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
-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02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内置式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颌骨畸形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内置式牵引成骨技术在不同类型的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 2种类型的内置式牵引装置 ,为严重的小颌畸形、上颌后缩畸形、半侧颜面萎缩畸形和下颌骨缺损畸形患者行下颌骨体水平方向延长、上颌骨水平前徙、下颌升支与上颌骨同期垂直向延长以及下颌骨体部双端式牵引延长 ,共 5例。结果 :5例牵引成骨手术 ,部分病例辅助正颌外科手术 ,均达到术前设计要求 ,临床效果满意。 2例因牵引方向导致的错牙合问题 ,在牵引结束时及时得以纠正。无伤口裂开、感染、骨坏死、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内置式牵引成骨技术可重建面部轮廓 ,恢复理想的咬合关系和口颌功能 ,创伤小 。
- 朱力刘兵李宁惠永刚梁伟
- 关键词:颌骨畸形小颌畸形
- 立体解剖模型在颌面部骨畸形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3年
- 朱力刘兵喻雪莲李宁
- 固定矫治联合上颌前牵引治疗安氏Ⅲ类错殆畸形的疗效评估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联合上颌前牵引治疗安氏Ⅲ类错殆的疗效。方法对20例安氏Ⅲ类错殆畸形患者采取上颌前牵引治疗后,行方丝弓固定矫治,并对矫治后效果与11例未治疗者进行比较。结果骨骼方面,面中长度、SNA、SNB、ANB均有明显改变。牙齿方面,在整个治疗阶段,覆盖及上颌切牙和下颌切牙轴倾度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明显差异。软组织方面,在上颌骨牵引阶段,治疗组Z角及上唇的矢状位置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在固定矫治阶段,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无软组织矢状方向的改变。结论前牵引治疗使咬耠面明显改变,固定矫治器使治疗结果得以保持,上颌骨无明显改变,而下颌骨的后退有显著差异,覆盖增加,上切牙前倾,唇关系改善显著。
- 李宁刘兵隋健夫
- 关键词:头影测量固位正畸学
- 正颌外科和正畸联合治疗下颌前突畸形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总结分析下颌升支部和下颌体部截骨矫正下颌前突畸形的手术和正畸治疗特点。方法 :根据手术设计需要 ,将 12 5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分下颌升支部截骨和下颌骨体部截骨两组 ,并分别进行内容不同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结果 :两种术式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下颌升支部截骨和下颌骨体部截骨满意率分别为 88.3%和 83.3%。 2例下颌体部截骨术后 2年复发 ,行二次手术予以矫正。结论 :必需根据不同的术式 ,设计不同的术前术后正畸方案。一方面保证下颌前突畸形患者获得满意的美学改善 ,同时在新建的颌位上应具有良好的牙合关系。
- 朱力惠永刚刘兵赵小莉李宁
- 关键词:下颌骨正颌手术正畸学颌骨畸形
- 上颌窦径路翼腭窝区域上颌神经高位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被引量:10
- 2006年
- 刘兵孙树岩盖志李宁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翼腭窝上颌神经外科手术
- 口内牵引成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观察口内牵引成骨修复下颌骨体部缺损新骨形成的X线和生物力学特征。方法以beagle实验犬4条为实验对象,建立人工下颌骨体部2.0cm缺损实验模型;半年后,二期手术形成骨传送盘,固定口内牵引器,术后10d起,以0.5mm/次,每日2次的频率向恒定的方向行牵引传送骨盘,至缺损区完全封闭。固定35周后安乐处死动物,切取标本行X线摄片,测定新骨组织的弯曲极限强度和硬度并与正常骨组织比较。结果①下颌骨缺损完全封闭,传送骨盘与远端骨段形成骨性联接,新生的骨组织形态与自然下颌骨相同,不易区分。传送骨盘与对侧基骨形成骨性融合。②新骨组织形成正常皮质骨和松质骨结构,放射密度低于正常下颌骨。③压力实验DO间隙新骨组织平均极限强度(69.4±19.2)MPa,相当于正常下颌骨的(78±3.5)%。传送骨盘与基骨的连接部位平均极限强度(46.9±8.4)MPa,相当于正常下颌骨的(49.3±3.9)%。结论应用口内双端式传送牵引成骨术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5周新骨组织改建成熟为适应正常生理功能的骨质结构,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刘兵朱力李宁梁伟于莉华
- 关键词:牵引成骨下颌骨缺损动物模型生物力学
- 前方牵引器治疗对上气道影响30例观察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上颌前牵引治疗对气道的影响。方法对2002—2008年在解放军202医院口腔科就诊的30例骨性Ⅲ类错患者行前方牵引器治疗,通过头影测量指标比较治疗前后气道的变化。结果上颌骨A点前移,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角(SNA角)增加,上颌切牙唇侧倾斜,下颌切牙舌侧倾斜,鼻咽腔气道两个测量点分别平均增加(2.71±0.05)mm和(3.03±0.33)mm,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前牵引治疗对鼻腔气道有影响,但是对口咽腔气道没有影响。
- 李宁刘兵隋健夫
- 关键词:上颌前牵引
- 口内牵引成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扫描电镜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观察分析口内牵引成骨修复下颌骨体部缺损新骨形成的超微结构特征和矿化成分 ,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标本取自 4条beagle实验犬下颌骨应用口内传送牵引成骨术产生的新生骨组织和邻近原骨组织 ,用扫描电镜观察新骨区的超微结构特征 ,并用X线能谱仪计算机系统测定新生骨Ca/P质量比。结果 :①下颌骨缺损完全封闭 ,牵引间隙有大量新生骨组织生成 ,骨质密度近似正常骨组织。传送骨盘与基骨界面骨性融合。②牵引间隙新生骨平均钙磷质量比 1.80 ,传送骨盘平均钙磷质量比 2 .0 2 ,传送骨盘与对侧基骨连接部位钙磷质量比 1.67。新生骨和传送骨盘与对侧已骨连接部位的钙磷比率显著低于传送骨盘。结论 :beagle实验犬应用口内传送牵引成骨术在原位产生的新生骨段 ,术后 3 5周可矿化。
- 刘兵朱力李宁梁伟于莉华
- 关键词:牵引成骨下颌骨缺损动物模型扫描电子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