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
- 作品数:31 被引量:150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局部复发/晚期直肠癌疗效预测分析和Ⅰ期临床研究
- 第一部分局部不可手术或复发直肠癌放疗同步羟基喜树碱工期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局部不可手术或局部复发直肠癌常规3个野等中心照射或三维适形放疗同步羟基喜树碱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Dose Limited Toxicity, DL...
- 李宁
- 关键词:三维适形羟基喜树碱I期临床研究直肠癌超声内镜
- 文献传递
- NFATS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研究
- 李宁
- 关键词:NFAT肿瘤生成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组织芯片肺癌细胞系
- 文献传递
-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BRCA1突变状况的评价及未患病亲属遗传易感性的检测
- 该研究通过对25例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有乳腺或卵巢癌家族史的原发卵巢癌10例、乳腺卵巢双原发癌14例、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原发性腹膜癌1例)、2例双侧乳腺癌、1例有卵巢癌家族史的早发乳腺癌的BRCA1基因所有22个编码外显子...
- 李宁
- 关键词:乳腺癌卵巢癌遗传易感性免疫检测
- 文献传递
- Ⅱ、Ⅲ期上段直肠癌根治术后放疗意义探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Ⅱ、Ⅲ期上段直肠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的价值.方法 2000-2010年本院共收治3 995例直肠癌患者,从中筛选出符合下述条件者进行回顾分析:(1)根治性手术;(2)术前结肠镜检查显示肿瘤下界距肛缘10-16 cm;(3)术后病理为T3-T4或N1-2 M0期(AJCC 7版分期);(4)病理类型为腺癌.结果 共入组547例患者.5年样本数为249例.全组5年OS、DFS、LRFS、DMFS分别为79.0%、76.8%、94.0%、80.1%.采用倾向评分配比法按1∶1平衡基线特征后,术后同期放化疗与未放化疗各155例.将pT4b期、有癌旁结节、淋巴结转移较多(N2期)者列为高危组,术后同期放化疗5年LRFS和OS均高于未放疗者(96.3%、82.0%,P=0.0.044;81.6%、59.1%,P=0.019).结论 Ⅱ、Ⅲ期上段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总体预后较好,术后同期放化疗仍可进一步降低LRR;尤其对伴有高危因素者,术后放化疗可显著提高局部和长期疗效.
- 王鑫金晶任骅冯燕茹刘文扬肖琴李宁房辉景灏卢宁宁唐玉邓垒王健仰余子豪刘新帆宋永文王维虎王淑莲刘跃平李晔雄
- 关键词:预后分析
- 盐酸拓扑替康胶囊和盐酸西莫替尼片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安全性和耐受性研究
- 本论文以抗肿瘤新药盐酸拓扑替康胶囊和盐酸西莫替尼片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快速、灵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拓扑替康和西莫替尼的浓度,为上述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提供方法...
- 李宁
-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安全性耐受性抗肿瘤药
- 文献传递
- 预测卵巢上皮癌紫杉醇/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分子标志物研究
- 【背景与目的】紫杉醇/铂类联合化疗是目前卵巢癌术后一线辅助化疗方案,6周期化疗后的完全缓解率为60%~70%。本研究旨在探讨预测卵巢上皮癌紫杉醇/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分子指标,为逐步实现卵巢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
- 李宁
- 关键词:卵巢上皮癌紫杉醇铂类化疗化疗敏感性分子标志物个体化治疗
- 文献传递
- 宫颈透明细胞癌11例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宫颈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1例原发性宫颈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情...
- 王子毅李宁孙阳春吴令英
- 基于聚类分析的不同表型pT1~2N0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差异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通过聚类分析获得pT1~2N0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表型亚组,进而评估各亚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1999--2013年共4979例R0根治术后pT1—2N0期乳腺癌患者纳入层次聚类分析,患者间差异性计算综合考虑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脉管瘤栓、雌激素受体(ER)表达、孕激素受体(PR)表达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聚类分析所采用的连接方式为Ward连接,同型相关系数和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进行层次聚类内验证。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同型相关系数为0.603,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17.双重内验证结果显示,层次聚类模型与数据集中患者实际相异性呈强相关(P〈0.001)。4979例R0根治术后pT1-2NO期乳腺癌采用12类分法能最好地体现样本的内在表型差异。其中类5、类9和类12患者预后最好,其患者年龄多〉40岁,肿瘤较小,以高、中分化为主,多无脉管瘤栓,ER和PR均以阳性为主.HER-2多为阴性。类1和类11患者的预后最差,类1患者的肿瘤较大,以低分化为主,ER和PR均以阴性为主。类11患者主要表现为有脉管瘤栓。类2、类3、类4、类6、类7、类8和类10患者的预后居中.也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复发模式。结论通过聚类分析获得了pT1-2N0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表型亚组,不同亚组的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并显示出不同的预后.可为术后个体化辅助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王智王维虎王淑莲金晶宋永文刘跃平任骅房辉唐玉陈波亓姝楠卢宁宁李宁唐源刘新帆余子豪李晔雄
- 关键词:聚类分析预后
- 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卡培他滨单药±奥沙利铂同期放化疗疗效对比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 比较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同期放化疗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2-2010年分别接受卡培他滨术后同期放化疗(单药组,427例)和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术后同期放化疗(双药组,248例)的临床资料.治疗模式均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同期放化疗±辅助化疗.放疗方法为真骨盆45.0~50.4 Gy分25次.结果 采用倾向评分配比法按1∶1平衡基线特征后产生单双药组各248例,其中单药、双药组5年样本数分别为81、104例.匹配后单、双药组的5年OS (78.1%∶74.9%)、DFS (74.4%∶67.9%)、LRC (94.5%∶ 92.8%)和DMFS (77.1%∶ 70.9%)均相近(P=0.547、0.292、0.484、0.364),但双药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药组(38.3%∶24.6%,P=0.001).结论 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同期放化疗疗效未优于卡培他滨单药同期放化疗,而不良反应增加.单药卡培他滨同期放化疗仍为标准方案.
- 冯燕茹金晶王鑫肖琴王维虎王淑莲刘跃平宋永文任骅房辉李宁李晔雄刘新帆余子豪
- 关键词:直肠肿瘤外科学直肠肿瘤放化疗法
- 直肠癌术前IMRT同期化疗与VMAT同期化疗的急性不良反应比较被引量:23
- 2014年
- 目的 比较静态IMRT和VMAT用于直肠癌术前同期放化疗的急性不良反应及耐受性.方法 2006-2013年共242例患者接受IMRT或VMAT同期化疗,VMAT组61例,IMRT组181例(其中简化IMRT 137例,7个野IMRT 44例).全组均予盆腔放疗50Gy分25次5周完成,同期化疗连用5周(卡培他滨每天1650 mg/m2,奥沙利铂每周50 mg/m2).组间差异行x2检验.结果 全组因不良反应中断放疗者7.9%,VMAT和IMRT组相当(4.9%∶8.8%,P=0.325),IMRT组中简化IMRT和7个野IMRT的也相近(8.0%∶11.4%,P=0.498).全组最常见急性不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69.4%,≥3级5.8%)、腹泻(65.5%,≥3级20.7%)、放射性皮炎(62.0%,≥3级7.9%),其中VMAT和IMRT组的相当(68.9%∶69.6%,P=0.911;63.9%∶ 67.4%,P=0.620;65.6%∶ 60.8,P=0.504),只有VMAT组体重下降低于IMRT组(3.3%∶12.7%,P=0.036).IMRT组中简化IMRT和7个野IMRT组的急性不良反应也相近(70.0%∶65.9%,P=0.539;68.66%∶63.6%,P=0.540;8.0%:9.1%,P =0.824),但≥3级不良反应中简化IMRT组的呕吐明显好于7个野IMRT组(0∶6.8%,P=0.002).结论 直肠癌术前同期放化疗采用不同调强技术的耐受性良好、急性不良反应基本相当,IMRT技术间的个别不良反应差别有待探索.
- 任骅金晶肖琴冯燕茹房辉李宁王鑫王维虎王淑莲宋永文刘跃平余子豪刘新帆戴建荣李晔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