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刚
- 作品数:28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珠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PDCA管理的在线问卷在内科学实践教学体系中平台建设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循环程序(PDCA)在本科生内科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于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98名本科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名。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比较两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综合素质和带教老师满意度。并针对影响实习质量的原因不断改进管理方案。结果PDCA循环模式下本科生实习考核成绩得到明显提高(P<0.05),带教老师满意度也明显较高(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临床实践的综合应对能力,并使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值得推广。
- 朱晔刘天民唐文仪黄译莹古志强李学刚周智涓尚斌芳
- 关键词:PDCA教学质量
- 非清髓性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五年随访
- 探讨非清髓性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AD)的远期疗效。总结5例接受NAST的AD患者移植后的随访情况。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阿糖胞苷(200 mg·kg·d,-2~-1 d)及环磷酰胺
- 徐景勃谢锋庞文正钟淑萍李学刚任江南侯丽君
- 文献传递
- 伴幼淋巴细胞增多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三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伴幼淋巴细胞增多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PL)的临床特征与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CLL/P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讨论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CLL/PL在临床表现、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具有特殊性。结论CLL伴幼淋巴细胞增多与其临床特征密切相关,提示预后不良。
- 李学刚钟淑萍谢锋庞文正何志国侯丽君
-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慢性B细胞白血病幼淋巴细胞
- 云克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损害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云克(^(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合并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损害,减轻病人的骨痛,促使病灶骨修复,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 19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人伴有骨损害、骨痛给予M_2方案或VAD方案化疗,同时辅以云克治疗骨损害,用法为250ml生理盐水溶解云克3支(16.5mg),缓慢静脉滴注2h以上,连续5天为1个疗程,隔周行第2个疗程,云克治疗前后均行骨X线或骨ECT检查,观察病人骨痛缓解和骨病灶范围减少状况,再评价其疗效。结果 19例病人中显效+有效15例(15/19,78.9%),无效4例(4/19,21.1%);通过X线或骨ECT云克治疗前后比较,发现骨病灶完全消失者3例(3/19,15.8%),骨病灶范围不同程度减少、数量减少9例(9/19,47.4%),骨病灶范围稳定或增大者7例(7/19,36.8%),总有效率63.1%(12/19)。不良反应轻微,肾功能减退者云克减量或慎用。结论云克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损害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
- 何志国曾林涓钟淑萍李学刚徐景勃侯丽君
- 关键词:云克化疗骨损害多发性骨髓瘤
- 青少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按ALL-XH99方案治疗的疗效分析
- 选取13例2004年4月至2012年1月采用ALL-XH99方案治疗10岁以上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观察ALL患儿根据ALL-XH99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指出,ALL-XH99方案对大年龄ALL患儿疗效良好...
- 何志国曾林涓钟淑萍李学刚侯丽君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患者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 常见风湿性疾病372例血液系统改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
- 徐景勃钟淑萍庞文正谢锋李学刚侯丽君
- 初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系统异常的临床分析
- 2011年
- 目的:提高对伴有血像异常的初诊SLE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初诊SLE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初诊的病例中,77例存在血像异常(91.6%),一系血细胞异常共27例,二系血细胞异常共32例,三系血细胞异常18例,白细胞减少、贫血多为轻、中度(68.9%,80.5%);贫血主要表现为小细胞性18例(23.4%)和正细胞性44例(57.1%);血小板减少程度的变异性大(11-97.8)×109/L.绝大部分病人均伴有SLE的其他症状.57例DAI(病情活动指数)数值大于9.结论:初诊SLE伴血液系统异常发生率高,SLE的血液系统表现有其特点,存在血液系统损害的初诊SLE病人中有74%伴有SLE病情活动.
- 曾林涓李学刚钟淑萍滕淑萍侯丽君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白细胞减少症贫血全血细胞减少
- 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3例被引量:1
- 2012年
- 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是临床上少见的血液系统疾病,该病多见于男性,好发于20~50岁,临床表现复杂,其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极易被误诊。2001年WHO发布的造血系统髓系肿瘤分类中将其和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CEL/HES)归类在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之中,解决了其归类问题。
- 李学刚曾林涓钟淑萍谢锋侯丽君
- 关键词: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 系统性红斑狼疮非清髓性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的五年随访被引量:1
- 2014年
- 【摘要】目的探讨非清髓性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治疗sLE后的免疫重建规律。方法总结10例接受NAST的SLE患者移植后的随访情况。动员方案为异环磷酰胺(IFO)+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移植前1~2d,阿糖胞苻(200mg·kg-1·d-1)加环磷酰胺(40mg·kg-1·d-1)。应用流式细胞学技术分别于动员前、动员后,移植后2周及1、2、3、6、12、24、36、48及60个月监测患者体内的T细胞(CD3+)、B细胞(CDl9+)、NK细胞(CD3一CDl6’CD56+)、Th细胞(CD3CD4+)、Tc细胞(CD3+CD8+)、调节性T细胞(CD4+CD25+)和CD4/CD8+比值的变化。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3+细胞动员前为(1232+354)/ram3,12个月后恢复正常。CD4+细胞动员前为(602224)/mm3,移植后48个月恢复正常。CD8+细胞动员前为(404215)/m,n3,移植后2个月恢复正常。CDl6+CD56+细胞动员前为(115+38)/ram3,移植后36个月恢复正常。CDl9+细胞动员前为(43±11)/ram3,移植后6个月恢复正常。CD4+CD25+细胞动员前为(6.9±1.4)/mm3,移植后24个门趋于稳定。CD8+T细胞恢复早于CD4+T细胞,CD4+/CD8+持续降低,移植7个月后逐渐回升。B细胞在移植后10个月恢复至正常。NK细胞移植后24个月恢复至正常并保持稳定。调节性T细胞与CD4+细胞比值(CD4‘CD257CD4+)移植后逐渐增加。结论NAST可以使难治性SLE患者病情明显缓解,监测移植后外用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调节性T细胞可评定疾病预后并可能早期预判复发。SLE患者行NAST后是否复发尚需进一步随访。
- 徐景勃钟淑萍李学刚刘香庞文正谢锋侯丽君盛志新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重建
- 非清髓性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远期疗效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非清髓性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远期疗效。方法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02年11月至2005年10月4例成功接受NAST的SLE患者移植后的随访情况。非清髓性预处理移植前1~2 d静脉滴注阿糖胞苷200 mg/(kg.d)及环磷酰胺40 mg/(kg.d)。评价患者移植前后的相关症状体征、远期并发症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的中位时间12 d,血小板>100×109/L的中位时间为10 d,血红蛋白>120 g/L的中位时间为22 d。随访中,NAST后4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症均消失,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显示:CD4+及CD4+/CD8+均恢复正常。1例男性患者移植4年后妻子正常受孕并产下一健康女婴。3例女性均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结论 NAST造血重建快,远期疗效确切。SLE患者NAST治疗后生活质量较好。
- 徐景勃钟淑萍庞文正谢锋李学刚何志国侯丽君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