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分析方法,探究杜仲防治骨质疏松的分子作用机制。通过TCMSP、GeneCards、OMIM以及DrugBank数据库分别对杜仲的入血有效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以及与骨质疏松有关的疾病靶点进行汇总与筛选。将杜仲的有效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经Cytoscape处理建立起药物靶点的网络关系图,找到药物疾病的共同作用靶点;通过STRING平台建立这些靶点的蛋白质言进行关键靶点的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将分析数据可视化,最后利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筛选后共得到25个杜仲的有效活性成分和202个预测作用靶点,对应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和β-谷甾醇,与骨质疏松有关的疾病靶点共计4603个,与杜仲有共计144个共同作用靶点,在这144个关键靶点的PPI网络中筛选后得到14个关键靶点。关键靶点的基因富集结果显示,PTGS2、HSP90AA1、PPARG、ESR1和JUN等核心靶点主要通过影响细胞增殖以及各类应激反应等生物进程来防治骨质疏松,这些基因大多数集中出现在IL-17、TNF以及雌激素信号通路中。本研究初步证实杜仲以多成分、多靶点作用于多进程、多通路的方式参与了骨质疏松的防治,为有关防治骨质疏松的新药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目的探讨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治疗的双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60例和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50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膝关节液转化生长因子-b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1,TGF-b1)、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西部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estern Ontario Ma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36项健康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结果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明显多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1个月TGF-b1较术前升高,而TNF-a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术后1个月TGF-b1明显高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TNF-a明显低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SF-36评分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术后6个月SF-36评分高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升高,而WOMAC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术后6个月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WOMAC评分明显低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884,P=0.347)。结论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效果,改善关节液TGF-b1、TNF-a水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