑郁组[4.9%( 7/141)比1.0%( 2/204)和12.8%( 18/141)比6.4% (13/204),P均<0.05].308例行PCI患者,术后抑郁患病率亦高于术前(36.4%比28.6%,P<0.05);术后抑郁患者12个月MACE发生率和再住院率均高于无抑郁患者[8.0% (9/112)比2.0% (4/196)和12.5% (14/112)比4.6% (9/196),P均<0.05].对同期行PCI和CABG的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抑郁评分进行比较,PCI与CABG术前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BG术后患者SDS评分明显高于PCI组(48.9±9.8比45.7±10.5,P=0.01).166例行PCI患者测定血清IL-6水平,抑郁患者IL-6水平高于非抑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再血管化治疗术后有较高比例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术后抑郁状态与患者再缺血事件相关,并可能影响预后.
- 李曦铭李婷婷丛洪良郭志刚宋静华赵茹肖建勇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抑郁症心肌血管重建术预后
- PCSK9抑制剂在ox-LDL诱导HUVECs损伤中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人类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PCSK9)抑制剂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导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HUVECs细胞分为Control组(正常培养),ox-LDL组(50 mg/Lox-LDL诱导24 h),低、中、高剂量PCSK9抑制剂组(分别用5、10、20μmol/L PCSK9抑制剂预处理24 h,再加入50 mg/Lox-LDL诱导24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并计算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或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转录和分泌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Caspase-3)和核因子(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ox-LDL组细胞存活率下降,TNF-α、IL-6和MCP-1转录及分泌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升高,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Caspase-3表达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下调,磷酸化NF-κB(p-NF-κB)水平上调;同时NF-κB在细胞核内表达上调,胞质中表达下调。中、高剂量PCSK9抑制剂处理后,与ox-LDL组比较,细胞存活率升高,TNF-α、IL-6和MCP-1转录和分泌水平下降,细胞凋亡率下降,Bax、Cleaved-Caspase-3表达下调,Bcl-2表达上调,p-NF-κB水平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PCSK9抑制剂下调ox-LDL导致的HUVECs细胞核中NF-κB表达,上调胞质中NF-κB的表达(P<0.05)。结论PCSK9抑制剂可以抑制ox-LDL导致的HUVECs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发挥内皮功能保护作用。
- 许景涵左俊荣韩楚仪李婷婷金冬霞赵福梅丛洪良
- 关键词:内皮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盐酸贝那普利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冠脉介入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
- 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能减轻对比剂对肾脏的损伤,但也有研究表明应用 ACEI类药物是对比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 目的:观察盐酸贝那普利对冠心病伴高血压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 李婷婷李曦铭丛洪良
- 关键词:盐酸贝那普利冠心病介入治疗对比剂肾病肾脏损伤
- 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血尿酸水平
- 李作成王一然李曦铭胡越成李建李婷婷金冬霞乃宽丛洪良
- 抑郁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前后患者抑郁发生比例,探讨抑郁对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2月期间34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其中男221例,女124例;平均年龄(61.5±7.8)岁。根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抑郁组(84例)和非抑郁组(261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抑郁的发生比例.随访24个月,观察抑郁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比例的影响,进行两组间无MACE、死亡生存分析,并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345例患者中,抑郁组女性患者比例、体质量指数、既往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基线指标均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抑郁较术前明显增高(40.9%对24.3%,P<0.05)。随访24个月,抑郁组总MACE发生比例明显高于非抑郁组(16.5%对5.2%,P<0.01),其中心肌梗死发生比例及再次血运重建率较非抑郁组患者增高(6.8%对2.1%,6.6%对1.6%,P<0.05).两组患者24个月累积病死率(3.3%对1.6%,P=0.3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曲线显示,抑郁组患者24个月的无MACE生存率显著低于非抑郁组患者(P<0.001);死亡生存分析,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09)。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左心室射血分数、既往心肌梗死是CABG患者术后24个月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前后均有较高比例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术后抑郁发生比例明显高于术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抑郁组患者总MACE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非抑郁组患者,术后抑郁是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影响远期预后。
- 彭长生李曦铭丛洪良李婷婷
- 关键词:抑郁冠状动脉分流术预后
- 脂蛋白颗粒在冠心病预测及治疗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 目的:目前LDL-C仍为冠心病临床用药指导及调脂监测工作中最核心指标。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冠心病患者的LDL-C指标处于正常范围甚至低水平仍反复发作心血管事件。来自多项流行病学研究的数据已经证明LDL-P比LDL...
- 李婷婷
- 关键词: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
- 抑郁对行再血管化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 研究背景和目的:抑郁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常见合并症。研究表明,抑郁症是冠心病患者长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冠心病的高发病率,其治疗方法也由...
- 李婷婷
- 关键词:心肌血管重建术冠状动脉分流术血管成形术白细胞介素-6预后
- 文献传递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药物治疗
- 2010年
- 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又称冠脉搭桥术(CABG),是公认的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有效的方法,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当冠脉狭窄达到75%或以上时就会明显影响血流流动而产生心绞痛症状。
- 李婷婷丛洪良
-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阿司匹林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 不同再灌注方法对STEMI患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比较不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成功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直接PCI(PPCI)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近期预后。方法:入选符合入组标准的218例STEMI患者。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及治疗的实际情况分组:A组即PPCI治疗(90例);B组即只进行静脉溶栓治疗(78例),将发病3 h内溶栓的患者分为B1组(30例),超过3 h分为B2组(48例);C组即溶栓成功后延迟PCI治疗组(50例)。支架及用药方法:A组、C组患者罪犯血管是PCI治疗的唯一目标,不限制支架的应用与选择。3组患者治疗方案均遵循STEMI治疗指南。随访指标:218例患者均在术后30 d接受门诊随访。比较住院和随访期间的心脏事件(MACE事件)、复合终点事件和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变化。结果:21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1)各组患者间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具有可比性;(2)随访期间MACE事件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A组低于B2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期间A组LVEF高于B2组、C组,C组LVEF高于B2组;A组LVEDD低于B2组、C组,C组LVEDD低于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PCI是STEMI患者最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方法;发病3 h内的患者,溶栓治疗的即刻效果及30 d预后不劣于直接PCI。溶栓治疗并不是STEMI患者的治疗终点。
- 张伟杰丛洪良李春洁李婷婷张文艳贾秀丽吴伟刘彩霞张梦阳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静脉溶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