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炜

作品数:28 被引量:12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介词
  • 6篇官话
  • 6篇北京话
  • 5篇使役
  • 5篇方言
  • 4篇给字
  • 3篇动词
  • 3篇语法
  • 3篇清代
  • 3篇清中叶
  • 3篇连词
  • 3篇汉语
  • 2篇语法研究
  • 2篇西南官话
  • 2篇名词
  • 2篇兰州方言
  • 2篇给予动词
  • 2篇汉语语法
  • 2篇并列连词
  • 1篇读本

机构

  • 27篇中山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2篇北京华文学院
  • 1篇星海音乐学院
  • 1篇闽南师范大学
  • 1篇大东文化大

作者

  • 27篇李炜
  • 6篇李丹丹
  • 3篇王琳
  • 3篇石佩璇
  • 2篇和丹丹
  • 1篇濑户口律子
  • 1篇石佩璇
  • 1篇刘亚男
  • 1篇黄燕旋
  • 1篇张荣荣

传媒

  • 5篇中国语文
  • 3篇方言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语文研究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语言研究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华文教学与研...
  • 1篇南开语言学刊
  • 1篇第三届汉语方...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话“您”的历时考察及相关问题被引量:7
2011年
北京话中的"您"是"你那"的合音。它不同于"恁",在清代晚期一出现即是第二人称代词的尊称形式,与多数义无关。北京话的第三人称代词尊称形式"怹"也经历了与"您"大致平行的音变过程。
李炜和丹丹
关键词:北京话
重论“我唱给你听”
2019年
论文针对部分学者把"我唱给你听"看作使役句的观点,指出此观点的立论基于两点:一是汉语中没有"Vd+N3+给+N2"句式;二是"给"在"Vd+N3+给+N2+V2"句式中作使役动词"让(叫)"用。本文结合清代官话语料及相关方言事实,对上述两点进行质疑,提出"我唱给你听"是模拟给予句加挂动词,仍属复杂给予句,其中"给"是标记接受者的弱化动词,不是使役动词。
李炜黄燕旋王琳
关键词:使役
清中叶以来北京话的被动“给”及其相关问题——兼及“南方官话”的被动“给”被引量:25
2004年
“给”字表被动义在北京话里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前都属于罕见用法,但在“南方官话”里则始终是常见用法。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给”字表被动义在北京话里成了常见用法。这种情况的出现既可能有外部动因——受“南方官话”的影响,也可能有内在动因——北京话系统内部语法、语体的优胜劣汰规则在起作用。
李炜
关键词:北京话
从给予句S_2、S_3的选择看汉语语法地域类型差异被引量:6
2017年
清中叶以来的官话文献对含"给"字的给予句S_2、S_3有不同选择。以琉球官话课本为代表的南部官话文献一直用S_2,不用S_3;清晚期以来的北京官话文献多使用S_3,原占优势的S_2迅速萎缩,直至消失;西南官话文献的S_2、S_3出现频率相近。对相关方言和来自不同地区的普通话使用者的调查结果也反映了大致相同的地域分布特征。因此,从对给予句S_2、S_3的选择看,汉语官话和相关方言在语法层面至少存在南部、北部和中部三种类型。
李炜石佩璇
琉球官话课本的使役标记“叫”、“给”及其相关问题被引量:10
2013年
琉球官话系列课本表达使役的"叫"和"给"分工有别,互补分布。在统计考察历史语料的基础上,联系现代南北方言使役义的表达方式,发现琉球官话课本中的使用情况与清中叶以降的南方文献一致,而与北方文献存在差别;这种类型上的差别也存在于现代南北方言中,即南方方言与给予动词同形的词表示容任类使役,不表令致类使役;北方方言则令致类、容任类使役使用同一语法标记。在此基础上,提出使役范畴二分为令致类和容任类使役的必要性,同时这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具有方言类型学意义的问题。
王琳李炜
从《红楼梦》《儿女英雄传》看“给”对“与”的取代被引量:10
2002年
在对《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里出现的 2 0 95例“给”字句 ,和可与“给”字互换的 5 6 8例“与”字句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论述了“给”对“与”的取代原因。认为“与”在动词介词中表现疲弱 ,而“给”的表现则很强劲 ;“与”在弱化了的动词中表现亦不如“给”。这使得“与”在各方面都丧失了与“给”的竞争力 ,最终被“给”取代。
李炜
关键词:《红楼梦》《儿女英雄传》兼语句介词
兰州方言名词、量词的重叠
一1.0名词的重叠。兰州方言的一部分名词可以重叠,例如:刀刀洞洞(小窟窿)豆豆柜柜板板底底垫垫套套本本绳绳刷刷尖尖顶顶带带纸纸门门棍棍核核圈圈盖盖铲铲碗碗匣匣(小盒子)勺勺台台(小台阶)筐筐盆盆桶桶缸缸(小茶缸之类)帽帽...
李炜
兰州方言名词、量词的重叠
<正>一1.0名词的重叠。兰州方言的一部分名词可以重叠,例如:刀刀洞洞(小窟窿)豆豆柜柜板板底底垫垫套套本本绳绳刷刷尖尖顶顶带带纸纸门门棍棍核核圈圈盖盖铲铲碗碗匣匣(小盒子)勺勺台台(小台阶)筐筐盆盆桶桶缸缸(小茶缸之类...
李炜
两种'给'字系统与清代南北官话——兼谈鲁迅与赵树理作品中的'给'字使用差异
本文讨论两组语料的“给”字系统。甲组:琉球官话课本《官话问答便语》(简称《官》)、《白姓官话》(简称《白》)、《学官话》(简称《学》)、《人中画》(简称《人》)、《鲁迅小说全集》(简称《鲁》);乙组:《老乞大新释》(简称...
李炜李丹丹
关键词:清代动词
文献传递
清中叶以来使役“给”的历时考察与分析被引量:24
2002年
该文以北京话为主线,对清中叶以来7种京味儿作品中表使役的“给”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同时与3种南方官话作品的相应事实进行了比较研究。作者认为用兼表给予的词表使役在南方官话里属常见用法,在北京话里则属个别用法。
李炜
关键词:北京话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