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磊

作品数:18 被引量:193H指数:7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阻塞性
  • 4篇阻塞性肺疾病
  • 4篇细胞
  • 4篇慢性
  • 4篇慢性阻塞性
  • 4篇慢性阻塞性肺...
  • 4篇疾病
  • 4篇肺疾病
  • 3篇炎症
  • 3篇衰竭
  • 3篇疗效
  • 3篇老年
  • 3篇肺功
  • 3篇肺功能
  • 2篇炎症因子
  • 2篇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
  • 2篇支气管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细胞

机构

  • 17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7篇李玉磊
  • 14篇刘莉敏
  • 10篇谢艳丽
  • 7篇王以炳
  • 6篇杨玉梅
  • 5篇李琪
  • 4篇张瑞芳
  • 3篇熊静
  • 2篇夏蕾
  • 1篇陈国忠
  • 1篇曾桃英
  • 1篇周铭

传媒

  • 8篇临床肺科杂志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肺部疾病...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其对动脉血气的影响被引量:68
2020年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其对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110例老年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54例与56例.两组进入医院之后,均首先实施内科常规性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相关指标水平、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指标水平、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水平.结果 (1)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住院死亡率分别为(10.09±0.78)d、(17.37±2.21)d及7.1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65±1.21)d、(23.90±3.02)d、18.52%,P均<0.05〕;(2)观察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及FEV1/最大呼气容积(FVC)分别为(61.10±8.38)%及(68.08±8.90)%,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分别为(32.28±4.55)%及(51.02±6.13)%〕;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47.12±6.58)%及(59.00±7.38)%,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分别为(32.09±4.52)%及(50.99±6.06)%,P均<0.05〕;(3)观察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PaO2)水平分别为(50.08±5.60)mmHg及(82.33±10.07)mmHg,治疗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分别为(89.02±11.37)mmHg及(45.99±4.34)mmHg;对照组治疗前后PaO2水平分别为(50.02±5.55)mmHg及(68.91±6.49)mmHg,治疗前后PaCO2水平分别为(88.77±11.09)mmHg及(58.38±6.65)mmHg.两组治疗前后PaO2、Pa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PaO2及PaCO2水平变化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COPD急性发作呼吸衰竭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水平,可作为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一线治疗方法.
刘莉敏李玉磊李春张瑞芳熊静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动脉血气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5例重度 COPD 稳定期的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第1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的治疗;第2组吸入噻托溴铵的治疗;第3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疗程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英国医学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分级(mMRC 问卷)、6分钟步行试验(6MWT)、肺功能改善情况和血气分析指标。结果第3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显著提高(P <0.05),第3组患者治疗后的 FEV1改善率为(19.11±3.52)%;PaO2显著提高(P <0.05),第3组患者治疗后的 PaO2改善率为(22.35±5.18)%,显著减缓肺功能的恶化情况。另外联合治疗组 mMRC 问卷、6分钟步行距离(6MWD)明显改善(P <0.05),患者运动耐量改善。结论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要比单纯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或噻托溴铵具有更好的疗效。
周铭李玉磊王以炳杨玉梅刘莉敏
关键词: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噻托溴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LINC00707靶向miR-374a-3p对LPS诱导的肺上皮细胞炎症因子释放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长基因间非编码RNA 00707(LINC00707)靶向miR-374a-3p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肺上皮细胞炎症因子释放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10μg/ml LPS处理肺上皮细胞BEAS-2B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并分为对照组(Con)、LPS组、LPS+si-NC组、LPS+si-LINC00707组、LPS+miR-NC组、LPS+miR-374a-3p组、LPS+si-LINC00707+anti-miR-NC组、LPS+si-LINC00707+anti-miR-374a-3p组。RT-qPCR检测LINC00707和miR-374a-3p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6和IL-1β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BEAS-2B细胞凋亡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LINC00707和miR-374a-3p的靶向关系。结果:与Con组比较,LPS组BEAS-2B细胞凋亡率、IL-6和IL-1β释放量、LINC00707表达显著升高(P<0.05),miR-374a-3p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LPS+si-NC组比较,LPS+si-LINC00707组BEAS-2B细胞凋亡率、IL-6和IL-1β释放量显著降低(P<0.05)。与LPS+miR-NC组比较,LPS+miR-374a-3p组BEAS-2B细胞凋亡率、IL-6和IL-1β释放量显著降低(P<0.05)。miR-374a-3p是LINC00707的靶基因,LINC00707负调控miR-374a-3p表达。与LPS+si-LINC00707+anti-miR-NC组比较,LPS+si-LINC00707+antimiR-374a-3p组BEAS-2B细胞凋亡率、IL-6和IL-1β释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干扰LINC00707通过靶向上调miR-374a-3p抑制LPS诱导的肺上皮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释放。
李玉磊刘莉敏熊静
关键词:肺上皮细胞脂多糖凋亡炎症因子
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内皮抑素(ES)、癌胚抗原(CEA)与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恶性胸腔积液组40例及良性胸腔积液组38例的胸水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胸水标本中的ES、CEA、TSGF水平。结果 (1)恶性胸腔积液组胸水ES、CEA、TSGF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P<0.01。(2)联合检测恶性胸腔积液ES、CEA、TSGF的敏感度(92.5%)高于单一检测。结论联合检测胸腔积液ES、CEA和TSGF可能有助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
李琪王以炳杨玉梅谢艳丽李玉磊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内皮抑素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白芍总苷通过miR-23b-3p/FoxA1对肺炎链球菌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及对肺炎链球菌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分子机制。方法肺泡上皮细胞A549随机分为对照(Con)组、模型(Model)组(1×10^(8)CFU/mL的肺炎链球菌感染)、Model+白芍总苷低、中、高剂量组(17.5 mg/mL、35 mg/mL、70 mg/mL的白芍总苷+1×10^(8)CFU/mL的肺炎链球菌感染)、Model+白芍总苷+anti-miR-23b-3p组(转染miR-23b-3p抑制剂+70 mg/mL白芍总苷+1×10^(8)CFU/mL肺炎链球菌感染);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6、IL-10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23b-3p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oxA1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23b-3p和FoxA1的靶向关系。结果低、中、高剂量白芍总苷处理后,肺炎链球菌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的活性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IL-6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miR-23b-3p表达水平升高,FoxA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呈剂量依赖性(P<0.05)。过表达miR-23b-3p后,FoxA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细胞活性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IL-6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P<0.05)。抑制miR-23b-3p可逆转白芍总苷对肺炎链球菌诱导A549细胞凋亡、活性和IL-6和IL-10含量的影响。miR-23b-3p靶向调控FoxA1。结论白芍总苷通过调控miR-23b-3p/FoxA1轴抑制肺炎链球菌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和炎症。
李玉磊张瑞芳刘莉敏
关键词:白芍总苷肺炎链球菌肺泡上皮细胞炎症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副反应。方法将4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给予高浓度面罩酒精吸氧、常规强心、利尿、扩管、镇静治疗;治疗组(2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监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小时动脉血气指标和心率、呼吸频率、射血分数、氧合指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的病死率及气管插管率。结果治疗组治疗2小时后,患者临床症状迅速缓解,动脉血气指标和心率、呼吸频率、射血分数、氧合指数均明显改善,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起效迅速,能迅速纠正缺氧,改善心肺功能,减少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副反应少,可作为抢救急性左心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谢艳丽李玉磊王以炳刘莉敏杨玉梅夏蕾李琪
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急性左心衰竭
腺苷脱氨酶和干扰素-γ联合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腺苷脱氨酶(ADA)和干扰素-γ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价值。方法检测60例呼吸内科患者胸腔积液中ADA活性和干扰素-γ水平。并绘制ADA活性和干扰素-γ水平两者单项指标的ROC曲线。结果结核性胸液组的ADA和干扰素-γ高于恶性胸液组(P<0.001);ROC曲线显示两项指标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ADA的诊断价值高于IFN-γ;ADA和干扰素-γ联合检测优于单项。结论 ADA检测可作为结核性胸膜炎的重要指标,ADA和IFN-γ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试验的效率。
刘莉敏李玉磊谢艳丽王以炳李琪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腺苷脱氨酶干扰素ΓROC曲线
Lyn激酶介导Erk-sp1信号通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观察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Lyn激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C57BL/6j野生型小鼠与C57BL/6j Lyn^+转基因小鼠分别随机分为野生型对照组(WT组)、野生型模型组(WT+COPD组)、Lyn^+对照组(Lyn^+组)、Lyn^+模型组(Lyn^++COPD组),每组各8只小鼠。WT+COPD组与Lyn^++COPD组小鼠采用香烟熏吸加气道内注入脂多糖法进行COPD造模,60 d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记录小鼠相关肺功能指标,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与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β、IL-6、IL-10与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Erk-sp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WT组与Lyn^+组小鼠肺组织无明显病变现象,WT+COPD组肺组织中肺泡结构破坏,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Lyn^++COPD组小鼠肺组织的病变情况较WT+COPD组小鼠明显减轻。与WT组小鼠比较,WT+COPD组小鼠的Ri升高,Cdyn与FEV0.3%/FVC下降,血清和BALF中IL-1β、IL-6、IL-10、TNF-α的含量增加,肺组织中pErk、Erk、sp1蛋白水平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yn^+组比较,Lyn^++COPD组Ri升高而Cdyn、FEV0.3%/FVC下降,血清和BALF中IL-1β、IL-6、IL-10、TNF-α的含量增加,肺组织中pErk、Erk、sp1蛋白水平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WT+COPD组比较,Lyn^++COPD组Ri下降而Cdyn与FEV0.3%/FVC有所上升,IL-1β、IL-6、IL-10、TNF-α的含量降低,肺组织中pErk、Erk、sp1的蛋白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yn激酶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减轻小鼠COPD,其机制可能与Erk-sp1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刘莉敏熊静李玉磊邱晶晶张瑞芳
关键词:炎症因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数(EOS%)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96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对象,分为嗜酸性粒细胞高于2%组(A组)及嗜酸性粒细胞低于2%组(B组),并选取42例健康志愿者做为健康组。测定3组对象的FeNO、外周血EOS%等,比较并分析。结果 A组的FeNO、外周血EOS%、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健康组进行比较,两组的FeNO、外周血EOS%、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患者的FeNO与外周血EOS%、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432,0.398,P <0.05)。B组患者的FeNO与外周血EOS%、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指标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FeNO测量值呈正相关,二者在反映COPD患者气道炎症方面相互补充,对于COPD患者气道炎症的评估及病情的判断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李玉磊陈国忠刘莉敏林凌云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出气一氧化氮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肺功能
呼出气NO测定在AECOPD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通过测定并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rbations of chor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呼出NO(Fe NO)的变化,分析Fe NO在AECOPD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AECOPD患者为急性组,选取同期门诊50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为稳定组,并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做为健康组,分别测定三组对象的Fe NO、CRP、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肺功能以及CAT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根据Fe NO水平将急性组以27ppb为界限,分为高Fe NO患者与低Fe NO患者,高Fe NO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静脉激素治疗,低Fe NO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使用静脉激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进行CAT分值。结果三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与稳定组进行比较,急性组的Fe NO水平与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CRP、CAT评分明显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与健康组进行比较,急性组的Fe NO水平与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CRP、CAT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与健康组进行比较,稳定组的Fe NO水平与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CRP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治疗后CAT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中的亚组高Fe NO患者(使用静脉激素治疗)与低Fe NO患者(未使用静脉激素治疗)在治疗后进行CAT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 NO测定可有效评估AECOPD患者气道炎症的水平,无创简单,易于操作,并且在指导AECOPD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方面有一定参考意义。
李玉磊刘莉敏谢艳丽
关键词:呼出气一氧化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激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