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廷艳

作品数:20 被引量:23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4篇盆地
  • 13篇鄂尔多斯盆地
  • 9篇延长组
  • 6篇延长组长
  • 6篇油层
  • 5篇油层组
  • 4篇砂岩
  • 4篇储层
  • 3篇致密砂岩
  • 3篇孔隙
  • 2篇地层
  • 2篇地层学
  • 2篇盐度
  • 2篇岩相
  • 2篇伊利石
  • 2篇上奥陶统
  • 2篇主控因素
  • 2篇微观孔隙
  • 2篇古盐度
  • 2篇奥陶统

机构

  • 16篇中国石油天然...
  • 15篇低渗透油气田...
  • 4篇中国石油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0篇李廷艳
  • 8篇梁晓伟
  • 7篇尤源
  • 7篇冯胜斌
  • 7篇牛小兵
  • 5篇辛红刚
  • 4篇王芳
  • 4篇淡卫东
  • 3篇王昌勇
  • 3篇李卫成
  • 2篇张居增
  • 2篇张艳梅
  • 2篇王成玉
  • 2篇刘忠宝
  • 2篇袁效奇
  • 2篇郝炳英
  • 2篇张三
  • 2篇贺静
  • 2篇李雅楠
  • 2篇张振红

传媒

  • 3篇沉积学报
  • 2篇低渗透油气田
  • 2篇岩性油气藏
  • 1篇世界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油气井测试
  • 1篇地质通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4
  • 1篇200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长9油层组沉积相及其沉积演化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志靖安塞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以钻井取心观察为基础,结合砂岩厚度、砂地比、自生绿泥石分布、古生物化石分布等因素,对长9油层组2个层段沉积相空间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9油层组发育一套三角洲-湖泊沉积,北部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在南部发育浅湖沉积。长92沉积期,湖盆范围较小,长91沉积期湖盆初始扩张,湖岸线向北推进,湖域面积增大。从长92沉积期到长91沉积期,研究区经历了沉积水体由浅变深的过程,并在长91顶部发育一套具有生烃潜力的高阻泥岩。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较有利的储集砂体。
张三杨博李廷艳王慧玲张振红汪伶俐
关键词:沉积相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环县地区长8油层组单井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2013年
针对环县地区长8油层组试采单井产量较低、难以有效开发的问题,研究综合前人对于单井产量影响因素的认识,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筛选出渗透率、油层厚度、砂量、井底流压等可能的单井产量影响要素,并通过这些要素与单井试油产量、试采半年产量的关系,认识到储层渗透率是影响该区长8油层组单井产量的主控因素。改善储层渗透性是提高单井产量,达到整体有效开发的关键。
李卫成李廷艳张振红郝炳英宋娟张艳梅
关键词:单井产量影响因素渗透率油层厚度井底流压
物源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长6砂岩孔隙发育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9
2011年
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主力产油层,平面上储层储集性能差异较大。通过盆地中部大量长6砂岩岩矿资料,结合盆地周缘露头剖面资料系统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长6沉积期存在西部、北东、西北、北部、东南方向及多物源控制的沉积区,且受不同方向物源控制的长6砂岩轻、重矿物组合,填隙物类型和组合及成岩矿物等均不相同,其中混源区受多物源的共同影响,但轻、重矿物组合及孔隙发育程度主要受主物源控制;砂岩成熟度、粒径、碎屑组分、填隙物类型与组合和成岩作用是控制长6砂岩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且不同物源控制区长6储集砂岩的孔隙保存条件不同,物性相差较大。研究结果说明确定不同方向物源控制区、混源沉积区长6储集砂岩孔隙特征及孔隙发育控制因素是掌握孔隙性砂体分布规律的前提。
贺静冯胜斌黄静袁效奇韩鹏李廷艳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孔隙
CT技术在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为例被引量:10
2016年
为揭示致密砂岩复杂的孔隙结构特征,应用高分辨率CT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砂岩样品开展了定量研究。利用CT阈值差异识别样品中的孔隙和喉道,从而获得致密砂岩高精度二维及三维孔喉图像;应用数字岩心方法建立致密砂岩孔隙网络模型,并根据模型中的定量参数分析,获得孔隙及喉道的半径分布及其对储集空间的贡献率、孔喉连通性等特征,实现了长7段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定量表征:长7段致密砂岩微米级孔喉连续分布;半径大于2μm的孔隙是长7段致密砂岩的主要储集空间;孔隙、喉道间具有一定的连通性,配位数主要为1~3.应用高分辨率CT技术可定量表征致密砂岩孔隙结构特征。
尤源牛小兵李廷艳杨孝淡卫东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砂岩孔隙喉道CT技术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7致密砂岩伊利石成因初探被引量:22
2012年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粒度细,填隙物含量高,物性差.最主要的黏土矿物为伊利石,占填隙物总量的60%.根据大量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包裹体测试等分析资料,探讨了伊利石的产状、成因,以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认为:伊利石呈片状、蜂巢状和丝缕状3种方式产出.第一种为原生沉积形成;第二种为早期形成的蒙脱石转化而来;第三种是由钾长石溶蚀形成的高岭石在深埋期间通过伊利石化作用形成.高岭石的伊利石化能促进钾长石的溶解,其形成的长石溶孔是本区最主要的孔隙类型,长石溶孔发育区即为相对优质储层发育区.
王芳冯胜斌何涛梁晓伟尤源李廷艳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伊利石
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不同类型成岩相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生产动态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物性、高压压汞等分析测试手段以及试油试采资料,深入分析了超低渗储层成岩相及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了其生产动态.结果表明:优势成岩相主要有水云母胶结-残余粒间孔+长石溶蚀相、长石溶蚀+水云母胶结-残余粒间孔相、长石溶蚀+绿泥石膜胶结-残余粒间孔相等.不同类型成岩相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生产动态特征不同,水云母胶结-残余粒间孔+长石溶孔相孔喉比高且配位数高,试采初期日产液低,含水率低且稳定,稳产周期较长;长石溶孔+绿泥石膜胶结-残余粒间孔相孔喉比高且配位数低,试采初期日产液高,含水率高且上升较快,稳产周期较短.
师调调孙卫何生平牛小兵李廷艳尹红佳
关键词:长6储层成岩相微观孔隙结构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3油藏富集规律及高效开发技术
冯胜斌韩永林牛小兵周树勋王成玉黄锦绣辛红刚王秀娟梁晓伟王芳赵爱彬张三李廷艳雷启鸿
该项目属石油、天然气科学技术领域,项目通过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3油藏富集规律及高效开发技术攻关研究,主要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3期发育南部物源控制的沉积体系的新认识,明确了盆地西南部长3沉积主要...
关键词:
关键词:成藏模式鄂尔多斯盆地
陇东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砂岩伊利石成因初探
2012年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粒度细,物性差。最主要的黏土矿物为伊利石,占填隙物总量的60%。根据大量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包襄体测试等分析资料,探讨了伊利石的产状、成因,以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认为:伊利石呈片状、蜂巢状和丝缕状3种方式产出。第一种为原生沉积所带来:第二种为早期形成的蒙皂石转化而来:第三种是由钾长石溶蚀形成的高岭石在深埋期间通过伊利石化作用形成。高岭石的伊利石化能促进钾长石的溶解,其形成的长石溶孔是该区最主要的孔隙类型。长石溶孔发育区即为相对优质储层发育区。
王芳牛小兵梁晓伟李卫成李廷艳刘晓英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伊利石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古盐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6
2014年
利用黏土矿物X衍射分析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采用Couch公式和Adams公式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沉积期湖盆古盐度进行恢复,确定由于受到成岩作用影响,由Couch公式计算出的古盐度值比实际值低,而由Adams公式计算结果反映的水体古盐度性质更可靠。研究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沉积期湖盆水体具微咸水—半咸水性质,盐度从北东、北西及西南3个方向往湖盆中央呈逐渐升高,晚期的盐度低于早期盐度,反映湖平面上升的湖进过程。盐度高值区为相对闭塞的湖湾和湖盆中心的半深湖区。平面上,古盐度向河流入注湖盆的河口方向降低。由古盐度变化为古地理恢复提供了依据;②湖泊水体盐度与储层关系密切,较高盐度的水体有利于早成岩阶段绿泥石环边胶结和浊沸石的形成,前者有利于原生粒间孔隙的保存,后者更容易被溶蚀而形成丰富的次生溶孔。
王昌勇郑荣才刘哲梁晓伟李廷艳张建伍李雅楠
关键词:古盐度浊沸石
致密储层体积压裂作用范围及裂缝分布模式——基于压裂后实际取心资料被引量:21
2019年
体积压裂在地层中的有效作用范围和压裂缝特征是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依据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试验区完钻的取心井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分析化验资料,对经大规模体积压裂后储层中产生的人工压裂缝进行了识别和表征,进而分析了致密储层体积压裂改造区人工裂缝发育特征,探讨了体积压裂的有效作用范围、压裂缝的空间分布等关键问题。观察结果表明,X233致密油试验区长7段体积压裂后油层段块状砂岩中发育长度0. 13 m近垂直的张性微裂缝,邻近长度1. 49m油层见大量层理缝顺层或斜交延伸,油气外渗显著,为压裂改造后形成的人工缝。综合分析认为,长7段致密油层体积压裂后,由有限数量的主缝、压裂影响形成的大量微裂缝及受压裂影响延伸或扩展的层理缝共同构成了改造后储层的裂缝特征;现阶段技术条件下,体积压裂改造区宏观裂缝网络扩展范围有限,微裂缝分布较广,油层剩余油饱和度依然很高,表明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效果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牛小兵冯胜斌尤源梁晓伟辛红刚淡卫东李廷艳任继胜
关键词:微裂缝压裂缝体积压裂储层鄂尔多斯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