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养 作品数:9 被引量:98 H指数:3 供职机构: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股骨颈骨折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40 2017年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影响股骨头坏死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自2009-01—2014-01采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120例新鲜股骨颈骨折,对年龄、性别、术前是否牵引、手术时机、Garden分型、复位质量、术后负重时机、内固定是否取出多个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20例获得随访12~60个月,平均45.2个月。21例术后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坏死率17.5%,影响股骨头坏死的因素有年龄、Garden分型、骨折复位质量、术后负重时机,内固定是否取出。结论对于55岁以上的股骨颈骨折特别是GardenⅢ~Ⅳ患者,有条件者可以直接考虑行髋关节置换术。内固定术中一定要准确判断复位质量,有利于降低术后坏死率,术后如需取出内固定最好2年以后取出。 柴斌 李康养 丁文彬 林阳 何光联 马楚平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空心加压螺钉 股骨头坏死 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巨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6月,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移位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8~55岁,左侧3例,右侧5例。切取皮瓣范围14.5 cm × 12.0 cm^25.0 cm × 16.5 cm,供区植皮修复。结果8例皮瓣中7例顺利成活;1例皮瓣远端局部浅表坏死,经换药治疗后愈合,皮瓣成活。术后随访8~16个月,受区皮瓣外形、质地满意,功能良好。供区愈合良好。结论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背大范围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罗鹏 周斌 刘科 冯啸 杨大志 李康养 林阳关键词:腓动脉穿支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足背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高龄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贫血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2019年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高龄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贫血管理中的应用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的患者资料,其中40例应用ERAS方案(ERAS组),40例应用常规传统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常规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术中出血量、术后1、3、7 d血红蛋白、输血比例、术后短期严重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ERAS组术中出血量(193.8±59.0)mL低于常规组的(280.0±127.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5,P<0.05);ERAS组术后1、3、7 d血红蛋白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5、5.256、3.681,P<0.05);ERAS组围手术期输血比例为37.5%(15/4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60%(2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3,P<0.05);两组术后均无发生有症状的深静脉血栓、切口深层感染等严重并发症;ERAS组患者满意度调查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比例(29/40)高于常规组(1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5)。结论 ERAS在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中,可明显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降低输血比例,改善住院及手术体验,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丁文彬 林宇生 欧阳建安 李康养 黄永翔 罗鹏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高龄 贫血 微创技术治疗Maisonneuve骨折 2003年 应用微创技术治疗Maisonneuve骨折 ,患者的下胫腓联合稳定、踝穴正常 ,无距骨倾斜。是一种简单、有效。 陈远武 马楚平 李康养 王锡三 易伟宏 胡培贤 林阳关键词:微创技术 MAISONNEUVE骨折 下胫腓联合 联合空心钉、接骨板及不可吸收缝线治疗后十字韧带胫骨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联合空心钉、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及不可吸收缝线悬吊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胫骨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7年8月在我科联合三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7例PCL胫骨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腘窝倒"L"入路切开复位,联合空心钉对骨折端加压、 LCP接骨板对骨折进行三维固定、不可吸收缝线缝合套扎PCL悬吊于LCP接骨板上减少张力。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采用IKDC、 Lysholm评分及X线评估。结果本组手术时间90~120 min,平均(103.2±11.0) min,出血量20~50 ml。所有骨折移位均获得解剖复位。17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4.4(6~24)个月。本组患者术后5~6周内膝关节屈曲和伸展恢复正常,术后8周内步态归于正常,术后12周随访复查X线证实骨愈合,未发生感染、血管神经损伤、骨折移位、内固定断裂、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平均膝关节活动度为130°(110°~140°)。16例患者下蹲正常, 1例下蹲时感觉内固定阻挡不适于术后1年再次手术取出接骨板。末次随访IKDC系统评分由术前(13.6±5.8)分升至(85.4±12.1)分(A 12例, B 1例, C 4例); Lysholm评分由术前(5.3±3.7)分升至(86.7±10.2)分(优5例,良7例,差5例); IKDC和Lysholm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经腘窝倒"L"入路切开,联合空心钉、锁定加压接骨板及不可吸收缝线悬吊治疗PCL胫骨撕脱骨折,其方法简单,临床疗效安全可靠;该手术无需特殊器械,适合各级医院开展。 欧阳建安 惠明 丁文彬 黄娜 林宇生 黄永翔 莫俊英 林阳 李康养关键词:后十字韧带 内固定器 多聚乳酸/乙醇酸多管道支架的构建及其三维结构与雪旺细胞生物相容性研究 2019年 目的将雪旺细胞(SCs)移植到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多通道支架材料中,观察SCs在支架中的黏附、增殖和迁移,探讨细胞和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SCs种植在PLGA多通道支架中,继续培养7 d和14 d,利用钙黄绿素-AM(Calcein-AM)4 μl和胡米胺二聚体(EthD-Ⅲ)试剂盒检测细胞在支架中的活性,活细胞被Calcein-AM染成绿色,死细胞被EthD-Ⅲ染成红色。细胞死亡率由计算EthD-1阳性细胞百分比获得。每组每张切片至少5个区域被照相。最终的细胞死亡率取于3组的平均值。扫描电镜及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和S-100蛋白免疫鉴定细胞的迁移状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显示SCs在多管道支架中于7 d表现出良好的黏附能力,增殖14 d达到高峰。Viability/Cytotoxicity Assay Kit检测细胞活性发现7 d后支架中细胞死亡率为(1.39±0.46)%。14 d后支架中细胞死亡率为(1.43±0.51)%。免疫荧光切片及扫描电镜均显示,SCs不仅在管道壁贴附并生长,并且能在14 d迁移到通道之间的空泡结构中。结论 SCs和PLGA多管道支架的三维结构之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柴斌 唐硕 李康养 全大萍关键词:脊髓损伤 雪旺细胞 生物相容性 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大型撕裂的早期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大型撕裂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90例肩袖大型撕裂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双排缝合技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技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前屈度、体外侧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评分表(UCL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前屈度、体外侧旋度、VAS评分、UCL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前屈度(146.66±15.32)°、体外侧旋度(31.22±5.30)°均大于对照组的(121.30±10.39)、(24.31±4.20)°,VAS评分(2.60±1.26)分低于对照组的(5.30±1.06)分,UCLA评分(87.64±1.60)分高于对照组的(70.60±1.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大型撕裂,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欧阳建安 李康养 惠明 李瑛关键词:关节镜 肩关节功能 低温快速成型多孔PLGA/COLⅡ支架的细胞生物相容性研究 2019年 目的:评估多孔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Ⅱ型胶原(COLⅡ)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通过低温快速成型技术(LDM)制备多孔PLGA支架,行低温等离子处理后复合COLⅡ,评估其力学性能。将多孔PLGA/COLⅡ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物与兔软骨细胞共培养,通过四甲基偶氮蓝比色法(MTT)测定检查细胞增殖,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与复合支架的黏附。结果:MTT检测实验组多孔复合支架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兔软骨细胞在复合支架的表层和多孔结构中黏附、增殖和生长。结论:多孔PLGA/COLⅡ软骨组织工程复合支架可以适应软骨细胞的黏附和生长,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欧阳建安 惠明 丁文彬 李瑛 陈康 邓幼文 李康养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颈和股骨干骨折 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探讨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颈和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以及技术操作中注意的问题.方法选取我院1998年8月-2001年12月同侧股骨颈和股骨干骨折25例,用股骨重建髓内钉(Smith-Nephew Recon-Nail)治疗.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术中平均出血600 ml,平均手术时间为3 h,股骨干骨折在6个月内愈合,股骨颈骨折除1例迟延愈合外其余都在3个月内愈合,1例近端锁钉断裂,无髓内钉和远断锁钉断裂.无感染和栓塞并发症发生.结论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颈和股骨干骨折是一种较理想方法,它可以用一种内固定物固定两种骨折,不切开骨折端,减少出血,减少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减少对病人的创伤. 陈远武 王锡三 李康养 马楚平 林阳 易伟宏关键词:股骨重建髓内钉 股骨颈 股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