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宽

作品数:8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艺术
  • 3篇画艺
  • 2篇艺术实践
  • 2篇中国画
  • 2篇中国画艺术
  • 2篇文化
  • 2篇文化历史
  • 2篇国画
  • 2篇国画艺术
  • 1篇艺术论
  • 1篇艺术史
  • 1篇影像
  • 1篇早期教育
  • 1篇中国绘画
  • 1篇中国绘画艺术
  • 1篇中国水墨
  • 1篇中国水墨画
  • 1篇生产力
  • 1篇生产力视角
  • 1篇视听传播

机构

  • 7篇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

  • 7篇李宽
  • 2篇卢迪
  • 1篇王喆

传媒

  • 2篇东方艺术
  • 1篇视听界
  • 1篇中国校外教育
  • 1篇中国编辑
  • 1篇新疆艺术学院...
  • 1篇文艺生活(艺...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数智赋能视听传播的问题破解与机制创新
2024年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所在。新质生产力代表的是以5G、人工智能等引领驱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先进技术为核心的先进生产力。数智传播时代,形成视听媒体新质生产力,要坚持“移动优先”战略主线,用5G、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赋能融合传播,整合科技创新资源。面向未来视听,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需要从建立适配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视角破解当下问题矛盾,梳理战略主线,推进视听媒体在内容生产、媒体运营、人才发展等体制机制层面的变革与创新。
卢迪彭佳李宽
关键词:视听传播
中西绘画中线条的运用和比较被引量:4
2009年
线条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灵魂,贯穿了中国绘画的始终。潘天寿先生著的《中国绘画史》中讲到,中国绘画及书法都起源于线条的演变。虽然关于绘画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或者说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线条的演变历史肯定要比中国绘画的历史悠久很多,并且线条只有在绘画历史尤其是中国绘画历史中才发散出其灿烂辉煌的艺术魅力。李小山在他的《中国画存在的前提》
李宽
关键词:线条艺术中国绘画艺术西方绘画绘画精神线描
影像的传达与表现——白南准艺术论析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主要以现代观念艺术中的影像艺术的开创人白南准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与激浪派的关系和相互间的影响,以及激浪派在白南准的艺术中所起到的作用;分别以白南准的活体雕塑作品和电视影像作品为例,探讨了白南准艺术作品的美学意义和其具有的时代特征,从而得出白南准作为一个当代世界级的艺术家为艺术走向多元化、观念化所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
李宽
中国画在艺术审美进程中的状态
2011年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它千余年逐步形成的独尊地位已使其风格高度完善。由于近现代西方文化的进入,作为自卫,处于独尊地位的水墨画便顺理成章地被称为中国画。而当时所见之西洋画实为西画之一种和几种风格。时至今日,所谓的西洋画已变化万千,那么,中国画的新发展,包括水墨画的新发展以及中国画传统样式的再发现,不也是一个对应的范畴而应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接纳吗?
李宽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中国水墨画艺术史多元文化文化历史艺术实践
包豪斯的早期教育——论约翰·伊顿教育思想及其基础课程
2011年
约翰·伊顿作为包豪斯的第一批教员,其教育思想对包豪斯教育体系和师生间的学习交流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首先对伊顿进行简要介绍,其次通过对伊顿为包豪斯基础课程所设立的三项基本任务的论述,从中分析伊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最后探讨了伊顿的教育思想对现代设计教育和设计实践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李宽
关键词:基础课程包豪斯
水墨·审美·随想
2012年
自上个世纪中叶至今,关于中国艺术之特殊命题的中国画在面临不断的文化挑战面前所作出的反应,一方面表示着内在力量的惯性显得不可摧毁;另一方面则表现出不断调整的姿态。这个姿态从被动到主动。古老文化的新生和延续。
李宽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艺术实践美术创作文化历史本土艺术长江文明
数字时代智能媒体5G消息对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作用与价值——基于补偿性媒介理论视角
2024年
5G消息是基于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数智媒体典型代表。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智能媒体,5G消息是数字技术与大众传媒融合的手段,也是内容形态与富媒体交互传播的融合。补偿性媒介理论视角下,5G消息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和传播特性是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化媒体带来的信息泛滥的补偿,也是用户需求导向下对信息有用性的补偿。在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从技术补偿、媒介补偿到需求补偿,5G消息对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具有三个方向的补偿性作用价值。推进出版深度融合应紧盯技术前沿,利用5G消息的数智技术能力和融合传播优势,探索将其作为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和有力抓手。
卢迪王喆王喆彭佳
关键词:媒体融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